价格到位不讲武德你有没有发现,大疆最近有点不讲武德了?新出的全景相机 OSMO 360,直接硬刚影石;扫地机器人 ROMO,更是面向所有品牌「无差别出击」。现在他们又带来了 OSMO nano,规格对标影石 GO Ultra,但价格仅售 1998 元起,国补后仅需 1698.3 元,它用起来有看着这么香吗?点击视频,看大疆和影石正面对决!竟然一切都还是熟悉的样子OSMO nano 的磁吸分体设计其实在大疆几年前的 Action 2 就用过了,我个人很喜欢那款产品,还安利好哥们买了个大全套。可惜当时技术有限,温度控制很糟糕,哥们被它玩得一头雾水。所以这一次,我特别在意它长时间拍摄的散热表现。大疆延续了堆料的传统,这次直接给到了 1/1.3 英寸的传感器,可以正面硬刚影石最新的 GO Ultra,所以这次我们就直接拿来对比。大中午在广州的太阳底下开拍,对我们的相机来说也是个挑战,我很希望大疆能有亮眼的表现。但是……经过我们实测,这次的温度控制还是有些不尽人意。同样是 4K60 标准码率,其他设置保持默认或调到一致,OSMO nano 比 GO Ultra 要更早停机进入过热保护。摄影同事外出拍摄回来也和我说这次有点容易过热,一开始我还不信。说实话,大疆这个表现我认为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希望能赶紧优化掉这个问题,千万不要重蹈覆辙了。温度的牺牲换来了什么?接着对比画质,两部产品的传感器尺寸接近(DJI OSMO nano 为 1/1.3",insta360 GO Ultra 为 1/1.28"),但是画面表现有一些明显的差别。我们把两部设备调整到同样的色温和自动曝光,但是出来的颜色区别很大,大疆的色彩比影石更冷更明艳,再加上大疆有 10bit 的色彩直出,动态范围更是好得太多。放大也能发现大疆的细节会比影石更锐利一些,所以整体观感上大疆会清晰很多。手动设置同样的色温,大疆的画面更冷一些。夜景部分大疆的优势更明显,清晰度和动态范围比起影石要明显更好一些,所以整体看下来,大疆虽然发热大一些,但确实得到了更好的画面表现。将两部相机同时穿在身上,正常走几段路看看防抖效果。同样是超广角,大疆的视角会比影石更广一些,画面的运动幅度会更大,但整体的稳定效果我觉得二者差距不大,夜间拍摄也是类似的表现。大疆标称的相机本体续航比影石更长,但在室内环境里二者都因为过热而提前结束了比赛;合体状态的差距更明显,大疆的发热问题实在太影响续航时长。需要长时间拍摄的话,建议大家适当降低拍摄规格,或者设置里打开「长续航模式」,情况会有所改善。OSMO nano 这次依然做了内置存储,还有能一键导出用来备份的 SD 卡槽,不用另外再买配件,这点值得好评。不过我希望这个盖子能再优化一下,它是这样直接盖上去的,用久了我感觉会容易扣不紧,不像 Action 上的那种滑盖那么靠谱。创新是竞争的源动力,也是副产物不难看出,OSMO nano 是一款很「大疆」的产品:经典的工业设计、最新的透明语言、熟悉的堆料风格,还有强烈的大疆生态延续性。经过几年布局,大疆的手持影像产品已经自成体系。OSMO nano 兼容 Action 系列配件,老用户能省下一大笔配件开支。反观影石,几乎每一代都有新接口,新配件必须买新的,主打一个「影石面前人人平等」。最近这一两个月,看影石和大疆斗法堪称科技圈一大趣事。大疆做了影石擅长的全景相机,影石出了大疆拿手的无人机,现在大疆又杀入影石开创的拇指相机赛道。有人觉得这是无谓内卷,但爱范儿觉得恰恰相反——正是在这种交锋中,两家都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大疆定制方形传感器解决全景画质难题,影石把全景方案带上了天,大疆又凭借堆料实力突破了拇指相机的性能瓶颈。这样的竞争在爱范儿看来是良性的:他们很清楚各自的用户群体,不打价格战、不炒作参数,靠技术积淀去挖掘产品潜力,强化品牌定位。那说回到 OSMO nano 和 GO Ultra 之间的选择:如果你是家庭用户,我建议选择影石,它侧重易用,推出更贴近普通玩家的功能和 app。两家都认真研究了用户,也在形态和功能上积极创新;如果你是偏专业的用户,我建议选择大疆,它强调性能,面向专业用户提供 10bit 色彩和 D-Log M 模式。国补后仅需 1698 元起的价格,更是让 OSMO nano 拥有了超强的竞争力。价格比影石 GO3S 低,性能却比肩影石 GO Ultra。爱范儿很乐于在更多行业看到这样的「竞争」,毕竟,无论是大疆创新还是影石创新,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早已写在名字里,还是落在「创新」二字。文及视频|Lin我们正在招募伙伴📮 简历投递邮箱hr@ifanr.com✉️ 邮件标题「姓名 + 岗位名称」(请随简历附上项目 / 作品或相关链接)更多岗位信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