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改版啦!想第一时间接收机器人行业最新资讯,请点击蓝字关注维科网机器人→并点击主页右上角→将公众号设为星标
今年以来,机器人赛道的上市热潮正加速向港交所汇聚。从兆威机电、三花智控、石头科技、埃斯顿等早已扎根A股的 “老牌力量”,到仙工智能、乐动机器人、卧安机器人、斯坦德机器人、微亿智造、翼菲科技等崭露头角的 “新势力”,纷纷按下赴港上市的 “启动键”。一场以港交所为核心舞台的机器人产业资本盛宴,正酣然上演。
眼下,一场以港交所为核心舞台的机器人产业资本盛宴,正热力上演。近日,丰疆智能、珞石机器人也相继传出推进上市进程的新动态,为这场如火如荼的资本狂欢再添一抹亮色。
大疆前首席科学家冲击港股IPO
9月26日,专注于数字化、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机器人公司丰疆智能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丰疆智能所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产品矩阵,以发掘尚未开发的市场潜力;提升研发能力,强化核心技术与产品组合;进军全球市场及扩大市场覆盖范围等。

2017年12月,前大疆首席科学家吴迪成立了丰疆智能——一家全球机器人解决方案及相关赋能技术的供应商,通过为现实世界构建数字化模型,并为农业与畜牧业、建筑业、物业管理业等关键工作流程带来自动化转型,从而释放人类潜力。
吴迪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先后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取得民用航空电子学士学位、北京邮电大学取得模式识别及智能系统硕士学位,并在林雪平大学获得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累计拥有超过15年的电路设计研发经验,为公司的技术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凭借清晰的业务定位与强大的技术基因,丰疆智能也获得了众多行业头部资本的青睐,腾讯、大疆创新、大众交通、大湾区共同家园、东风旗下信之风、光源资本、深创投等知名机构均在其股东名单中,从资本层面印证了市场对其发展潜力的认可。

当前,全球劳动力市场正面临结构性挑战:劳动力老龄化加上城市化迁移,想招到合适的现场工人难,留住工人更难,这让本就“费钱又费力”的资源密集型运营雪上加霜。《202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0年至2022年,全球农业、林业及渔业三大领域的就业人数累计下降幅度已达13%。这一严峻现状,也为聚焦农业机械自动化、建筑施工智能化等领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开辟了极具潜力的市场空间。
针对上述行业痛点,丰疆智能推出了涵盖转向与建筑控制系统、扫描仪及割草机器人等在内的多元化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园艺、施工、测绘和设施服务等领域。截至2025年6月30日,丰疆智能已建立起由1524家分销商组成的销售网络,业务覆盖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

现在的丰疆智能,在行业里已经有了“一席之地”。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三大的农用自动导航系统套件供应商以及第二大农用自动导航系统后装套件供应商,2024年在这两大领域的市场份额分别约为8.5%与16.9%。从成立到跻身行业前列,它靠的就是持续创新,也成了业内前五大企业里最年轻的“黑马”。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2年至2024年,丰疆智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04亿元、5.30亿元、5.70亿元,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同期亏损规模有所波动,分别为3.33亿元、4.71亿元和3.34亿元。好在2025年上半年有了好转,其实现收入3.58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49.2%,同时期内亏损收窄至1.5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98亿元亏损减少23.7%,盈利改善趋势初步显现。这也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看到了扭亏的希望。


新一代智能机器人专家递交招股书
这边丰疆智能刚递交申请,那边珞石机器人也紧跟着“上车”。
9月29日,新一代智能机器人专家珞石机器人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珞石机器人的资本化进程早有铺垫。其曾于2024年12月在山东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计划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当时的辅导券商为国泰君安。
成立于2015年的珞石机器人,深耕“机器人+AI”融合创新领域,专注于工业机器人、柔性协作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与规模化落地,已服务包括小米、歌尔股份、法雷奥等在内的1000余家行业领域客户。
与丰疆智能类似,珞石机器人创始人的履历也很“亮眼”。
该公司创始人庹华是北大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早年在MotorolaMediaLab、IBM、SONY研究院实习,毕业后进了爱立信。2010年8月,他从爱立信离职,一头扎进工业机器人领域,这份“敢闯敢干”的劲头,也为公司注入了创新基因。
“强将手下无弱兵”,珞石机器人的研发团队具备从“底层技术突破”到“产品化落地”的全链条研发能力。其核心成员来自ABB、Kuka、发那科、华为这些全球知名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顶尖院校。这些技术大佬专业领域全面覆盖机器人控制算法、视觉感知、机械结构设计、AI深度学习、伺服系统开发及力控技术等关键环节。
有了好团队,自然能搞出好技术。珞石机器人以高速高精度控制技术、高动态力控技术等自主技术为基座,以xCore控制系统为中枢,已推出10个系列27款工业机器人产品,3个系列15款协作机器人产品,负载范围涵盖3至220公斤,广泛用在汽车、3C电子、新能源等行业。

