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联招聘: 《2025年机器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
(完整版.pdf ) 以下仅展示部分内容 下载方式见文末
《2025 年机器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由智联招聘发布,聚焦机器人产业整体发展态势、技术岗位供需特征及人才适配方向,揭示了产业在技术研发关键期的人才市场格局,为企业人才布局与求职者职业选择提供关键参考。
一、机器人产业整体发展态势
(一)供需双增,人形机器人成增长引擎
在政策支持(如 “人工智能 +” 行动、地方专项计划)、技术突破(AI 算法优化、芯片性能提升、电池技术改进)及场景需求(智能制造、养老陪伴)的驱动下,机器人产业实现供需同步增长。2025 年前 5 个月,国内机器人产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 6%,求职人数同比增长 32%。其中人形机器人领域表现尤为突出,招聘职位数同比激增 409%,求职人数同比增长 396%,成为拉动产业人才需求的核心力量,反映出具身智能趋势下,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加速,催生大量岗位缺口。
(二)技术岗占比超 6 成,产业处研发关键期
根据职能分工,机器人相关岗位分为技术岗(研发、技术支持、应用开发,如机械结构设计工程师、机器人算法工程师)、生产岗(生产制造、装配维护,如普工 / 技工、装配工程师)、销售岗(市场拓展、客户管理,如销售顾问、市场专员)。数据显示,2025 年前 5 个月,技术岗招聘职位数占比 62%、求职人数占比 71%,远超生产岗与销售岗,凸显产业当前仍处于技术研发与场景验证关键期,尚未进入大规模批量生产阶段,对技术研发、系统调试、解决方案优化类人才需求最为迫切。
(三)人才画像:年轻化、高学历,性别差异显著
- 性别分布
:男性求职者占比 77%,女性占比 23%,差距达 54 个百分点,主要因技术岗占比高,传统工科领域男性从业者基数更大。 - 年龄结构
:呈现明显年轻化特征,35 岁以下求职者占比 72%,其中 25-34 岁(43%)为求职主力,16-24 岁占比 29%,年轻群体的创新活力与快速学习能力适配产业技术迭代需求。 - 学历水平
:高学历特征突出,本科及以上学历求职者占比 66%(本科 56%、硕士及以上 10%),高中及以下仅占 5%,技术密集型属性吸引高知人才涌入。
二、技术岗位人才需求核心特征
(一)行业需求:制造业为主,工业自动化居首
机器人技术人才招聘需求 TOP10 行业以制造业为核心,其中工业自动化以 10% 占比位居第一,其次是电气机械 / 器材制造、人工智能、仪器仪表制造、专用设备制造。背后原因有二:一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引入工业机器人实现自动化,催生人才需求;二是机器人硬件技术、结构设计与传统制造(如汽车、机械)技术相通,传统制造企业可复用技术储备,更易布局机器人业务,带动人才需求增长。
(二)学历要求:超 6 成需本科及以上,高知需求凸显
技术岗学历门槛显著高于产业整体,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岗位占比 62%(本科 51%、硕博 11%),较产业总体分别高出 12 个、4 个百分点,高中及以下仅占 3%。这一特征源于产业技术迭代加速,核心岗位(如算法、导航与定位)需人才具备系统化专业知识与前沿技术创新能力,高学历人才更能满足复杂技术研发需求。
(三)细分职业:多元化增长,人形机器人核心岗 “井喷”
- 整体技术岗
: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机器人算法工程师(招聘增速 48%)、机器人调试工程师(45%)、机械结构设计工程师(超 20%)、机器人仿真工程师(超 20%)等岗位招聘需求增长显著,反映产业对全流程技术人才的渴求。 - 人形机器人细分岗
:对算法、机械类人才需求 “井喷”,机器人算法工程师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 479%,机械结构设计工程师同比增长 239%,远超产业整体增速。两类岗位是人形机器人研发核心 —— 算法工程师负责开发感知、决策与控制算法,提升智能交互能力;机械结构设计工程师设计轻量、高效结构,满足复杂运动需求,均为攻克核心技术的关键角色。
(四)薪资水平:技术导向明显,人形机器人岗薪资领跑
- 产业整体技术岗
:薪资与技术难度强相关,机器人算法工程师平均月薪 25368 元(5 年以上经验达 33665 元),导航与定位工程师 21066 元,硬件开发工程师 19169 元,算法类岗位因决定机器人性能边界,薪资居首。 - 人形机器人技术岗
:薪资显著高于产业整体,机器人算法工程师平均月薪 31512 元(5 年以上经验达 38489 元),机械结构设计工程师 22264 元。高薪源于人形机器人技术复杂度更高(如运动控制需实现平衡、环境交互),对人才技术能力要求更严苛。
(五)地域分布:京沪深领跑,新一线城市崛起
机器人算法工程师(核心技术岗)招聘需求 TOP10 城市中,北京、深圳、上海位列前三:北京、上海需求集中于 IT 互联网领域,深圳聚焦汽车领域,三地凭借经济基础、研发资源与产业链生态,成为机器人业务核心布局地;南京(政策驱动,如《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长沙(企业领跑,如蓝思智能、优龙机器人)、杭州(具身智能技术领先,如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等新一线城市紧随其后,展现出强劲的产业发展潜力,成为人才需求新增长极。
三、技术岗位人才供给特征
(一)人才画像:年轻化、高学历更突出,男性占比高
- 性别
:男性求职者占比 88%,较产业整体(77%)高出 11 个百分点,技术岗对工科背景要求高,男性从业者占比更高。 - 年龄
:16-34 岁青年人才占比 82%,高于产业整体(72%),年轻群体在新技术学习、算法开发上更具优势,契合技术岗创新需求。 - 学历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 69%(本科 59%、硕士及以上 10%),较产业整体高出 3 个百分点,技术岗(如算法工程师)需融合数学建模、深度学习与场景落地能力,对学历与知识储备要求更高。
(二)人才来源:多行业转型流入,跨界特征明显
技术岗求职者前职行业涵盖传统制造业(器材制造、汽车)、高端技术产业(集成电路、工业自动化)及 IT 互联网行业(计算机软件、互联网),反映随着机器人产业技术进步与发展潜力释放,正吸引多元化人才转型流入,传统制造人才可复用机械设计、自动化经验,互联网人才可贡献算法、软件开发能力,形成跨界人才池。
(三)竞争格局:高端技术岗竞争小,潜力突出
以 “简历投递量 / 招聘岗位数” 计算的竞争指数显示,导航与定位工程师(15.6)、机器人算法工程师(12.5)、仿真工程师(10.5)竞争指数低,因岗位门槛高(需高端技术能力),高端人才稀缺,企业渴求度高;而测试 / 验证工程师(50.2)、机械结构设计工程师(40.3)、机器人调试工程师(39.0)竞争激烈,因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求职者基数大。对求职者而言,选择高端技术岗可避开竞争,契合产业创新需求,实现职业价值最大化。
(四)专业适配:工科为主,“精专 + 交叉” 成趋势
技术岗求职者专业背景呈现 “强对口 + 深融合” 特征:
- 对口专业
:机械结构设计工程师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为主,体现专业与岗位需求高度适配; - 交叉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渗透力强,在测试 / 验证、导航与定位、机器人算法等岗位投递占比均居前二,反映跨学科能力(工科 + 计算机)成为技术岗核心要求。建议工科生深耕专业深度,拓展跨学科广度,找到与产业需求的结合点。
四、总结与趋势展望
当前机器人产业处于技术研发关键期,技术岗作为核心驱动力,呈现 “高需求、高学历、高薪资” 特征,人形机器人成为拉动人才需求的新引擎,京沪深及新一线城市共同构成人才需求格局。未来,随着产业技术升级与跨学科融合深化,人才市场将进一步向专业化、高端化演进 —— 企业需聚焦核心技术岗(算法、导航与定位)引才,求职者可瞄准低竞争、高潜力的高端技术岗,实现个人与产业协同发展。智联招聘将持续追踪产业动态,为优化人岗匹配与人才生态提供数据支撑。




