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当大模型一夜之间把算力价格打骨折,当运营商云携“国资光环”强势逆袭,当AI原生应用像下饺子般涌进PaaS平台——中国基础云服务这片江湖,正在上演一场“旧秩序崩塌、新王当立”的大戏。
艾瑞咨询最新出炉的《2025中国基础云服务行业数据报告》,全文54页、零注水,堪称“云圈最强大脑”。今天,咱们就把它拆成8个最锋利的问题,带你一次看懂:
一、5445亿元蛋糕:表面风光,实则“刀口舔血”
2024年中国整体云服务市场5445.4亿元,同比+15%,增速创五年新低。但如果只看“增速放缓”就喊寒冬,那就太naive——
结构红利正在疯狂转移:IaaS同比+19.1%,PaaS同比+35.8%,传统“卖铁盒子”时代结束,“卖平台、卖工具、卖智能”才是现金奶牛。
智算基建投资=“新基建2.0”:仅2024上半年,国内新建智算中心超40个,投资规模破2000亿元,阿里、华为、移动“三座大山”各占一席。
需求侧“双轮驱动”:大模型训练把GPU当“口粮”,推理侧又把CPU/TPU/NPU混着“拌沙拉”,直接带动高带宽、低延迟网络与并行存储订单翻倍。
一句话,市场总量温和放大,但“含金量”最高的中段被AI硬生生撕开一条裂缝,旧玩家不跟进,就只能吃灰。
二、从“云计算”到“智算”:一字之差,万亿赛道换引擎
报告最大“彩蛋”——全文出现“智算”42次,出现“云计算”仅9次。艾瑞直接判了“云计算”阶段性退休:
“云计算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对外将持续输出基础资源及平台工具,对内也将深化云智融合,以智算反哺智能。”
翻译成人话:
过去卖“水电煤”——算力、存储、网络,拼规模、拼价格;
未来卖“厨房+菜谱”——智算中心+AI PaaS+模型即服务,拼生态、拼效率。
于是我们看到:
阿里云“飞天智算”集群一次性抛出万卡级GPU,官宣AI训练效率提升80%;
华为云昇腾AI云算力降价50%,把“价格战”直接引向智算;
天翼云捧出“息壤”算力调度平台,扬言做“全国算力美团”,国资背书+全网机房,buff叠满。
当“智算”成为新计量单位,传统“核·时”报价体系被颠覆,云厂商被迫把“性能/功耗/成本”写成三角函数,技术部门连夜给GPU写“情书”——谁率先把MFU(Model FLOPS Utilization)提升10%,谁就能把对手按在地上摩擦。
三、运营商云“狂飙”:国资光环+政企钱包,真·天选之子?
2024公有云IaaS国内份额:
阿里云28%→华为云14.2%→天翼云11.5%→腾讯云/移动云8%并列。
别眨眼,一年前移动云还只有5.3%,一年翻倍,排名直接“坐电梯”。原因无他:
预算:政务、金融、能源三大“金主爸爸”合计占运营商云订单70%,预算盘子大、续费率高、价格敏感度低;
合规:数据不出境、机房不出省,运营商天然自带“合规滤镜”;
网络:全国300+本地网,边缘节点下沉到县,时延<5ms,互联网云只能望“县”兴叹。
但“国资光环”也是一把双刃剑:
迭代慢:大版本上线需层层评审,发版周期比互联网云慢1~2倍;
生态弱:ISV/SaaS伙伴不足,PaaS层“工具箱”稀疏,导致AI原生应用“拎包入住”体验差;
人才荒:懂GPU调优+懂大模型框架的工程师,被互联网云用2×薪资“定向收割”。
结论:运营商云短期吃“政企红利”一路高歌,但想在AI时代真正“称王”,必须补好“生态+人才”两板斧,否则只能当“算力房东”。
四、PaaS增速35.8%:表面烈火烹油,实则“火山口舞蹈”
报告数据:2024 PaaS市场1018.6亿元,增速35.8%,两倍于IaaS。但“高速”≠“高收益”,三大暗礁潜伏:
技术债务:
大模型一日千里,PaaS平台“昨天刚上线,今天框架就过时”。魔搭社区、HuggingFace新模型周更,云厂商必须24小时内完成镜像适配、性能调优,否则开发者直接“用脚投票”。价格内卷:
阿里云ModelScope“0元领取”GPU、腾讯云TI平台训练免费、百度千帆大模型API直降90%……PaaS层“烧钱换流量”比IaaS更残酷——IaaS还能靠“铁盒子”残值回血,PaaS烧完就真的只剩“代码”。合规红线:
生成式AI备案、数据跨境评估、算法安全自查……任何一张罚单都能让平台级PaaS“一夜下架”。
所以,PaaS赛道=“火山口舞蹈”:
跳得好,就能凭“模型—数据—算力”飞轮高筑城墙;
跳不好,就会被熔岩(成本+合规+技术)瞬间吞噬。
五、公有云价格战:打到“骨折”之后,谁先流血而亡?
