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ouli
谁最懂场景,谁赢得未来。
9 月 25 日,北京,深秋的气息逐渐浓烈,即便太阳高悬,空气中还是流露出些许凉意,而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一墙之隔的里面,却是喧哗而热闹。
人形机器人前一刻还在台上与碳基生物酷酷斗舞,下一秒便转头向观众说「hi」;数字人歌手与人类歌手隔着屏幕互动,吟唱着同一首歌;可爱的玩偶不再沉默,变身「话痨」与大家聊起了天;让打工人挠破了脑袋想创意的营销海报,现在直接「秒级」生成;不管是人还是动物,甚至一个动漫角色,只需要上传一张图就直接拥有一个数字分身……
这是「2025 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 (JDD 大会)」的现场,也是京东大模型品牌升级后的首次 JDD,而这些都是京东 AI 应用最为沉浸、直观的展示。
满屏满眼的科技感、未来感,似乎都在诉说着一个事实:京东「JoyAI」大模型已经走向产业深度应用,进入人们生活的细枝末节,且「无处不在」……
而根据会上京东发布的 AI 全景图来看,以及围绕升级后的大模型品牌 JoyAI,正式发布的三大全新 AI 产品、四大场景深度 AI 应用,以及多个技术平台的「秀肌肉」式操作,更是印证这一事实:在落地应用成为大模型主流叙事的当下,在其他玩家还在进行场景与路径的摸索中,AI 已在京东供应链全链路、全场景应用中「结出了果」。
京东 AI,已然进入「深度应用」。

三大产品重磅发布,面向个人用户把 AI「做实」
今年,京东 AI 的大动作之一,就是在围绕内部大模型的进化成果整体梳理后,将大模型品牌全新升级为「JoyAI」,跟千行百业一起「Enjoy AI」。
大会上,京东发布全新 JoyAI 大模型,实现从 3B 到 750B 全尺寸覆盖,并推出数字人大模型 JoyAI LiveHuman 与语音大模型 JoyAI LiveTTS。JoyAI 语言大模型提出了三大算法创新,产业知识注入及高智力密度思维链数据合成,提升数据的智力密度;基于渐进式自我博弈的混合思考算法,提升模型的思考深度;基于同态变分推断的强化学习推理算法,提升模型的推理速度。
推理层面,JoyAI 大模型采用稀疏 MOE 训推一体架构,自研 Q-EPLB 加速机制通过混合精度量化与通信优化,使推理速度与传统方法相比提升了 1.8 倍,单卡吞吐量达 3000 tokens / 秒,在保障精度的同时显著降低部署成本。

数据显示,JoyAI 大模型在权威综合评测榜单 Rbench0924 上,结果为 76.3,推理能力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在 LiveBench 上,深度思考结果为 75.7,超越了 DeepSeek-R1。在反映深度思考能力的 AIME、GPQA 等数学、生物、物理,以及化学等科学研究数据集上,也处于业内第一梯队。
此次,依托 JoyAI 大模型能力,京东发布了三大重磅 AI 产品,京犀 App、他她它」、JoyInside2.0,更为直观地向外展示京东 AI 的实力。
京犀 App—— 下一代购物和生活服务的超级入口
作为一款 AI 原生应用产品,京犀 App 定位为下一代购物和生活服务的超级入口,不仅能够与用户对答如流,还懂得用户需求,深度理解商品,为用户选出最合适的物品,且结算下单过程更为智能、顺畅。不管是购物,还是点餐、买机票、订酒店等,用语音「一句话」即可实现。

