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AI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实际价值,已成为制造业关注的焦点。在今年工博会现场,制造企业对AI的关注度达到新高。与往年不同的是,用户不再仅停留在技术好奇层面,而是更聚焦于AI能解决哪些具体问题、投资回报周期多长。这种从“看热闹”到“真落地”的转变,也恰恰标志着工业AI正从概念验证步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而在这场关于工业AI实用价值的探索中,以“数实融合,新智增长”为主题亮相的西门子,无疑成为了工博会的核心看点。作为工业AI应用领域的先行者与创新推动者,西门子不仅带来了覆盖设计、制造、运维全价值链的AI解决方案,更依托久经验证的数实融合能力、深厚的行业积累,以及来自工业现场的高质量数据,为制造业破解AI落地难提供了清晰路径。
拆解落地难题
释放工业AI真价值
要让工业AI真正落地,首先需要精准匹配制造企业的真实需求。本届工博会,西门子共集中展出了近20款AI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以及工业AI落地金属冶炼、氢能、能源管理等行业场景的实际案例。工业AI展示专区几乎覆盖了企业从技术支持到生产运营的关键痛点:
首先是知识管理、知识问答、知识检索方面,基于西门子知识库的AI助手,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加专业、更加靠谱、更加准确的答案,避免通用AI答非所问的尴尬。其次是自动化工程的开发环境,比如嵌入TIA博途工程开发环境的AI助手,过去需要逐条编写的PLC代码,如今通过AI可直接生成PID调节程序,还能自动验证程序的准确性等。第三是工厂运营中的工艺寻优AI,将“老师傅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数据模型,通过整合海量生产数据找到规律。
谈及工业 AI,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数字化工业集团总经理王海滨表示,AI分广义与狭义,广义AI是计算机执行人脑思维,比如二进制运算;狭义AI则是突破传统算法局限,解决过去靠人工无法高效完成的任务,比如工业场景里的代码生成、工艺寻优等。
目前,跨学科门槛仍是制造企业应用工业AI的最大障碍之一。企业不仅需要懂行业、熟工艺,还得掌握数据科学、具备 IT 技术能力,而复合型人才的短缺,让不少企业对AI应用望而却步。对此,西门子从降低使用门槛与构建生态支持两方面降低工业AI的应用难度。
正如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肖松博士所言:“工业AI的真正落地,始于对需求场景的精准捕捉,成于将技术、数据与行业机理深度融合。这正是西门子的优势所在——以深度行业know-how唤醒沉睡数据,携手生态创新伙伴,助力万千中国工业企业收获工业AI的真价值、真效益。”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工博会现场,西门子携手中科摩通打造的新一代新能源汽车EMB智能装配设备正式揭幕。作为西门子生成式工业AI助手Industrial Copilot在中国的首次试点,该设备用一组看得见、算得清的数据,回答了企业最关心的AI应用价值问题。
在设备调试环节,Industrial Copilot辅助工程师进行自动化程序开发,大幅减少重复工作,有效提高程序开发效率、降低因设备错误操作造成的生产损失。结合西门子标准化解决方案及机器人库,Industrial Copilot助力中科摩通将程序开发时间减少30%,产线现场调试周期缩短30%,人工与物料损耗降低10%,充分证明了工业AI在复杂制造环境中的真实价值。
全价值链增效
破解内卷困局
在加速推动工业AI落地融合的同时,制造企业面临的另一重挑战——“内卷”,同样需要以技术驱动的全价值链优化来破局。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市场需求多元、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压缩的内卷挑战,使得企业不得不寻求新的增长点。
西门子华东大区销售业务负责人张劲松观察到,许多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通过“出海”扩大市场份额,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空间;同时,提升生产设备效率,提升全价值链各个环节生产力,也成为企业应对内卷的共识。
西门子以覆盖工业制造全生命周期的软硬件产品组合,及久经市场验证的“数实融合”能力,助力客户在设计、选型、调试、制造、运维及低碳6个维度实现“一次正确”,为企业提供破卷路径。
设计环节
借助 西门子NX MCD 虚拟仿真技术,将设计周期缩短 30%、变更效率提升 50%,规避返工成本;
选型环节
通过西门子TIA博途选型工具自动匹配硬件参数,节省80%选型时间,降低 10% 采购成本;
调试环节
西门子Industrial Copilot辅助生成PLC代码并自动验证,将现场调试周期压缩30%,人工与物料损耗降低10%;
制造环节
TIA全集成方案驱动SINAMICS S200伺服系统,助力生产效率翻倍,测试合格率提升30%;
服务环节
SIMICAS预测性维护可提前72小时预警故障,意外停机减少40%;
低碳环节
Smart ECX智慧能碳管理平台帮助企业进行碳排放的计量等,实现绿色生产。
正如王海滨所言:“尽管内卷是普遍现象,但破局的机会也随处可见。当企业以全局视角重新审视成本结构、运营效率和创新速度时,会发现诸多可优化的环节,这正是西门子与客户携手共进的空间。”
西门子数字化集团各事业部协同发力,持续推出贴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比如展台上的“钻耀之心2.0”便展示了135款来自西门子数字化工业和基础设施集团的不同事业部的各种产品,涵盖现场层、控制层、操作层、管理层及云端的五层架构。
为帮助客户“破卷出道”,西门子不断研发兼具经济性与高效能的产品,例如工博会新发布的基本型分布式I/O系统SIMATIC ET 200BL,可快速部署并显著降低中小型企业的工程成本;同时,有适配本土操作系统麒麟的机架式IPC、以及集成IoT模块的HMI产品。
此外,西门子持续深化本土布局。目前,西门子在大连工厂实现了多款产品的本地化生产,例如SIMATIC PCS 7 V10.0高可用性DCS解决方案,通过多路供电与网络冗余设计,有效保障流程工业的连续稳定生产。
服务方面,西门子更推出了SIMICAS智诊宝SaaS版与BFC百数达3.0工业IoT连接软件,前者通过云端部署实现了快速迭代与低成本运维,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设备健康管理方案,后者则致力于打破OT与IT数据壁垒,支持多品牌设备兼容与全链路安全数据传输,为企业深度挖掘数据资产价值提供了强大支撑。
“当‘内卷’压缩盈利空间,转型投入与短期效益难以平衡,制造企业面临三重难题——既要应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又要打造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更要推动创新技术快速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王海滨表示,“西门子愿通过融合现实与数字世界,以工业AI驱动极致效率,加速创新价值转化,助力企业实现新智增长。”
我们可以看到,西门子正以工业AI为核心抓手,依托全栈产品支撑与生态协同优势,一方面推动工业AI深度融入具体场景,另一方面以全价值链策略破解内卷难题,不仅让每个制造环节达成“一次正确”,更以客户全价值链伙伴的定位,助力企业“向上卷”实现技术升级、“向外卷”加速拓展海外市场,进而让更多企业在行业变革中找到新的增长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