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科技引擎”轰鸣!从3nm芯片到世界模型,万亿GDP背后的创新密码

海淀“科技引擎”轰鸣!从3nm芯片到世界模型,万亿GDP背后的创新密码图1

海淀“科技引擎”轰鸣!从3nm芯片到世界模型,万亿GDP背后的创新密码图4

9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专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市发展改革委、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经信局、市人才局、海淀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


海淀“科技引擎”轰鸣!从3nm芯片到世界模型,万亿GDP背后的创新密码图5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

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我们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功能定位,主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勇担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重任,继续走在北京国际科创中心的最前沿。

一是创新策源能级实现新跃迁。“十四五”期间,海淀锚定原始创新策源地,强化顶尖科研力量布局。保障2家国家实验室和9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高质量运行;支持智源研究院、量子研究院等12家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清华、北大等7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北航、北理工等5所高校获批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实施概念验证计划,建成中科院、北交大等6家概念验证中心,立项超208个项目,孵化企业落地44家。重大原创成果加速涌现,诞生国际首个统一多模态世界模型Emu3、中国大陆首款自研3nm系统级芯片小米玄戒等。海淀区人才总量达到200.4万,人才创新发展指数全国第一,为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二是现代化产业集群加速壮大。2022年,海淀区GDP首次突破万亿,成为国内第二个经济总量破万亿的市辖区。今年上半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36.8亿元,同比增长6.9%,占全市26.5%。在“十四五”期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3%,其中与科技相关的产业在GDP中的占比总和保持在70%以上,打造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科技服务业为支撑,同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1+X+1”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已形成1个万亿级、4个千亿级、5个百亿级的产业集群,为“十五五”时期产业迭代升级、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积蓄磅礴动能。

三是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业孵化提质增效,海淀区拥有193家优质孵化器,国家级和北京市标杆孵化器数量均位居全市首位。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稳步提升,拥有国高新企业近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3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0家、独角兽企业51家,各项数量均在北京居于首位。专利创造持续领跑,截至2024年底,全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540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8.5倍;发行北京首单专利许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发布三期共200亿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孵化出一批明星企业。

四是先行先试改革落地见效。海淀区率先试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支持中关村学院、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高标准建设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夯实AI顶尖人才和原始创新基座。抢占“人工智能+教育”先机,成立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联盟,携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度应用。深入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部、市、区联动推进24项改革措施全部落地见效,其中21项推广至中关村示范区全域甚至全国,形成98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4项向全国复制推广、9项向全市复制推广。

五是科技开放水平显著提升。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十四五”以来,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布局3个海外加速器,在英国、德国等地布局建设9个前沿联络站。其中,香港加速器自去年成立以来,服务近百家海淀科技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主动融入区域协同发展,联合“三城一区”发布“融合发展共识”,凝聚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发展合力。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首个应用数智监管模式的中关村综保区开关运作,成为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科技要素跨境流动与国际创新合作战略平台。

面向十五五”,我们将按照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总体部署,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战略目标,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营造世界一流创新环境,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海淀力量。

记者提问

记者:我们注意到刚才您介绍到海淀区已构建起极具韧性和活力的“1+X+1”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否具体介绍“十四五”期间该体系的发展成效?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

“十四五”期间,海淀区着力构建1+X+1”现代化产业体系,也就是以人工智能为引领,以科技服务业为支撑,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其中第一个“1”,是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2024年,海淀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822亿元,占北京市近八成。大模型备案数达到104款,占全市近七成,多款标杆模型性能居于全球第一梯队。海淀区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过1900家,已经形成包含“芯片框架大模型应用”全部在内的全产业链生态链条。同时,我们建设北京公共算力平台网络,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算力和数据供给。并且实施人工智能全景赋能行动,规划建设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街区,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打造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新形态的“海淀实践”。

后面的一个“1”,是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业创新资源聚合能级。“十四五”期间,科技服务业发挥着产业和服务的双重属性,成为经济发展和创新生态赋能的核心支撑。一方面,科技服务业是我区第二大产业,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在2024年海淀区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总营收达到2448亿元,同比增长6%,占全市31.2%。另一方面,我们推动科技服务业与“1+X”产业深度耦合,靶向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堵点。工程技术服务推动超2000项成果落地;近300人的技术经理人团队促成高校院所成果转化超万项;政府引导基金等多元工具累计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融资额超800亿元;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近5000家。

中间的“X”,一方面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中,医药健康产业,海淀区聚焦AI赋能与医工交叉两大产业定位,形成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智能医疗等细分领域的产业集群。在商业航天领域,我区头部企业数量占全国超20%,形成涵盖卫星研制、地面站与终端设备、卫星测控、运营、应用在内的除火箭发射外的全产业链条生态体系。在集成电路领域,我区已经集聚全市超半数的芯片设计企业尤其是在AI算力领域,已经形成国内头部企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中间的“X”的另一方面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今年4月,海淀区成功获评北京市首个未来产业先导区,我们确立以未来信息为核心,协同发展未来制造和未来健康“一主两辅”的产业格局。在未来信息领域,市区联合成立量子专项基金,高标准运营全国首家量子孵化器和全市首家量子产业园。在未来制造领域,入选工信部机器人产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挂牌全国首个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构建引领全国、辐射全球的产业集聚高地。在未来健康领域,成立全国首个脑机接口产业联盟,设立中关村基因细胞产业孵化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加速颠覆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展望未来,海淀区将持续深化“1+X+1”体系的协同效能,让人工智能的“赋能力”、科技服务业的“支撑力”、X产业的“增长力”形成合力,进一步强化产业体系的技术主导权,勇担服务国家战略与首都发展的使命,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更强劲的核心动能!

来源:北京发布

以上图片均由首都之窗李磊摄

往期推荐

海淀“科技引擎”轰鸣!从3nm芯片到世界模型,万亿GDP背后的创新密码图6




海淀“科技引擎”轰鸣!从3nm芯片到世界模型,万亿GDP背后的创新密码图7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3nm 芯片
more
博通:3nm芯片发布
博通发布3nm路由芯片Jericho4:将以太网作为构筑下一代AI算力基础设施的“神经中枢”
谷歌AI硬件全家桶爆更!买手机送AI,发3nm芯片、折叠屏,硬刚三星苹果
拆解小米首发3nm自研SOC芯片——玄戒O1
最新进展曝光!3nm晶圆厂基建完工!
博通又一3nm芯片,登场
台积电3nm,大涨价!
10年了!三星旗舰自研手机芯片回归中国,加入高通联发科小米3nm芯大战
3nm先进制程有谱!台积电美国二厂2027提前上线
三星3nm自研手机芯片回归,国产折叠屏竞争来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