京东做大模型多年,但在个人用户层面缺乏一个直观感受入口,而定位为下一代购物和生活服务的超级入口的京犀 App,既可视为京东大模型能力的一次「外显」,也「藏着」京东想要定义 AI 时代「超级入口」的野心。
从传统互联网时代开始的「入口」之争,如今底层逻辑早已升级,谁能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精准服务,谁才有可能成为「超级入口」。京犀 App 在 JoyAI 大模型能力基础上,深度耦合了京东多年形成的电商生态,聚焦购物和生活服务深耕,或将成为京东布局「超级入口」的差异化优势。
据负责人透露,目前京犀 App 已开启「疯狂」内测阶段,预计 10 月份上线。
「他她它」— 万能数字人助手
「他她它」是京东首款数字人助手产品,以数字人智能体「万能博士」为核心载体,既能满足用户的各种工具类服务需求,又能提供更多更为人性化的新玩法,是一款综合性的 AI 产品。
「万能博士」几乎能回答用户任何问题,可以与用户像老朋友一样聊天气、聊新闻,也可以进行医疗问诊、点外卖等;「他她它」还支持用户自己创建智能体,搭建「AI 朋友圈」,交朋友;另外,用户还可以把「他她它」装进智能设备中,如机器狗、AI 玩具等,给这些硬件设备赋予「灵魂」。
会前,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机器之心采访时聊到,相较于市场上豆包、DeepSeek 等产品,「万能博士」的差异性关键点在于它是一个基于视频实时互动的产品,交互方式更友好,而前者更偏文本型对话。
会上,京东集团 SEC 副主席、京东集团 CEO 许冉直接现场带着观众体验了「万能博士」的点外卖功能。从「万能博士,帮我给会场的朋友点杯咖啡吧」,下达点餐指令,到短暂思考后给出推荐平台和咖啡款式,再到确认口味、数量、备注外卖放置点,最后完成支付,整个过程极为「丝滑」。
附身智能 JoyInside 2.0
今年的 WAIC 期间,京东发布一个全新的品牌 ——JoyInside 附身智能,可以将角色大模型驱动的对话智能体植入智能硬件载体,比如机器人、机器狗、AI 玩具、智能眼镜等,赋予它们「灵魂」和「智慧」,通过与用户进行更好的拟人化对话,以言行协同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用户粘性。
此次,该品牌迎来了全新升级,京东正式发布 JoyInside 2.0。
数据显示,接入 Joyinside 的智能硬件,用户会更加主动发起对话,对话次数平均提升超 120%。目前,JoyInside 2.0 已陆续接入超过 30 家头部品牌的硬件产品,并和众擎、宇树等超 10 家领先的机器人品牌合作,并上线京东售卖。
就连凯叔讲故事全新推出的AI硬件产品「AI鸡飞飞」,也即将搭载 JoyInside2.0,给孩子提供基于深度故事内容的交互体验,创造优质的内容和体验,让孩子成为成长的主角。

可以说,JoyInside 一方面是京东大模型能力在落地实体硬件上的具体展现,另一方面也可看作是京东布局具身智能智能领域的关键一步。
当下具身智能作为承载大模型技术的最佳终端载体,热度居高不下,大厂纷纷布局。目前看,京东并没有做硬件,而是通过向机器人、AI 玩具等合作伙伴提供「大脑」进行技术赋能,让自身模型能力以更丰富形态触达用户,布局未来入口。此外,通过流量倾斜,吸引合作伙伴产品上线京东售卖,让用户形成「买机器人上京东」心智。
不仅如此,京东还已投资多家具身智能企业。整体看来,京东正通过「自研 + 投资 + 生态共建」的布局来深度切入具身智能领域。
从零售、物流,到工业、健康,京东 AI 重构供应链
此次,京东还集中展示了全新升级后的 JoyAI 大模型,是如何深入零售、物流、工业、健康等诸多业务场景,并成为切实「提升效率、传递信任」的生产力工具的。
零售场景,此次京东首次对外公布电商创新 AI 架构体系 Oxygen,依托包括 JoyAI 在内的通用大模型层技术能力,打造了丰富的系统能力和多元化智能体。这是京东最为核心的场景之一,自然也是 AI 落地最为广泛、深入的场景之一。
消费者侧,京东新推出智能搜索推荐功能「爱购」,采用语义可控生成式推荐模型 OxygenRec 和电商多模态理解大模型 OxygenVLM 作为快慢思考结合的核心支撑技术,通过自然语言交互精准理解用户需求,实现对传统购物方式颠覆性的效率突破,为用户提供真正的个性化购物体验。

