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 杰西卡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我的国庆出游,要被AI重塑了。
这是我最近实测小滴后发出的由衷感慨。小滴是滴滴最新上线的智能体,它完全改变了打车逻辑,不再是人被动地匹配车,而是人主动去挑车。
以后想打什么车,我来定,可以要求空气清新,可以选择是油车还是电车……打完车后还能根据特定条件,查询最近去了哪些地方,一共花了多少钱,像是同时有了一个打车助手和记账管家。我很难不把小滴作为我国庆出游的AI好搭子。
相关MCP服务也同步上线,只要你愿意,分分钟就能将这样的出行体验接入你的应用,一起用AI改变出行。
实测小滴:打什么车我来定,出行更爽更个性
如果你打开滴滴App,没有找到AI叫车的入口,可以先把App更新到最新版本,然后在目的地输入栏中搜索AI叫车。

接着输入口令“AI出行助手来啦”,就能抢先体验小滴了。

悄悄提醒,口令名额有限,如果发现口令已领取完毕,也可以在地址栏搜索“AI叫车”,输入“预约”,也能报名参加,大概等到第二天就可以使用了。
成功开通AI叫车后,我们可以看到App首页最左侧中间位置出现了“AI叫车”,点击就能进入小滴页面。

进入以后我发现,小滴的界面和传统打车页面完全不一样,看着很像是ChatBot,但小滴能做的可不仅仅是聊天。

它已经主动给我推荐了很多需求,标签非常丰富,包括车的动力形式、车内空气要清新、后备箱要大、SUV车型……还兼顾到了我省钱省时的需求。
我更关注车内空气好不好,所以点击空气清新。小滴接到我的打车需求后就开始思考。

接着开始智能分析,不仅生成了路程距离和车费区间,还打上了“无异味”标签。

最后成功找到了符合我需求的多个车辆,这一点还挺出乎我预料的,因为小滴没有直接给我指派一辆车,而是按照我的要求,一下子给出了三款车备选。
同时每款车都标注了详细信息,包括车型、当前距离、预计接驾时间、预估价格等等,还特别强调了符合我要求的“空气清新”特征,并且注明了匹配度。

我选择了最让我满意的一辆车,接着就跳转到了司机师傅接驾的界面。

这一波体验下来,对比传统的打车方式,现在用小滴打车可舒服太多了。以前我打车最多选选等级,比如说快车、轻享、专车之类的,确实是没有想到咱也有主动挑车型的一天。
如果你不只有一个需求,比如说不仅希望车内空气清新,还希望后排宽敞,想避开电车,因为可能有的用户一坐电车就容易晕车,那你依然可以把你的这一系列需求,直接在下方语音对话或者输入文字,统统告诉小滴。

一起再来测一波。我告诉小滴,一小时后我要从当前位置出发去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要求叫来的车是油车,还要空气好,够宽敞。

深度思考完成后,小滴就会列出和我需求对应的车辆特点,以及我要求的用车时间和预估车费等信息,并且表示会提前监测天气,关注附近空车情况,以免耽误行程。

这一次叫完车后我还发现,点击上方的“已完成智能叫车”,就能看到小滴清晰的思维链,可以看到它对我的多条个性化需求都进行了逐个分析。

如果用车计划有变的话,点击右侧椭圆型的浮岛,就能取消或者修改用车计划:

等我到机场赶上飞机,进一步探索小滴后发现,它不仅能解决我打车时的痛点,还能在我打车后和不打车时提供帮助。
比如帮我规划更省钱的出行路线,在不打车的情况下,如何通过骑车和地铁结合的方式到机场。

或者打车后,我指定地区、地点、时间段,就能让小滴帮我查相关订单或车费,对账报销更方便,差旅人狂喜啊!