在当前行业热点的具身智能领域,珞石机器人同样表现亮眼。该公司已推出六款具身智能机器人,具备力觉、视觉、位置全维数据感知能力与物理柔顺交互操控能力,可实现与人手臂操作动作的直接映射,同时拥有环境感知、模型训练与应用场景落地的全栈AI技术。2025年9月,珞石机器人还与智元机器人达成合作。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珞石机器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是行业内首批在消费电子领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部署的产品,能够在工厂动态运营及机床运维场景中高效执行复杂任务。真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好产品经得起实战检验”。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珞石机器人成为中国唯一一家能够同时量产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两者统称多关节机器人)的企业。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按销量计,2024年,珞石机器人的多关节机器人在中国市场国内制造商中排名第三,在全球制造商中排名第七。此外,根据更厉害的是,从2023年开始,它的销量增长率连续两年稳居中国主要多关节机器人制造商榜首,妥妥的“增长黑马”。
财务数据方面,2022到2024年,营收从1.53亿元涨到3.25亿元,虽说逐年递增,但净亏损还在:2.38亿元、1.57亿元、1.92亿元;好在毛利率在改善,从7.0%升到21.9%。
2025年上半年,它的表现更让人期待:营收从去年同期的1.17亿元涨到1.76亿元,增幅超50%;净亏损0.9亿元,毛利率稳定在22.3%,继续保持向好势头。
本次IPO之前,珞石机器人曾获顺为资本、远翼投资、深创投、新希望集团,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邹城市新动能产业投资基金等一线投资机构的押注,估值达52.95亿元人民币。
至于这次IPO筹来的钱,珞石机器人将用于提升研发能力,及丰富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种类;发展全球销售网络以增加市场份额;提升生产效率及产能,以支持业务的迅速增长等。
写在最后
短短四天内,两家机器人领域的实力玩家相继叩响资本市场大门,为初秋的港股市场注入 “科技活力”。
这紧凑的动作,不仅是头部机器人企业加速资本化的生动写照,更折射出资本市场对机器人赛道长期价值的坚定认可。随着更多技术型机器人企业借资本之力充实研发弹药、拓宽市场版图,国内机器人行业或将迈入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的新阶段,在核心技术突破与规模化落地的路上加速前行。
精彩推荐



联系我们

微信改版啦!想第一时间接收机器人行业最新资讯,请点击蓝字关注维科网机器人→并点击主页右上角→将公众号设为星标
今年以来,机器人赛道的上市热潮正加速向港交所汇聚。从兆威机电、三花智控、石头科技、埃斯顿等早已扎根A股的 “老牌力量”,到仙工智能、乐动机器人、卧安机器人、斯坦德机器人、微亿智造、翼菲科技等崭露头角的 “新势力”,纷纷按下赴港上市的 “启动键”。一场以港交所为核心舞台的机器人产业资本盛宴,正酣然上演。
大疆前首席科学家冲击港股IPO
9月26日,专注于数字化、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机器人公司丰疆智能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丰疆智能所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产品矩阵,以发掘尚未开发的市场潜力;提升研发能力,强化核心技术与产品组合;进军全球市场及扩大市场覆盖范围等。

2017年12月,前大疆首席科学家吴迪成立了丰疆智能——一家全球机器人解决方案及相关赋能技术的供应商,通过为现实世界构建数字化模型,并为农业与畜牧业、建筑业、物业管理业等关键工作流程带来自动化转型,从而释放人类潜力。
吴迪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先后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取得民用航空电子学士学位、北京邮电大学取得模式识别及智能系统硕士学位,并在林雪平大学获得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累计拥有超过15年的电路设计研发经验,为公司的技术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凭借清晰的业务定位与强大的技术基因,丰疆智能也获得了众多行业头部资本的青睐,腾讯、大疆创新、大众交通、大湾区共同家园、东风旗下信之风、光源资本、深创投等知名机构均在其股东名单中,从资本层面印证了市场对其发展潜力的认可。

当前,全球劳动力市场正面临结构性挑战:劳动力老龄化加上城市化迁移,想招到合适的现场工人难,留住工人更难,这让本就“费钱又费力”的资源密集型运营雪上加霜。《202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0年至2022年,全球农业、林业及渔业三大领域的就业人数累计下降幅度已达13%。这一严峻现状,也为聚焦农业机械自动化、建筑施工智能化等领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开辟了极具潜力的市场空间。
针对上述行业痛点,丰疆智能推出了涵盖转向与建筑控制系统、扫描仪及割草机器人等在内的多元化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园艺、施工、测绘和设施服务等领域。截至2025年6月30日,丰疆智能已建立起由1524家分销商组成的销售网络,业务覆盖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