显然,京东正在基于 AI 对购物过程进行重构,探索未来电商新形态可能性。据了解,「爱购」新功能将于 10 月在京东 App16.0 版本中发布。
商家侧,Oxygen 也已深度介入内容生成、营销投放、供应链管理、客服服务等关键商家端采销环节。以京点点 (Oxygen Vision)为例,它作为零售行业首个面向运营人员的设计智能体,通过行业领先的商品一致性保持、精细设计元素可控,以及由AB实验数据驱动的目主迭代能力,帮助零售商家将素材精细化迭代效率提升千倍以上。数据显示,基于 Oxygen 的 50+AI 应用,已服务 300 多万商家,每周提供超 3000 万次经营决策。
物流场景,全新升级的物流超脑大模型 2.0 全面走向多模态,意味着物流的「超脑」正在从辅助决策来到具身执行,实现智能设备的自主决策。通过多智能设备协作,物流供应链作业效率成倍提升。全场景监控方面,员工操作标准化水平提升 15%;人车货场资源调度方面,一线效率提升近 20%;在人机协同场景,实现自主学习灵活调整执行策略,效率提升超 20%。
此外,基于超脑大模型,京东还孵化出了智狼、天狼、地狼等自研「狼族」产品,覆盖仓库存储、搬运、分拣、运输及零售终端等物流供应链全场景。
数据显示,目前「狼族」智能设备已覆盖全球四大洲,规模化部署应用仓库突破 500 个。
工业场景,京东打造出行业首个工业供应链大模型 JoyIndustrial,基于 5710 万工业品 SKU,以及 40 多个细分行业的数据积累,覆盖工业供应链全场景,可提供 6 大类、40 多个智能体应用,以「数据 + 智能」 驱动工业供应链效率革命,为各行业降本增效提供核心引擎,助力超 1 万家重点工业企业、数百万中小企业实现供应链数智化升级。
健康场景,面向复杂专病诊疗,京东推出「京医千询 2.0」,这是行业首个能看懂医学报告、听懂病情描述的医疗大模型,也是首个突破可信推理的医疗大模型。它能够严格模拟医生临床诊疗思维路径,深度融合医学知识体系与真实诊疗逻辑,模型可在推理过程中主动引入并对齐外部的循证医学证据,确保推理符合医学共识。
「可信」,这也正是京东提出在效率提升之外,AI 重构供应链的另一个落脚点 ——AI 传递信任。
提升效率方面已不必多说,而信任这一块,结合在产业场景的多年深耕,京东认为,「可信」源于「专业」,只有做到对行业、对场景有足够认知,对用户需求、偏好足够了解,才能提供精准的推荐与服务,确保 AI 可信可靠。
这体现在健康场景,是提供具有专业度的药品或诊疗建议,在电商零售等场景,是为用户推荐最符合用户真实需求的商品,从流量零售转变到信任零售。
最核心的诉求就是,京东不仅想让用户感受到 AI 已经深入到生活的细枝末节,还希望用户感知到 AI 的可信。
谁最懂场景,谁就掌握了领先权
为什么是京东先「跑」出了「深度应用」?
答案很明显,京东有着完善的供应链和广阔的产业场景优势,不同于大多数玩家先卷技术再卷应用的演进路线,京东大模型本身就是「生」于产业、「长」于产业。
早期,通过拼算法、囤算力、堆数据来获得模型性能曲线陡峭攀升的「暴力美学」受到各路玩家追捧,大模型主流发展路线无非两种:「做大」,尽全力卷基础大模型;「做小」,专门聚焦某一垂类大模型。
但京东走出「第三种」路径:既做「大」也做「小」,力求通过 70% 通用数据和 30% 供应链原生数据,面向行业有实际需求的场景落地。可以说,京东从做大模型第一天起,就在围绕场景需求寻求落地方案。
因此当大模型技术演进失去「性感叙事」,其他玩家开始摸索模型落地时,京东 AI 已然进入「深度应用」成果检验阶段。
而结合京东 AI 实践成果,给整个行业的重要启示就是,新一轮大模型竞争中,谁最懂场景,谁就掌握了领先权。
未来 AI 不再由单一技术指标定义,而是由「行业场景」主导,因为 AI 落地的核心命题在于解决真实场景痛点,并非「为了 AI 而 AI」,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只有那些真正深入行业场景的玩家,才能更好进行 AI 落地应用。
正如许冉提及的,经过这两年在 AI 上的实践探索,京东认为 AI 的价值 = 模型 × 体验 × 产业厚度的平方。而产业厚度,涵盖了零售、物流、健康、工业等十多个领域的真实场景与数据。
无疑,京东已经「跑」出 AI 深度应用新范式。更重要的是,在 AI 已经全面渗透内部业务后,京东在试着将 AI 技术积累与能力向外释放。
大会上,京东全面升级三个深度应用平台,包括京东数字人平台 4.0,实现数字人从替身执行到面向个性创造,让数字人转变为具备个性与创造力的品牌资产,以在营销代言、文旅宣传等更为复杂的创意场景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智能体平台 JoyAgent3.0,基于 JoyCode 自编码能力、多模态 RAG 能力,以及 DataAgent 能力,融合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知识库以及企业数据库,已经成为企业的「智能决策中枢」,且全面开放、持续深度开源;代码平台 joycode2.0,全面融合智能体,持续推动下一代开发范式……
另外,还有一个更潮、更有意思的玩法就是,恩雅吉他(Enya Music)和京东一起创造出一个符合其年轻、赛博、富有创造力品牌调性的数字人代言人 Aura。从视频来看,Aura 不仅可以生成准确自然的手部弹吉他细节,还可以在科幻空间飞天遁地,放开品牌诠释的视觉想象。作为品牌完全拥有的商业化 IP,Aura 可以被深度、长久、且无限制地运用于各种宣传物料和互动场景中。
而基于京东乐器品类和恩雅吉他的深入合作,在火星赛博联名款吉他的首发中,当日成交额突破 100 万元,带动品牌整体交易提升了 65%。数字人 Aura 还和恩雅品牌全球代言人华晨宇同框出现,引发热议。

其实,不止是这些,包括新发布的三大 AI 产品,以及四大场景中的应用成果展示等,一切都是京东在将经过内部场景验证的能力,转化为外部商业解决方案,以形成生态扩张动能,从而促进整个产业加速走向更为智能化的未来。
京东始终坚信,技术再炫酷,要能真实落地才是关键,只有让大模型在整个产业里「跑」起来,才是最有价值的事情。「京东不片面追求运动式的 AI,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真正为产业创造价值的 AI」。
在此次大会上,京东也宣布,未来三年将持续投入,带动形成万亿规模人工智能生态……
© THE END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投稿或寻求报道:liyazhou@jiqizhi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