2024 Q2开始,GPU云主机价格环比跳水40%,A100单卡时租从8元跌到4.5元,市场哀嚎“卖一张亏一张”。但真相是:
边际成本远低于标价:云厂商与英伟达/昇腾签的都是“百万卡”框架单,实际成本不到公开报价30%;
交叉补贴:用GPU亏损换AI训练入口,再靠CPU、存储、网络、安全、大数据“回血”;
资本市场“输血”:云业务在集团内部扮演“估值发动机”角色,亏损也要保份额。
因此,价格战还会继续,但“先死”的未必是大厂,而是:
只做“裸金属”转售的二道贩子;
没有PaaS工具链的中小IDC;
把GPU当理财、囤卡赌涨价的投机商。
六、非公有云“慢热”15年:AI一体机是“伪需求”还是“金饭碗”?
2024非公有云市场1566.7亿元,增速仅15.8%,但“私有云+混合云+一体机”组合却在AI浪潮里意外走红:
政务场景:数据不出机房,训练+推理必须本地化,1000万元一台的AI训练一体机“闭眼下单”;
工业场景:工厂内网时延<1ms,边缘一体机插进机柜就能跑缺陷检测模型,OT部门当“宝贝”;
金融场景:银行支行想跑“问答助手”,又不敢把核心数据传公网,直接抱走“训推一体机”,插电即用。
争议点也随之而来:
高价低配:同样8卡A100,公有云租金一年80万,一体机卖你300万,溢价275%,算不算“割韭菜”?
迭代陷阱:大模型半年一换代,一体机刚部署就面临“性能落伍”,二手市场残值几乎为零;
运维黑洞:GPU故障需要原厂工程师驻场,备件周期长,一旦宕机就是“生产事故”。
结论:AI一体机=“场景刚需+高溢价+高风险”的三面体,适合“预算充足、合规强约束、运维能兜底”的金主,千万别盲目“上头”。
七、外资云“缩水”:主动撤退,还是“被边缘”?
2024年,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公有云IaaS份额只剩5.8%,微软Azure未进前五。原因老生常谈:
合规:数据本地化、跨境流动评估,让外资云“全球统一架构”优势变成镣铐;
政策:金融、政务、能源等核心领域“国资云”优先,外资云连投标资格都没有;
生态:本土ISV/系统集成商更愿与“天翼云+华为云”结盟,外资云“人生地不熟”。
但外资云并未“躺平”:
AWS宁夏、北京二期扩建,2025年再投35亿元,主做“出海+外企”双轮;
Azure与世纪互联提前续约,秘密上线“中国版OpenAI Service”,曲线救国;
Google Cloud干脆换道,以“算力芯片+开源框架”技术输出,不卖云卖“军火”。
结论:外资云在华进入“小而美”区间,份额会继续缩小,但利润率未必差——专注外企、出海、高端制造,依旧能活得滋润。
八、2025最实用避坑指南:买云、卖云、用云,分别怎么下注?
1. 终端企业(买云)
训练侧:GPU按需+Spot混合,把成本打对折;签“1+3”框架,锁定一年低价,保留三年可扩;
推理侧:CPU/TPU混部,利用云厂商“混部调度”节省30%;
合规侧:生成式AI先备案再上线,数据分级分类,省得“一纸罚单回到解放前”;
预算侧:别被“0元训练”迷惑,重点看出口带宽、存储IOPS、售后SLA,低价背后往往是“钓鱼式涨价”。
2. 生态伙伴(卖云)
ISV:优先抱紧“有智算中心+模型市场”的大腿,阿里云/华为云/天翼云三家至少认证两家,防止“单点锁死”;
SI&渠道:别再卖“裸机”,打包“模型+数据+运维”卖场景解决方案,毛利率能从10%拉到35%;
SaaS创业者:直接上PaaS,用云厂商的AI组件“乐高式”拼装,三个月内MVP上线,拿云市场流量做冷启动。
3. 云厂商(卖资源)
技术:GPU池化+RDMA网络+并行文件系统,三件套缺一不可,MFU低于45%就别出来打广告;
商业:IaaS保份额,PaaS赚利润,用“模型即服务”锁客户,别让GPU沦为“算力 Airbnb”;
人才:GPU调优工程师、AI框架二次开发、云原生运维,给足期权,别让猎头把团队一锅端;
合规:提前布局“生成式AI备案+数据跨境评估+算法安全”一条龙,合规团队从成本中心变“投标门槛”。
智算时代,没有“躺赢”,只有“进化”
五年前,我们焦虑“互联网云还是运营商云”;
今天,问题只有一个:你能否在“智算”赛道跑出加速度?
市场不会眷顾“老贵族”,也不会天然偏爱“新玩家”。
谁能把算力做成“水电”,把模型做成“菜谱”,把生态做成“商圈”,谁就能在下一轮竞赛中继续留在牌桌。
......




往期回顾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