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数据留不住,AI就是无源之水;存力跟不上,大模型只能“饿死”在起跑线上。
一、数据“爆仓”前夜,一场静悄悄的“囤粮”运动开始了
“32.85ZB→41.06ZB,一年飙涨25%!”——这是《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刚刚揭榜的数字。换算成更直白的说法:中国一年产出的新数据,足够把全球70亿人手机装满,再溢出3倍。
可另一组数字却像一盆冰水:
真正被留下来的,只有2.8%;
先进存储占比,刚摸到28%;
剩余可用空间,只剩39%。
翻译成人话:我们把钻石当石子,把油田当废水。
于是,一条隐形的“粮道”被紧急写入国家顶层设计——它不叫算力,也不叫网络,它叫“先进存力中心”。
2025年8月,中国信通院一纸报告,给这条粮道正式命名:
“1+4+N”——1个超级数据粮仓,4大能力引擎(托管、治理、流通、加工),N个行业场景随便吃、敞开吃。
一句话:先把数据“囤”下来,再让AI“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
二、全闪存+数据编织:把“粮仓”升级成“智能冰箱”
过去我们囤数据,像把白菜一股脑塞进地窖——烂叶、虫蛀、串味,一年后只剩一堆泥汤。
先进存力中心的第一板斧,是“全闪存储”。
微秒级延迟,百万级IOPS,把“打开一份影像”从30秒缩到0.3秒;
在线重删+压缩,1PB原始病历“瘦身”到300TB,电费直接砍一半;
国密算法+硬件级加密,勒索病毒连门把手都摸不到。
第二板斧,是“数据编织”。
把散落在医院、工厂、政务云、边缘机房的“数据孤岛”,用一根“逻辑网线”织成一张“数据湖网”。
翻译一下:
物理上你依旧躺在本地,
逻辑上我已把你编进国家目录,
使用时“数据不动,算力过来”,合规又高效。
于是,数据第一次从“成本”变成“资本”——可以定价、可以抵押、可以上市交易。

三、AI数据湖:把“原油”炼成“98号汽油”
大模型缺什么?
不是卡,不是电,而是“干净、带标签、不踩雷”的高质量语料。
先进存力中心的第三板斧,是“AI数据湖”。
一条流水线,三步把“原油”炼成“98号汽油”:
入湖即治理:自动脱敏、分级、打标签,敏感字段一秒识别;
元数据血缘:谁产生的、谁用过、谁改过,区块链日志永久留存;
场景化封装:医疗影像、车辆轨迹、工业声纹……做成“即插即用”的Dataset-as-a-Service。
某头部车企实测:
原来准备1PB训练数据要90天,
现在“数据湖+自动标注”7天搞定,
模型mAP直接提升4.7%,电费省下一座数据中心。
四、可信数据空间:让“数据走私”变成“阳光报关”
数据想卖不敢卖,想买不敢买,核心卡在“信任”。
先进存力中心把“可信数据空间”做成了一套“数字海关”:
身份核验:邮箱、手机、UKey、OCR四重通关;
策略树:时间、次数、地域、资质,四维表达式一键生成“动态合约”;
数字探针+区块链:谁调了哪一行数据,秒级上链,永久溯源。
深圳某三甲医院把3万份肝癌影像放进空间,
48小时内,三家AI公司“订阅”成功;
医院账户到账120万元;
患者隐私全程密文,连像素都没出境。
数据要素第一次实现“阳光报关”,买卖双方都睡上了安稳觉。

五、五大高能场景,看懂“存力即生产力”
制造业知识宝库
一家年营收500亿的装备集团,把30年散落在NAS、钉钉、纸质档案的“非结构化资料”一次性汇入存力中心。
1小时自动生成百万级知识图谱;
新人上岗查询工艺文档,从“半天找人”到“3秒定位”;
每年少踩雷重复设计,直接省下2.3亿研发成本。
医疗影像“云会诊”
华东某都市圈7家三甲医院共建“影像共享空间”,
患者转院不用重复拍片,一次CT省下800元;
AI辅助诊断把早期肺癌漏诊率从6%拉到0.9%;
基层医院读片准确率提升19%,真正实现“小病不出县”。
智能网联汽车“全生命周期账本”
一辆车从出厂到报废,平均产生25TB数据。
存力中心给每辆车建一个“数字孪生账户”:
监管部门实时监测电池健康,热失控预警提前两周;
保险公司按“驾驶行为”定价,好司机保费直降30%;
车主卖二手车,一键生成“数据简历”,残值多卖1.2万元。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第一单
北京西城区把“餐饮油烟监测”数据放进存力中心,
银行用它评估商户经营健康,
普惠金融放款从30天缩到3天,
坏账率下降40%,数据财政第一年就反哺3000万。
城市“民意感知”闭环
南京建邺区24小时爬取12345、抖音、微博、电梯二维码投诉,
大模型自动分派工单,
热点事件3小时生成“舆情快报”,
老百姓吐槽“路灯不亮”,第二天就换灯泡,
市民满意度半年拉升22个百分点。
六、东数西存、算存协同:一张全国“粮道”大棋局
国家层面,先进存力中心正在复制“东数西算”思路,启动“东数西存”:
东部:技术升级、绿色改造,把存量闪存利用率拉到80%;
西部:风光电便宜、土地便宜、气温低,新建“存力谷”,1度电可存1.6倍数据;
中间:400G全光网打通,时延<10ms,数据在西部躺平,算力在东部狂飙。
一句话:让数据“住在”最便宜最安全的地方,让算力“跑”在最能创造价值的地方。

七、普通人如何薅到“存力红利”?
创业者:
Dataset-as-a-Service正在爆发,垂直行业高质量语料缺口高达90%,先切先赚。开发者:
存力中心开放“安全沙箱”,数据不出域、模型能带走,0成本冷启动。打工人:
“数据治理师”“存力运维工程师”已被纳入人社部新职业,年薪30万起,培训3个月就能上岗。老百姓:
医疗影像跨省互认、车险按天计价、政务证明一键开具……背后都是存力中心在默默兜底。
下一次工业革命,不再是谁有石油,而是谁有“数据粮食”。
先进存力中心,就是中国给未来20年备下的“数字国库”。
看懂它,你就提前拿到了通往AI时代的船票。
别等数据“钻石”变“灰尘”,才想起没地方存放它的光芒。





......




往期回顾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