综合体验下来,小滴让我的出行比以前更舒服更个性了,我不禁开始想,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其他App或者小程序也能很快实现同款个性打车。
巧了,还真有!
滴滴开放出行MCP服务,丝滑接入智能体
几乎在小滴上线的同时,滴滴开放了出行MCP服务,提供了Beta、Pro和Pro+等三个版本,支持Trae、Cursor、Cherry Studio等多平台介入,方便快捷。我在候机时用Trae和Pro版MCP服务,就轻松创造了一个私人打车助手,一起来看看。
在滴滴出行MCP服务官网,就能直接获取到MCP服务的API Key,下方关联的手机号就是我的滴滴账户。

然后打开Trae手动添加MCP,根据官方文档要求配置API Key就可以了。

接着在Trae中创建智能体,选上刚才配置好的“didi-mcp”,一个私人的出行智能体就诞生了。
接着我们来和创建的智能体对话,就像刚才和小滴聊天那样,说出自己的需求就可以了。
比如我想去附近买个衣服,人生地不熟的显然要求助智能体,让它帮我叫一辆从酒店到附近服装店的车。智能体此时就展开思考,先找到服装店的位置,再计算打车费,然后创建订单。

这一过程中让我比较惊讶的是,我甚至都不用指定是哪一家门店,智能体自动帮我找了一家最近的店,非常省心。
成功找到目的地后,智能体会创建订单,输出相关字段。
接着智能体会给我返回一系列车辆和司机师傅信息,因为我没有指定车型,默认给我选择了快车,直接计算好了费用。

前面提到,API Key还关联着我的滴滴账号,由于我提前在滴滴开通了免密支付,所以智能体在帮我叫到车生成订单的一瞬间,就扣除了预估费用。

不过我突然临时有事,所以我就在Trae上告诉智能体取消订单,智能体随即帮我取消了用车,打车费也原路退回了。
再来简单介绍下另外两个版本的MCP服务,Pro+版面向的是企业级用户,据了解能“提供打车全流程的MCP服务”和“支持出行场景的定制化开发”。
Beta版则适合普通用户简单体验。前面实测Pro版时出现的创建订单、查询订单和取消订单等功能,Beta版都没有。
所以对比后就会发现,Pro版目前提供的功能已经很全面了,能够让开发者快速接入,轻松定制AI出行助手,然后集成到各种各样的场景里。
同时相关服务正在快速迭代,上线不到一个月就更新了三个版本,后续能力值得期待。这也意味着小滴的落地,还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一个更美好的出行生态正在到来。
AI让出行更美好
综合用户端和开发者端的体验来看,AI确实正在让出行更方便、更美好。
过去线上打车,基本就是输入目的地,被动地等待系统派单,直到坐进车里,用户对车辆状况、司机风格、车内环境等情况几乎一无所知。至于一些个性需求,比如坐电车容易晕,更是没办法提。
现在不一样了,滴滴用智能体重塑了打车逻辑,AI让打车更智能、更可控了。我们不再只是被动地等车来,而是主动地提需求挑车,让出行更爽、更个性、更自由。
你出游时可以选空气清新的车。你坐电车容易头晕,可以避开电车选油车……未来也许还有更多个性化功能上线,AI会让出行越来越千人千面。
在AI重塑打车的过程中,受益的不仅有乘客,还有司机师傅们。那些能提供更好服务的司机,他们的价值将被精准发掘,被更多乘客选择,获取更多的订单,拥有更丰厚的收入。一个技术,多方受益,滴滴对出行的理解,确实超前。
并且滴滴作为网约车平台的头部玩家,拥有丰富的打车品类和司机服务生态建设。深厚的积累,让滴滴能对出行服务进行更深度和精细化的分析。
这也是为什么滴滴能打造“小滴”,正是因为其在出行领域多年沉淀的技术能力和底层积累。
从用户需求洞察,到创建订单后下发,再到调度车辆,综合预测路网……这一切从底层积攒起的能力,都为AI Agent落地打下了坚实后盾。
而现在丝滑流畅的打车用户体验,实际也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滴滴在背后对交易主流程进行了深度迭代,最终推出了可以让用户完成“一句话叫车”的全新服务。
所以说滴滴是用AI的钥匙,解锁了“人、车、服务”之间更自由的连接方式,让技术服务用户,把价值给到用户。而随着时间推移,数据越会越来丰富,模型将越来越强大,AI给用户带来的出行体验也将持续迭代。
美好的假期近在眼前,AI Agent让出行更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