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顶尖专家联名发文:揭示人脑超越AI的关键学习机制

智能情报所 2025-09-24 17:01

一篇新发布的论文,不仅清晰地划分了人类与AI的各自优势,也为统一相关术语的定义指明了方向。

作者:ANDY HAYMAKER

日期:2025年9月23日


人类的学习速度真的比AI快吗?毕竟AI能处理的信息量要大得多。

是的。人工智能需要海量的输入,才能产出连贯的结果。

更确切地说,像ChatGPT这样的大语言模型,顾名思义,就需要一个极其庞大的数据库来支撑它给出有条理的答案。

这本身已经是一项惊人的成就。然而,一个由20位跨大学、跨学科的专家小组经过研究后发现,这些模型仍然缺失了人类认知中的一个根本性特征。

这个根本特征是什么呢?

是泛化能力,其中也包含了抽象的能力。

我们人类就能非常高效地运用泛化和抽象这两种能力。

举个例子,我们只要看过一次某个动作,就能举一反三,将其应用到全新的情境里。

正是这一点,让我们成为了高效、快速的学习者。

而人工智能正好相反,它通常需要针对某个特定场景,用海量的数据来进行训练。

20位顶尖专家联名发文:揭示人脑超越AI的关键学习机制图1

那么,AI自己也能进行泛化吗?

当然,现在也有些模型具备了泛化能力。这个研究小组的工作,恰好就厘清了这些相关概念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含义。

论文中就明确指出:人类与机器的泛化方式存在一个关键却常被忽略的差异。

在认知科学里,人类的泛化主要依靠抽象和概念学习。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泛化则包含了机器学习的跨领域泛化、符号AI的规则推理,以及神经符号AI的抽象能力。

这样说来,我们人类不也就成了一种学习机器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的。

我之前曾写过文章,探讨人类如何拥有一个“预测性大脑”,这其实就是我们这种学习能力的一部分。

但是,泛化能力难道不也是因人而异的吗?

完全正确。事实上,我认为这在商业环境中是一个核心的差异点。

我经常探讨大脑与商业的联系,发现有些人似乎需要非常具体的案例,才能把知识用起来。

但另一些人,却好像天生就有一种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将所学应用到多个不同场景中。我一直认为,这是商业世界里一种被严重低估的关键才能。

我的个人感觉是,这种能力正在普遍退化,甚至在人工智能普及之前就开始了。

原因之一,是我们总是被动地接收各种现成的、具体的例子。

比如我去做分享时,主办方总要求我给三条具体的、拿来就用的干货。这听起来不错,但却削弱了人们独立思考、主动建立跨领域连接的意愿和能力。

AI能在这方面追上人类吗?

也许能,但过程可能会非常复杂。

因为我们人类的大脑是一个物理实体,它的结构和信息处理的方式,都与现在的人工智能完全不同。

但我相信,人工智能会不断拉近这个差距。至于最终能有多近,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这么说,我们至少现在还比AI强,是不是该为此庆幸一下?

毫无疑问!

参考文献

伊里耶夫斯基、F.、哈默、B.、范哈梅伦、F. 等

人类与机器之间泛化能力对齐。

《自然·机器智能》(2025 年)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6-025-01109-4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more
OpenAI“掏空”苹果?前设计天团秘密打造革命性AI硬件,誓要重新定义AI交互
基于AI的动态排程分析
20位顶尖专家联名发文:揭示人脑超越AI的关键学习机制
AIME'25满分炸场!Qwen一波七连发,全家桶大更新
【报告】趋势预测专题三:欧盟-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展望报告-探索技术、社会和政策的交汇点(附PDF下载)
“吴妈”现身云栖大会,透露阿里巴巴3800亿元AI基础设施计划
Nathan Lambert深度长文:AI 的本质,是构建一个「思考-搜索-行动」的循环
科研进展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通过AI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提供新性能突破
重磅 | 研华科技亮相2025工博会,以边缘智能全面加速工业AI落地
AI芯片,终于凉快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