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小米 17Pro 的外观曝光,再加上改名的消息传出后,不少米粉表示难以理解,甚至有些失望。但当深入了解这款手机后会发现,“对标 iPhone” 这句话用在它身上,含金量是真不低。

无论是硬件设计还是产品策略,小米都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它绝不是简单的 “长得像、蹭热度”,而是在多个维度展现出了实打实的竞争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像 iPhone 一样的全屏显示 AOD 功能,苹果已经做了很多代,但在华米 OV 阵营里,直到去年也只有小米 15 首发支持,X200U 还是后来通过 OTA 才实现的。这背后的关键原因,还是因为安卓屏幕的功耗比苹果更高,要是一直开启全屏 AOD,很容易导致续航失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米今年通过管控屏幕发光材料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屏幕的发光效率。但从实际表现来看,小米 17Pro 的屏幕不只是简单对标 iPhone,在相同亮度下,它的功耗甚至比 iPhone 更低。
不仅如此,小米 17Pro 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全面对标 iPhone,力求最大化利用内部空间,搭载安卓阵营首个异形叠片电池,充分利用机身内部空间,消灭卷绕式极片浪费的电池容量,再配合低功耗屏幕,从 “开源” 和 “节流” 两方面提升整体续航。

另外,今年它还支持 100W PPS,充电兼容性也和国际大厂全面看齐,使用起来更灵活。

还有一个细节也很值得关注,很多高端商务人士首选苹果,即便大家常吐槽 iPhone 信号差,但它频段齐全,支持全球漫游。而小米这几代数字旗舰,在频段数量上也一直对标 iPhone,其中小米 17PM 支持 53 个通信频段,小米 17Pro 则有 48 个,虽然和国行 iPhone 17 的 57 个通信频段相比还有差距,但在安卓机型里,这样的配置已经相当拔尖,满足商务人士的全球出行需求不成问题。

性能方面,今年高通的表现相当给力。小米 17Pro 首发骁龙 8E5,在性能模式下,常温跑分成绩十分亮眼:安兔兔 375 万,Geekbench 6 单核 3384、多核 10199,GPU 分数 24227。
单从跑分来看,它和 iPhone 17 已经能做到有来有回。



更关键的是实际游戏体验,由于 iPhone 标准版没有 VC 散热,在《崩坏:星穹铁道》半小时跑图测试中,对比 iPhone 17,小米 17Pro 的游戏帧率稳定程度要出色不少。对于喜欢玩游戏的用户来说,这样的稳定性无疑更有吸引力,也让它在性能对标 iPhone 的同时,展现出了自己的优势。


拍照方面,小米 17Pro 的长焦结构很有特色,三重反射设计,传感器反贴,既能方便做大底,又实现了更近的长焦头对焦距离,在 5x 焦段下,可拍摄近距离特写,与 iPhone 标准版形成了能力互补。

而且小米的徕卡风格直出效果很讨喜,色彩和质感都很适合直接拍照发朋友圈,满足日常记录的需求绰绰有余。

不过到了录视频的场景,iPhone 还是比小米 17Pro 强不少,在视频能力这一块,安卓机型想要真正对标 iPhone,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有就是外观上小米 17Pro 的前置传感器效果不差,但确实不如 iPhone 标准版有亮点,不过它的背屏设计弥补了这一不足,支持背屏自拍。
最早曝光这款手机时,那张绿色背屏时钟的图片让很多人觉得丑,但见到真机后会发现,默认的黑色时钟配合盖板,一体性很不错,平时使用并不会显得突兀。

今年这块背屏的功能设计也很清晰,除了显示时钟和辅助自拍,还支持 “上岛” 通知同步显示,快递、外卖、通话、导航等信息都能在这里呈现。
而且它还支持识屏界面圈选,能让任意内容显示在背屏上,相当于一个万能便利贴,取餐码、电影票、会员条码等都可以放在这里,实用性直接拉满,相当于在 iPhone 背面贴了一块 Apple Watch,用起来很方便。

甚至小米还贴心地推出了手柄手机壳,搭配模拟器使用,再加上滤镜,启动游戏后氛围感直接拉满。


有意思的是,HyperOS 给了一个通知互通的策略,iPhone 可以接收小米手机的通知,而且微信、QQ 等应用的消息,还能通过跨设备投屏直接在 iPhone 上回复。这样一来,就不用纠结微信登在哪个手机上,模糊了 “主力机” 的概念,拿起来就能用。

另外,包括超级岛、实时通知在内的一系列操作习惯,都能和 iOS 无缝衔接,即便在两款手机之间切换使用,也会觉得顺手,甚至在个别场景下,小米 17Pro 还能和 iPhone 形成互补,让用户感觉到有些功能在小米手机上用起来更舒服、更好用,它不是 iPhone 的备胎,而是能和 iPhone 地位平等的双持机。
小米的思路很清晰,先让用户把手机买回去,等用的时间久了,潜移默化中就能感受到安卓思维的优势。
那么对于小米 17Pro,你还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