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的智能汽车赛道,一家“新贵”供应商的风头几乎要盖过华为了。
9月28日,千里科技在重庆举办了品牌发布会,发布了全新品牌英文名称“AFARI”及品牌标识,聚焦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出行等业务领域。当晚,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到场支持。

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还回应了打造“第二个华为”的说法,其表示:“华为非常值得尊敬和学习,但我们的基因和能力也很不一样,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些不一样的方案。”
几天前,梅赛德斯-奔驰(上海)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约13.39亿元受让千里科技3%的股份,成为千里科技第五大股东。
从一家破产重组的摩托车制造商,到当今行业最炙手可热的智能辅助驾驶供应商之一,千里科技快速完成了两次“变身”,且第二次只用了短短不到1年。背靠吉利、奔驰等头部车企,并有国资及产业资本的实力支持,千里科技意在“华为”。
千里科技的前身是1992年成立的力帆汽车。力帆汽车高峰时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在2020年因债务问题,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在在地方政府与吉利集团的主导下完成破产重整,引入满江红基金(由吉利系主导)和重庆两江产投(重庆国资)等战略投资者。重整后,力帆汽车于2021年更名为力帆科技。
随后的两年间,吉利通过增资扩股拿下了对力帆科技的控制权,并开始调整业务重心聚焦换电赛道,推出换电新能源汽车品牌“枫叶”和“睿蓝”,力帆科技的业务结构也拓展为乘用车和摩托车。
2024年,力帆科技再次谋划“变身”。当年7月,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印奇旗下的重庆江河顺遂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24.3亿元受让吉利科技集团持有的力帆科技19.91%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吉利集团旗下重庆满江红,则为第一大股东。同年10月,印奇正式出任董事长。
力帆科技便打上AI公司的标签并加速变身。2025年2月,力帆科技正式更名为千里科技,并确定“AI+车”的战略转型目标。
年初千里科技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行政总裁桂生悦就曾直言,吉利要与千里科技一起打造“第二个华为”;随后3月,千里科技宣布联手吉利、重庆迈驰、路特斯、江河汇、重庆国资产业基金等,共同投资设立千里智驾公司。
6月,千里科技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车BU)创始人王军正式加盟,随后的媒体沟通会上,新任联席总裁王军首次代表公司正式发布面向L2+的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千里智驾1.0”,预计将在6个月内发布L3级别方案,即“千里智驾2.0”。
此时,王军再次为千里科技的定位做出了清晰的回应:千里科技是一个独立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吉利汽车集团是千里科技的战略合作方,也会拓展并支持其他车企客户的发展,这点非常明确。”并透露,千里科技正与海内外诸多主机厂探讨合作,并希望在未来广阔的智驾市场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千里浩瀚”则是是千里智驾与车企合作(吉利)的首个品牌。目前,千里智驾的方案已依托吉利汽车车型搭载量产,成为了吉利系车型的中高阶辅助驾驶方案的核心供应商。最新消息显示,千里智驾已经与极氪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设立了合营公司。
根据王军此前的表述,未来千里智驾还将与更多主机厂合作,同样以千里A、千里B的形式命名。但千里科技真能成为第二个车界“华为”吗?
首先是技术全栈以及整合能力方面,华为是业内唯一实现了从芯片、传感器硬件、操作系统、算法软件、端云一体,覆盖了智驾、智舱、智控等整车层面全栈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这种垂直整合能力及软硬件协同优势、尤其是品牌影响力均是当前整个智能汽车行业极为稀缺的存在。
其次,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业务属于依旧需要高昂持续的投资,且还远远未到回报期。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5年4月,华为智能汽车BU累计研发投入已超400亿元,研发团队规模达8000人 。2025年上半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车BU)营收高达 270 亿元,同比增长了110%,而经营利润为13亿元,也是该业务版块首次盈利。
反观千里科技的业绩表现,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营业收入为41.84亿元,同比增长40.04%;归母净利润为3117.08万元,同比增长19%。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35亿元、-6804.32万元、-1.34亿元。其中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仅为8.29%,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而扣非净利润下滑,也与新增了智能汽车座舱系统等研发投入等等多重因素有关。
上半年该公司研发费用2.88亿元,同比增长59.67%;而这显然还只是开始,这对于一家扣非净利润还处于亏损的上市公司来说,再造一个“华为”显然任重道远。
外界对千里科的另一个质疑在于:千里科技和千里智驾背后都离不开吉利的主导,真正成为独立第三方供应商可能性有多大?千里科技的业务拓展能否从吉利系单点突破到全行业的跨越,还是未知数。
例如一开始就已经明确宣布绝不造车的华为在早期受到传统车企“灵魂论”的影响,而合作模式上,从零部件供应、HI模式、智选车模式(鸿蒙智行)、从引望到华望,均是为了更好兼顾业务拓展及主机厂的合作模式需求。
当前鸿蒙智行的"五界"风头最盛,在9月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宣布鸿蒙智行累计交付突破93万辆,10月底将冲击百万辆大关。但这类合作模式中华为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独立的引望目前入股仅有阿维塔和赛力斯两大合作车企。
2025年,几乎所有主流车企都将智能化作为核心战略并开始整合内部技术架构与体系。除了自研的新势力们,奇瑞整合旗下大卓智能、雄狮科技及研发总院组建“奇瑞智能化中心,并成立安徽奇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广汽发布星灵AI生态全景图,与华为的合作也通过全资子公司华望汽车实现,即便是华为深度参与,广汽仍可保持控制权,双方打造的全新品牌“启境”也跳出“界字辈”;同时,车企也开始投资参股辅助驾驶系统方案商,例如一汽收购卓驭股权。
目前千里科技引入奔驰的投资,某种程度上更类似引望纳入车企入股的模式;但据报道,作为千里科技的主要股东之一,吉利控股集团也主导推动奔驰参与投资;背景资料显示,2018年底,吉利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2022年更名为梅赛德斯-奔驰集团)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
近期,千里科技还计划港股IPO,A+H股结构、吉利、奔驰、与旷视的股东背景(产业资本背书),赴港上市成为千里科技获取重要融资渠道的选择之一。2025年以来,千里科技股价持续上扬,9月以来公司股价也屡屡创新高。此前塞力斯、阿维塔以高达115亿的金额购入引望10%股权,成立不到一年的华为引望估值超过千亿级规模。
对千里科技来说,无论是再造一个“华为”还是引望,当前智能化下半场,在技术、产品与客户拓展方面均需要进一步提速了。

热文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