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件全景:低空经济创新中心的战略启航
2025年9月22日,四川天府新区举行“融聚天府,智启新程”立园满园行动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150余家头部企业、科研机构代表齐聚天府数智产业园,共同见证四川天府新区未来低空经济创新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同步发布《低空经济研究报告》,围绕低空经济的科学定义、发展路径、误区辨析等六大维度提出系统性框架。大会设置三场专题对话,聚焦“低空交通与基础设施”“安全监管”“模式创新”等核心议题,与会者实地考察天府新区规划馆及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对其国际化基础设施与创新生态给予高度评价。

深度解析:创新中心的战略意义与行动路径
1. 政策红利:千万级补贴构筑产业基石
- 精准扶持制造端
天府新区2024年11月出台《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航空发动机、低空飞行器研制等企业提供 “增资扩产最高1000万元补贴” 及 “适航取证单项奖励1000万元” ,政策有效期至2028年,直指2027年产业化关键节点。 - 基建先行目标
四川省计划2027年前建成 20个通用机场+100个垂直起降点,解决低空经济“东密西疏”的基建短板,呼应《报告》提出的“基础设施5000亿市场空间”目标。
2. 产业图景:万亿赛道与成都机遇
- 规模预测的科学依据
《报告》提出2027年1.5万亿、2030年3万亿规模,核心支撑来自三方面: ✅ 制造环节爆发:无人机(超4000亿)、eVTOL(600亿)、通航飞机(1500亿)构成6375亿制造集群;
✅ 基建高速增长:起降点网络、导航通信系统催生5000亿市场;
✅ 场景商业化落地:文旅、物流、应急等应用运营规模达1600亿。 - 成都的短板破局
- 现存痛点
空域开放净高不足500米、芯片/“三电”核心部件依赖外省、应用场景同质化; - 创新中心使命
理事长罗军明确将 “吸引全球龙头企业落户” ,重点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打造 “成都模式”标准化输出,依托本地中航无人机、沃飞长空等整机企业优势,构建“研发-制造-场景”闭环。
3. 技术底座:低空服务平台的“成都样本”
天府新区已建成 “管服一体”低空飞行管理平台,其技术架构具备三大创新:
- 多级协同系统
国家信息管理→区域处理→飞行服务站三级联动,实现故障隔离与跨平台协作; - 数字孪生应用
集成3D空域编辑、飞行共享、应急救援模块,支撑电力巡检、医疗救护等7类常态化场景; - 北斗+ADS-B双轨监控
实时轨迹追踪与历史回放功能,为安全监管提供底层支持。
4. 全球竞合:创新中心的差异化突围
国际经验借鉴:
国家/地区 核心模式 可借鉴点 美国 内华达州无人机测试场 企业集聚(200+)、就业拉动 欧盟 动态法规体系 隐私保护与空域协调机制 新加坡 跨境数据流动规则 国际规则话语权构建 天府新区路径:
对标国际但侧重 “基础设施输出” ,通过打造 “低空经济示范区” 吸引如美国Joby Aviation等企业,强化“制造+服务”双轮驱动,规避深圳(硬件生态)、上海(金融赋能)的同质化竞争。
挑战与未来:从政策驱动到商业闭环
关键制约因素
- 标准体系缺位
eVTOL起降场设计、5G-A通信协议、三维地图更新等缺乏国标; - 安全监管滞后
需建立“毫秒级数据采集+智能合约自动处置”体系应对黑飞风险; - 成本瓶颈
飞行器研发成本占营收60%以上,需规模效应摊薄。

创新中心的破局方向
- 规则制定者角色
联合民航局推动 《低空飞行服务系统技术规范》落地 ,主导充电设施、隔离区设计等标准; - 场景商业化验证
扩大兴隆湖咖啡配送、华西医院空中救护等 “7大常态化场景” ,探索低空物流收费模式; - 全球要素整合
利用政策红利吸引国际企业 “技术本地化” ,如引入日本低空遥感技术弥补农业应用短板。
结语:低空经济的“天府范式”
四川天府新区未来低空经济创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成都从 “工业无人机制造基地”向“全生态输出者” 的跃迁。通过政策精准滴灌(千万补贴)、基建超前布局(百个起降点)、全球资源嫁接(龙头引进),其目标不仅是实现2030年3万亿产业规模,更在于构建 “可复制的低空经济操作系统” ——以成都为样本,输出标准、技术与商业模式,为中国低空经济从“试验场”迈向“商业宇宙”提供核心引擎。
感谢您的关注与陪伴!点击下方卡片锁定我们
每日第一时间获取:
✅低空空域改革政策权威解读
✅国内外低空经济前沿动态
✅产业趋势分析与投资机遇
✨我们将持续深耕低空领域,成为您洞察行业风向的窗口。快点击关注,与数万从业者共探低空经济新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