☟☟☟
☝
精选报告推荐:
11份清华大学的DeepSeek教程,全都给你打包好了,直接领取:
10份北京大学的DeepSeek教程
8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专题系列教程
4份51CTO的《DeepSeek入门宝典》
5份厦门大学的DeepSeek教程
10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公开课第二季专题系列教程
6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公开课第三季专题系列教程
资料下载方式
Download method of report materials


如需获取更多报告
报告部分截图

编辑:Zero

文末福利
1.赠送800G人工智能资源。
获取方式: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人工智能”。
2.「超级公开课NVIDIA专场」免费下载
获取方式:关注本公众号,回复“公开课”。
3.免费微信交流群:
人工智能行业研究报告分享群、
人工智能知识分享群、
智能机器人交流论坛、
人工智能厂家交流群、
AI产业链服务交流群、
STEAM创客教育交流群、
人工智能技术论坛、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论坛、
AI企业家交流俱乐部
雄安企业家交流俱乐部
细分领域交流群:
【智能家居系统论坛】【智慧城市系统论坛】【智能医疗养老论坛】【自动驾驶产业论坛】【智慧金融交流论坛】【智慧农业交流论坛】【无人飞行器产业论坛】【人工智能大数据论坛】【人工智能※区块链论坛】【人工智能&物联网论坛】【青少年教育机器人论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论坛】【AI/AR/VR/MR畅享畅聊】【机械自动化交流论坛】【工业互联网交流论坛】
入群方式:关注本公众号,回复“入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