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想下载本篇精选报告(82页),请扫上述二维码进入星球,按报告名称搜索即可。
智能体(AI Agent)已经能 7×24 小时“代班”产品经理:写 PRD、画原型、给研发派单、顺带把测试报告也交了;
世界模型(World Model)正被谷歌、Meta、腾讯、达摩院同时押注,它不止能看懂物理规律,还能“脑补”未来 10 秒画面,直接用于自动驾驶与机器人;
非 Transformer 架构异军突起,液态神经网络(LFM)把算力需求砍到 1/10,却照样跑 128K 长文本;
美国“星际之门”计划 5000 亿美元 AI 基建已开工,而国内“超节点”方案把 384 颗 NPU 焊进同一台服务器,比传统集群快 15 倍,延迟压到 15 ms 以内……
一句话:AGI 不是“来了”,是“已经在我们工位上开机”。
一、“智能体元年”=“打工人末日”?
报告给出一个冷到骨缝的数据:
2025 年全球智能体开发平台 44 个,通用智能体 19 款,行业智能体 113 款,覆盖金融、医疗、工业、客服、HR、法律……平均每个智能体可替代 2.6 个全职岗位。
案例 1:金融
奇富科技“AI Banker Agent”上线 30 天,完成 14 万笔小微贷款审批,通过率提升 18%,风控团队整编缩员 35%。
员工怒斥:“它连征信报告上的水渍都能识别,我却连 Excel 透视表都拖不明白!”
案例 2:法律
联想×图灵法思“AI 律师助手”8 大模块一键出合同、写答辩、做合规审查,初级法务岗 JD 直接删掉“1 年以上经验”要求——因为“AI 已经有一年经验了”。
实习律师群里哀嚎:“我们还没过法考,对手先过了图灵测试。”
案例 3:工业
西门子 Industrial Copilot 在广东某灯具厂跑通“设计→仿真→排产→质检”闭环,工程师把 3 天工作量压成 45 分钟,老板连夜把夜班产线改成“无人线”。
工人大哥一句话破防:“它不会累,不会出错,还不会要加班费。”
争议:
当智能体把“白领+蓝领”通杀,人类仅剩的护城河到底是情绪价值,还是肉身开关?
二、世界模型:AI 正在“脑补”平行宇宙
报告披露,Google Genie 3、Meta V-JEPA 2、腾讯混元 3D、达摩院 WorldVLA 已能:
用一张 2D 照片生成可交互 3D 场景,实时物理碰撞、光影、重力全部符合现实;
在“脑内”跑完 10 秒后的交通画面,让自动驾驶车辆提前规避闯红灯的电动车;
把机器人扔进虚拟工厂“练级”100 万次,再同步权重到实体机台,零样本迁移,一次成功。
细思极恐:
如果世界模型足够大,它是否会在云端“模拟”出另一个你?
更极端的设想:当模型能预测你 10 秒后的一举一动,自由意志还成立吗?
三、非 Transformer 暴动:算力霸权要被掀桌?
Transformer 一统江湖 7 年,如今遭遇“液态杀手”:
Liquid AI 的 LFM 仅用 1/10 参数量,在 128K 长文本任务上打平 Llama-3-70B;
清华&元始智能 RWKV-7s 把推理成本打到 0.07 元 / 百万 token,比 GPT-4o 便宜 99%;
微软亚研院 RetNet 直接砍掉 KV-Cache,显存占用随序列长度线性增长,GPU 乞丐版也能跑 1M 上下文。
幕后博弈:
NVIDIA 的“算力税”会不会收不动了?
当算法本身把 FLOPS 需求砍成骨折,5000 亿美元的星际之门会不会沦为“基建烂尾”?
四、中美“超算军备”白热化:15 ms 的战场
美国“星际之门”四年 5000 亿美元,平均每小时烧 5700 万美元,只为把模型训练时间从 30 天压缩到 3 天;
国内华为“昇腾 384 超节点”单机塞下 384 颗 NPU,跨节点带宽提升 15 倍,千亿稠密模型训练性能是传统集群 2.5 倍;
浪潮元脑 SD200 直接跑“单机万亿参数”,把数据中心浓缩成一台冰箱。
争议解读:
算力即国力,但算力也是“电老虎”。
2025 年全国 AI 相关用电量已占全社会 4.3%,相当于整个上海市的全年耗电。
当大模型竞赛变成“烧美元 + 烧千瓦”,绿色 AI 是不是伪命题?
五、开源 vs 闭源:一场“阳谋”与“阴谋”的混合双打
阿里 Qwen3 系列 235B-A22B 直接开源,下载量 7 天破 50 万,Hugging Face 趋势榜屠榜;
DeepSeek-R1 把 MoE + MLA 架构打平 GPT-4o,训练成本只花 557 万美元,是 GPT-4 的 1/18;
反观 OpenAI GPT-5 采用“实时路由”双模型,闭源到底,API 价格再涨 25%,开发者怒喷:“开源才是第一生产力!”
深度拆解:
开源像“阳谋”——把武器发给大家,一起打怪兽;
闭源像“阴谋”——把核武器锁进保险柜,谁交钱谁上车。
但当开源模型性能≈闭源 90%,价格≈0,闭源护城河只剩‘合规 + SLA’两张牌?
六、AGI 倒计时,普通人到底怎么活?
报告没有给出“标准答案”,却留下 3 条暗线:
“人机协作”不是口号,是生存技能
不会用 Agent 的人,将被会用 Agent 的人替代。
建议清单:把重复性工作拆成“提示词 + 工具链”,让智能体替你跑;
每周留 2 小时“训模型”,用私有数据微调 3B 小模型,打造个人数字分身;
把“情绪价值”做成产品——AI 再强,也解不了人类的孤独。
“绿色算力”才是下一个风口
当每 1 万卡集群一年光电费就烧掉 3 亿人民币,“每瓦性能”比“每卡性能”更值钱。
关注:液冷、RISC-V AI 芯片、存算一体、光子计算——它们才是“算力平价”的真正推手。“AI 原生”职业正在爆发
提示词架构师、模型安全审计师、AI 幻觉矫正师、智能体训练师、世界模型调教师……月薪 5 万只是起步价。
核心能力:把业务问题翻译成“模型语言”;
把模型输出翻译成“人类决策”;
在“幻觉”与“真相”之间,做最后一道闸门
七、别等 AGI 来敲门,先给自己装个猫眼
82 页报告翻完,最扎心的不是技术,而是**“时间差”**:
有人已经用 Agent 把 8 小时工作压成 30 分钟,剩下 7 小时在滑雪;
有人还在问“AI 会不会让我失业”,却连 ChatGPT 语音模式都没试过。
AGI 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救世主,它只是一面镜子——
照出你与世界的距离,照出你对未来的准备程度。










……
往期回顾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