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还记得几年前光刻机霸屏热搜吗?作为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它的关注度自然不低。但其实,光刻机只是工具,真正决定能否画出纳米级电路图案的,是光刻胶。没有光刻胶,再先进的光刻机也只能空转。
近期,一则科研消息点燃行业热情。华东理工大学庄黎伟副教授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迈克尔·萨帕希斯领衔的团队,在国际顶刊《自然—化学工程》上发表成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间歇性旋涂化学液相沉积法。他们成功制备出非晶态沸石咪唑酯骨架(aZIF)薄膜,实现了沉积速率与厚度的可控。更关键的是,这种新型薄膜经过电子束光刻和极紫外光刻验证,显示出优异的应用潜力。
简单来说,aZIF是一种可用于先进光刻胶的新材料,能够实现大面积、高精度的可控沉积。过去,高端光刻胶几乎被日本企业垄断,而这一突破意味着国产科研正在逐步追赶国际领先水平。如果未来能实现产业化,中国芯片制造的材料短板有望得到有效补齐。
光刻胶的应用范围极广,覆盖半导体、显示面板和PCB等产业。其中,半导体领域对光刻胶的要求最高,涉及超精细图案化、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等技术。根据QYResearch的调研,全球光刻胶市场长期被东京应化、信越化学、JSR、富士胶片等日企巨头掌控,中国企业在高端环节的存在感一直有限。
不过情况正在改变。锐观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光刻胶市场规模达到109.2亿元,2024年突破114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增长至123亿元。尤其是在KrF和ArF光刻胶等中高端领域,国产替代进程明显加快。可以说,光刻胶已成为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在资本市场,光刻胶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目前,A股已有20余家公司披露涉及光刻胶相关业务。其中,部分企业已经取得了突破。
比如,上海新阳表示,公司KrF光刻胶已有多款实现批量化销售,销售规模持续增长,同时ArF浸没式光刻胶也传来销售订单。东材科技则与韩国Chemax和上海种亿化学合作,在成都设立合资公司,专注高端光刻胶单体、光酸和树脂的合成与纯化,项目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鼎龙股份在光刻胶之外,还积极推进无氟光敏聚酰亚胺、低介电薄膜封装材料等新品研发,业务布局更为全面。
此外,联合化学通过投资卓光芮,切入了投影式曝光机研发环节,与光刻胶形成上下游协同。今年以来股价大涨468%,成为机构调研的热门标的。这些公司不仅推动了国产光刻胶进展,也带动了整个半导体材料板块的关注度。
根据机构一致预测,光刻胶产业链整体业绩向好,预计有13家公司在2025—2026年净利润增幅将持续超过20%。其中,8家公司尤其值得关注,它们虽然年内股价表现不一,但业绩增速和潜力亮点都非常突出。
其中,联合化学股价飙升超468%,吸引55家机构调研,属于当之无愧的大牛股;东材科技年内涨幅超170%,市场人气旺盛;上海新阳上涨接近70%,成为机构重点追踪标的。与此同时,鼎龙股份、联泓新科、南大光电、聚光科技、久日新材等公司虽然跑输半导体指数,但在净利润预测增速、产业链布局等方面优势明显,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换句话说,光刻胶产业里,不仅有短线妖股,也有长期潜力股。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兼具成长性和确定性的赛道。
截至9月26日,已有30余家公司披露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整体业绩表现向好,业绩预喜公司占比超过五成。其中,半导体材料和化工类企业表现尤为突出。
例如,长川科技在半导体测试环节持续放量,前三季度净利润预计增幅上限超过145%;皖维高新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降,净利润增幅接近110%;兄弟科技则凭借维生素产品价格上涨,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上限甚至超过250%。这些数据表明,行业复苏与下游需求旺盛,正在为相关公司提供实实在在的利润支撑。
市场也迅速作出反应。宏裕包材自8月14日发布业绩预告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过93%;立讯精密和长川科技业绩预告发布后股价涨幅均超过40%。事实证明,在半导体材料领域,业绩就是股价上涨的最大推动力。
光刻机是半导体产业的皇冠,而光刻胶就是那颗镶嵌在皇冠上的钻石。科研突破的不断出现,国产企业的快速追赶,以及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正在让这个曾经隐形的环节,成为最耀眼的舞台。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1.
2.
3.
4.
5.
6.
7.
8.
9.
10.
中国芯,我的心,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呗!


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
声明:本文素材引自官方媒体和网络新闻资料,如有错误,请以最新资料为准。本文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请审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