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月 5 日晚间,Anthropic 的一纸公告让无数中资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彻夜无眠。“立即停止向多数股权为中资的公司提供 Claude 服务”,这条没有缓冲期的禁令,像一把突然落下的手术刀,精准切断了众多企业的 AI Coding 命脉。
Claude 凭借其在复杂代码生成、跨语言调试上的超高准确率,早已成为大多数中国科技公司 AI Coding 工具栈的 “压舱石”,甚至是部分初创企业的唯一选择。更致命的是,Anthropic 的禁令覆盖了所有 “中资控股” 主体,即便企业注册在新加坡、开曼群岛等离岸地区,只要股权穿透后中资占比过半,都被划入服务终止名单。
这场突如其来的断供,撕开了中国企业 AI 战略的致命伤口:当核心模型被单一海外厂商 “卡脖子”,所谓的数字化转型不过是建立在流沙上的城堡。有行业分析师在朋友圈直言:“这不是商业决策,是技术主权的预警。
就在行业陷入集体恐慌的第 14 天,AWS抛出的重磅消息打破了僵局。9 月 19 日,亚马逊Bedrock 平台正式上架阿里巴巴 Qwen3 与 DeepSeek-V3.1 两款中国开源模型,直接补位 Claude 留下的市场空白。
这个决策本身就充满颠覆性 —— 要知道,AWS 与阿里云在亚太云计算市场的份额战早已白热化。Gartner 数据显示,2024 年 AWS 以 37.7% 的全球份额稳居第一,而阿里云凭借本土优势在亚太市场紧追不舍。将直接竞争对手的核心模型接入自家平台,这在 “绑定独家模型” 成行业惯例的云服务领域,堪称石破天惊。

更令人咋舌的是 AWS 的 “无差别收录” 原则。早在今年 8 月,它就将微软投资的 OpenAI 开源模型 GPT-OSS 请上了 Bedrock 货架。要知道,OpenAI 不仅是微软的 “亲儿子”,更是 AWS 投资的 Anthropic 的直接竞品。这种 “既容得下盟友,也放得下对手” 的操作,与微软 Azure 绑定 OpenAI、谷歌 Cloud 独推 Gemini 的封闭策略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评估的是模型价值,不是它的‘出身’。”AWS 产品总监表态背后,是 Bedrock 平台 14 家厂商、200 多款模型的豪华阵容。从 Anthropic 的 Claude 到 Meta 的 Llama,从 OpenAI 的 GPT-OSS 到中国的 Qwen3,这家云巨头正在构建一个没有 “排他性壁垒” 的模型自由市场。

AWS 敢于打破行业惯例,底气源自中国开源模型的硬实力。此次上架的 Qwen3 与 DeepSeek-V3.1,早已不是 “本土玩家” 的自嗨,而是经过全球市场检验的 “实力派”。
阿里巴巴的 Qwen3 系列堪称 “全能选手”。旗舰模型 Qwen3-235B-A22B 支持 262K token 的上下文长度,单次对话可处理两部长篇小说体量的内容,而两款编码专用模型 Qwen3-Coder 在 Java、Python 等主流语言的代码生成准确率上,较 Claude 提升了 8 个百分点。更关键的是其成本优势:采用 MoE 混合专家架构后,显存占用仅为同类模型的三分之一,4 张 H20 显卡即可实现满血部署,这意味着中小企业无需天价算力投入就能享受顶级模型服务。

DeepSeek-V3.1 则在推理能力上实现了突破。这款拥有 6850 亿参数的巨无霸模型,独创 “混合推理模式”—— 面对简单查询时切换 “快速响应模式”,处理多步数学推理或复杂代码时自动启动 “思考模式”,决策过程全程透明可追溯。在 AWS 的实测中,它完成复杂金融数据分析的速度较前代提升 40%,而调用成本却降低了 25%。

这些性能优势并非自卖自夸。Qwen 家族模型全球下载量已超 3 亿次,衍生模型超过 10 万个;DeepSeek-V3.1 则被 Artificial Analysis 评为 “2025 年最具商用价值的开源模型”。当 Claude 因政策原因退场,中国模型用 “更好性能 + 更低价格” 的组合拳,给出了最优解。

对于正全力开拓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AWS 此次上架中国模型的动作,更像是一份 “出海护航协议”。
Qwen3 与 DeepSeek-V3.1 的多语言处理能力堪称出海利器。前者在中文与英文场景的表现已达行业顶尖,后者则支持日语、德语等 12 种语言的精准翻译与本地化内容生成。更重要的是,依托 AWS 覆盖 37 个区域、117 个可用区的全球基建,这些模型能实现同区 2-5 毫秒的超低延迟调用,完美解决跨境业务的响应速度难题。
合规性更是戳中了中国企业的痛点。Bedrock 平台通过了 ISO 27001、GDPR、HIPAA 等全球主流合规认证,客户数据在 VPC 私有网络中隔离传输,完全符合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等严苛要求。这意味着企业用 Qwen3 处理海外用户数据时,无需担心合规风险 —— 毕竟 “用中国模型 + 全球合规基建”,远比依赖海外闭源模型更安全。
某新能源企业的出海案例颇具代表性。该公司在欧洲市场推出的智能运维系统,采用 DeepSeek-V3.1 做设备故障诊断,借助 AWS 法兰克福区域的算力节点,实现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秒级。“以前怕模型合规性出问题,现在 AWS 把‘中国大脑’装进了‘全球合规壳’,出海终于不用束手束脚了。

Claude 断供与 AWS 补位的戏剧化对比,实则是 AI 行业发展的必然转折。这种开放不是无私的 “慈善”,而是基于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
对中国企业而言,这场风波是警醒也是机遇。它彻底打破了 “海外模型更优” 的迷思,证明中国开源模型已具备全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它让企业看清了 “技术自主 + 生态开放” 的生存之道 —— 与其依赖单一海外模型惶惶不可终日,不如拥抱开放平台,在多元选择中掌握主动权。
Anthropic 的公告或许会成为行业分水岭:从此之后,“多模型策略” 将不再是可选项,而是企业 AI 战略的必修课。而 AWS 用 Qwen3 与 DeepSeek-V3.1 给出的答案,是对所有技术封锁的最有力反击 —— 毕竟,开放永远比封闭更有生命力。

铁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