现在的丰疆智能,在行业里已经有了“一席之地”。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三大的农用自动导航系统套件供应商以及第二大农用自动导航系统后装套件供应商,2024年在这两大领域的市场份额分别约为8.5%与16.9%。从成立到跻身行业前列,它靠的就是持续创新,也成了业内前五大企业里最年轻的“黑马”。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2年至2024年,丰疆智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04亿元、5.30亿元、5.70亿元,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同期亏损规模有所波动,分别为3.33亿元、4.71亿元和3.34亿元。好在2025年上半年有了好转,其实现收入3.58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49.2%,同时期内亏损收窄至1.5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98亿元亏损减少23.7%,盈利改善趋势初步显现。这也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看到了扭亏的希望。


新一代智能机器人专家递交招股书
这边丰疆智能刚递交申请,那边珞石机器人也紧跟着“上车”。
9月29日,新一代智能机器人专家珞石机器人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珞石机器人的资本化进程早有铺垫。其曾于2024年12月在山东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计划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当时的辅导券商为国泰君安。
成立于2015年的珞石机器人,深耕“机器人+AI”融合创新领域,专注于工业机器人、柔性协作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与规模化落地,已服务包括小米、歌尔股份、法雷奥等在内的1000余家行业领域客户。
与丰疆智能类似,珞石机器人创始人的履历也很“亮眼”。
该公司创始人庹华是北大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早年在MotorolaMediaLab、IBM、SONY研究院实习,毕业后进了爱立信。2010年8月,他从爱立信离职,一头扎进工业机器人领域,这份“敢闯敢干”的劲头,也为公司注入了创新基因。
“强将手下无弱兵”,珞石机器人的研发团队具备从“底层技术突破”到“产品化落地”的全链条研发能力。其核心成员来自ABB、Kuka、发那科、华为这些全球知名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顶尖院校。这些技术大佬专业领域全面覆盖机器人控制算法、视觉感知、机械结构设计、AI深度学习、伺服系统开发及力控技术等关键环节。
有了好团队,自然能搞出好技术。珞石机器人以高速高精度控制技术、高动态力控技术等自主技术为基座,以xCore控制系统为中枢,已推出10个系列27款工业机器人产品,3个系列15款协作机器人产品,负载范围涵盖3至220公斤,广泛用在汽车、3C电子、新能源等行业。

在当前行业热点的具身智能领域,珞石机器人同样表现亮眼。该公司已推出六款具身智能机器人,具备力觉、视觉、位置全维数据感知能力与物理柔顺交互操控能力,可实现与人手臂操作动作的直接映射,同时拥有环境感知、模型训练与应用场景落地的全栈AI技术。2025年9月,珞石机器人还与智元机器人达成合作。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珞石机器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是行业内首批在消费电子领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部署的产品,能够在工厂动态运营及机床运维场景中高效执行复杂任务。真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好产品经得起实战检验”。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珞石机器人成为中国唯一一家能够同时量产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两者统称多关节机器人)的企业。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按销量计,2024年,珞石机器人的多关节机器人在中国市场国内制造商中排名第三,在全球制造商中排名第七。此外,根据更厉害的是,从2023年开始,它的销量增长率连续两年稳居中国主要多关节机器人制造商榜首,妥妥的“增长黑马”。
财务数据方面,2022到2024年,营收从1.53亿元涨到3.25亿元,虽说逐年递增,但净亏损还在:2.38亿元、1.57亿元、1.92亿元;好在毛利率在改善,从7.0%升到21.9%。
2025年上半年,它的表现更让人期待:营收从去年同期的1.17亿元涨到1.76亿元,增幅超50%;净亏损0.9亿元,毛利率稳定在22.3%,继续保持向好势头。
本次IPO之前,珞石机器人曾获顺为资本、远翼投资、深创投、新希望集团,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邹城市新动能产业投资基金等一线投资机构的押注,估值达52.95亿元人民币。
至于这次IPO筹来的钱,珞石机器人将用于提升研发能力,及丰富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种类;发展全球销售网络以增加市场份额;提升生产效率及产能,以支持业务的迅速增长等。
写在最后
短短四天内,两家机器人领域的实力玩家相继叩响资本市场大门,为初秋的港股市场注入 “科技活力”。
这紧凑的动作,不仅是头部机器人企业加速资本化的生动写照,更折射出资本市场对机器人赛道长期价值的坚定认可。随着更多技术型机器人企业借资本之力充实研发弹药、拓宽市场版图,国内机器人行业或将迈入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的新阶段,在核心技术突破与规模化落地的路上加速前行。
精彩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