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驾创新:以人为本的座舱智能-通过AI交互构建信任与安全

盖世汽车社区 2025-09-25 07:00
佑驾创新:以人为本的座舱智能-通过AI交互构建信任与安全图1
佑驾创新:以人为本的座舱智能-通过AI交互构建信任与安全图2


2025年9月11日,在欧亚汽车创新论坛(IAA Mobility 2025官方活动)上,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一泓指出,当前智能座舱存在功能碎片化、设计理念局限、缺乏情感理解等痛点。大语言模型成为转折点,其具备多模态融合、主动挖掘需求、支持个性化定制、实现场景化理解与服务、持续进化等优势,基于此佑驾创新推出新一代座舱大模型智能管家BamBam。


佑驾创新对车载大模型定位为“更贴近人类的交互伙伴”,采取“大模型与小模型协同”策略,让座舱AI跳出工具属性,成为会观察、思考、陪伴的智能管家。座舱AI的未来,不是更复杂的功能,而是更懂人的智能,BamBam以用户为核心,带来更值得信赖、更安全、更懂你的沉浸式座舱体验。


佑驾创新:以人为本的座舱智能-通过AI交互构建信任与安全图3

杨一泓|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目前员工规模已超过600人。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在北京、上海等地设有分支机构。自2018年起,我们开始推进商业化进程;2019年,作为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座舱相关核心业务板块独立运营,形成了更具专业性的业务架构。当前我们的核心技术以全栈自研为根基,硬件软件协同落地,覆盖从辅助驾驶到高阶智驾,再到舱内的全场景需求。


作为国内车载智能领域的供应商,在大规模技术落地应用后,我们发现当前智能座舱存在一些普遍痛点。


首先,现有AI功能多为单点设计,虽然概念丰富,但实际体验却因功能碎片化而变得复杂。例如当车内有多人乘坐时,用户往往难以在充满信息的触控菜单中快速找到所需功能,操作流程反而比物理按键更繁琐。


第二,由于汽车行业开发周期限制,许多功能在量产前就已确定,这导致功能可用性更多取决于设计理念而非技术成熟度。比如曾有客户要求研发吸烟检测功能,一旦检测到吸烟就自动降下车窗。这个设计初看合理,但当用户在雨天驾驶时,就会感到这一功能的局限性。


第三,当前AI技术虽能输出大量信息,但却缺乏对人类情感的真实理解。这正是边缘计算日益重要的原因——,要提升车载体验,必须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我们认为AI技术需要从感知智能进化到认知智能,不仅要检测物体和行为,更要理解情绪、分析习惯并提供适时服务。


大语言模型的出现正是转折点。相比小模型,大模型具备诸多优势。一是大模型具备多模态融合能力,能让感知与理解更精准。通过整合视觉、语音、车辆状态等多维度数据,大模型可以更全面地掌握驾驶员与乘客的行为逻辑,进而提升场景理解能力,更准确地捕捉用户的潜在需求,分析复杂场景下的用户意图。


其次,大模型能主动挖掘用户需求。很多时候,用户自己也不清楚AI能为他们带来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而大模型可以通过分析多场景下的车辆数据,主动发现并挖掘这些潜在需求。


第三,大模型支持个性化服务定制。以“吸烟行为检测”这一功能为例,大模型具备动态调整执行逻辑的能力,如果产品经理最初设定的逻辑是“检测到吸烟就自动降窗”,而用户反馈“不喜欢这个功能,不要再触发”,那么下一次系统就能理解用户意图,调整执行方式——这正是我们期望的未来座舱体验。


第四,大模型能实现场景化理解与服务。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我们不希望“单点功能”让整体体验变得碎片化、复杂化。我们理想中的服务是“隐形的”,系统在后台默默理解需求,无需用户过多操作就能提供支持,而大模型恰好能实现这一点。


此外,大模型具备持续进化的能力。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大模型能不断学习、优化,为未来更智能的座舱体验奠定基础。基于此,我们推出了新一代座舱大模型智能管家BamBam。


我们对车载大模型的定位是“更贴近人类的交互伙伴”,它能观察场景、理解边界,既具备情感计算能力和“读懂情绪”的EQ,又能通过沟通明确需求并执行动作。不过,我们并不认为要完全替代小模型,小模型在特定场景如单一功能快速响应、特定领域精准计算中仍有优势。因此,我们的策略是“大模型与小模型协同”,结合两者优势实现最优性能,同时更注重突出系统的“情感化交互能力”。


我们希望车载大模型能具备更高的推荐精准度,理解每个用户的独特性,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建议;同时,我们坚持端侧部署,并结合大模型的持续学习能力。这样做有三个核心优势,一是能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二是能减少对网络连接的依赖,避免因等待网络响应而延迟服务;三是能在端侧记录用户的使用习惯与偏好,让每一辆车都能适配用户,形成独一无二的座舱体验。


同时,我们也尊重用户的个人喜好。一方面,我们会基于单个用户的使用数据挖掘习惯、提供专属服务;另一方面,我们也会结合多用户的共性需求,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行业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来自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一泓于2025年9月11日在欧亚汽车创新论坛(IAA Mobility 2025官方活动)发表的《以人为本的座舱智能:通过AI交互构建信任与安全》主题演讲。)


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个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安全 座舱
more
北京延庆低空安全发展大会召开,多项产业新政落地
AIGC全生命周期业务风控白皮书,从备案到运营的合规与安全实践
数智世界 全域安全丨2025中国安防“人工智能+”行动大会在京成功举办
超轻型复合材料机身:如何让eVTOL飞得更远更安全?
市场监管总局今年以来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工作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实录
宁德时代NP3.0技术,重新定义电池安全“天花板”
安全管理体系(SMS)(三)——安全保证
为旌科技:车规级芯片设计筑牢智能汽车的安全基石
【盖世快讯】工信部征求《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相关意见;理想i6全系标配高阶辅助驾驶
译丛丨总第713期 遏制人工智能芯片走私已成为美国国家安全优先事项:防范人工智能芯片流向中国的最新方略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