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人工智能下一个浪潮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10-04 12:00

(一)具身智能:赋予智能系统物理实体

具身智能=思考的大脑+感知 和行动的身体。具身智能指具有物理载体的智能体,能够利用自身的感知、决策和交互能力在现实世界执行任务,并通过与环境交互不断学习进化。这也区别于传统物联网,后者更强调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设备间的数据链接、分析处理以及最终决策。

AI 的下一个浪潮是物理 AI。具身智能被视为最高层次的人工智能,2025 年 7 月黄仁勋在第三届链博会先进制造链主题活动现场表示“AI 的下个浪潮是物理 AI”,具身智能的技术趋势已经形成。

具身智能被视为最高层次的人工智能

具身智能-人工智能下一个浪潮图1

资料来源:《Exploring Embodied Intelligence in Soft Robotics: A Review,Zhao ZK, et.al》,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多领域融合 创新是具 身智能发展基础。华为指出具身智能发展建立在多个领域技术发展之上,深刻贯穿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系统性跃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十五五将持续加大基础学科投入,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完善跨学科数据共享平台,为具身智能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具身智能立足于多项产业技术的发展

具身智能-人工智能下一个浪潮图2

资料来源:《智能世界 2035》华为,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具身智能的核心价值是推动 AI 大规模商业化 与产业化。具身智能广泛渗透至制造业、物流、医疗、交通、能源等行业,推动效率和模式的重构,将带来更多产业落地机会,其具象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各类机器人、智能汽车等,华为预测具身智能将应用于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和低空经济三大重点行业。IFR 指出 AI、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主要趋势,2023 年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销量增长 30%,其中绝大多数产品具备不同程度的智能特征,商业化潜力正在快速释放。

中国视角下,我们认为布局具身智能的意义在于:

全球竞争下 的先发卡 位:具身智能逐渐上升为大国科技竞争的核心议题,关系到国家长期竞争力和产业安全,全球主要经济体加紧投入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当前中国将具身智能列入国家未来产业培育体系,在政策上举旗定向,有望在全球科技格局中率先掌握主动权。

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作用:具身智能可以深刻变革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通过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创造出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以史为鉴:需求爆发启动引擎,AI 为核重塑格局

纵观具身智能发展史,根据其内含,我们认为具身智能发展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一是物理能力的持续增强构建了具身智能物质基础,这依赖于高端制造业的长足进步,当前成熟的工业机器人、汽车制造、通信、电力电子等经验已成为我国领先优势的强大保障;二是智能能力的不断突破,当前多模态、世界模型等跨越式发展使具身智能的发展或迎来历史性拐点。

展望后续,我们认为具身智能发展依然清晰,先发布局正当时:一方面硬件解决方案追求更极致的性能突破,全新工业设计有望重塑供应链体系;另一方面,更核心的是数据、模型等软实力突破,具备长序列任务强泛化能力的模型有望在多元化应用场景的快速落地中实现具身智智能的“ChatGPT时刻”。

早期奠基阶段: 美日领衔, 产业需求与前沿创新是孕育具身智能的原生动力 。1959 年美国Unimation 创造了第一台可编程工业机器人 Unimate,其于 1961 年首次安装于通用汽车工厂;1969 年该技术被引入日本,1970-1980 年日本机器人迎来爆发式增长,并逐渐改变现代工业和汽车制造业。同时,前沿科研领域已现早期具身智能的雏形:1968 年斯坦福开发出首个智能移动机器人Shakey,可自主感知环境、规划行动;日本早稻田大学 1972 年创造首个全人形机器人 Wabot-1。

规模化阶段 :工业市场孕育全球机器人巨头。日本机器人厂商围绕汽车、电子等领域需求,不断提升质量和性能,迅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同期美欧亦涌现出 ABB、库卡等龙头企业。中国则在2010 年后制造业自动化升级浪潮下快速发展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2024 年埃斯顿、汇川技术等 4 家国内企业跻身全球出货量前十。

需求爆发动增长引擎,具身打开远期空间。机器人发展史揭示,需求确立并启动是行业增长核心动因且爆发力强,汽车之家数据已验证智驾平权趋势下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从 21 年 31%迅速提升至 25H1 的 75%,另外工业较服务业场景往往落地更领先。我们认为具身智能的通用能力将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地空交通系统的重建、三大产业全面生产力替换均可孕育出数个类似于工业机器人的千亿级市场空间,十五五将是人形机器人蓄势突破期,商业逻辑和盈利闭环模式下仍看好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特种领域的率先突破,远期服务业等综合性更强的行业潜力无虞。

特斯拉 Optimus 引领市场 ,订单支撑下 2025 年有望迎来量产元年。自 2022 年原型发布以来,特斯拉 Optimus 已迭代多次,我们预计将于 2025 年底推出 V3 版本并正式定 型从而转向量产,马斯克最新薪酬方案显示未来 5 年 Optimus 剑指百万台出货目标。美国 Figure AI 则与宝马等达成试用协议。国内方面,优必选拿下全球最大单笔 2.5 亿元 Walker S2 人形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大单,目前其 Walker 系列累计合同已近 4 亿元;宇树携手智元中标中国移动子公司 1.24 亿采购项目。25H1 国内已公开人形机器人项目超 83 个、总金额近 3.3 亿元。在下游订单驱动下,供应链企业纷纷入局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我们认为 202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正式迈上万台出货量台阶,批量化交付要求下各大厂商全力冲刺产能,行业迎来量产元年。

算法模型迎突破,资本助推加速进行时。以 ChatGPT 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是本轮 AI 革命的引爆点,针对具身智能模型科技公司&初创企业开始全面发力。新一轮技术革命伊始,资本迅速跟进,如 25 年 9 月 Figure 官宣 C 轮融资超 10 亿美元,成立仅 3 年最新估值达已约 390 亿美元,CBinsight预测 25 年全球机器人公司融资规模将达到 23 亿美元。从方向看,我们认为“大脑”模型能力热度高于硬件方案,也将成为未来竞争的胜负手,科技企业有一定先发优势,初创企业也在资本加持下凭借创新力迎来弯道超车计划,具身智能整体发展进入快车道。

具身智能有望重塑格局。受限于市场定位等原因,传统机器人企业虽在高精度、高效执行重复任务方面经验丰富,但缺乏智能模型与算法领域积累;相反,头部科技公司&初创企业却可通过成熟供应链补齐硬件短板实现后来居上,具身智能竞争格局或将以新的逻辑实现重塑。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具身智能-人工智能下一个浪潮图3
具身智能-人工智能下一个浪潮图4 关 于 我 们  具身智能-人工智能下一个浪潮图5
思瀚产业研究院
 Chinasihan.com
中国产业研究领导者
添柴鹏城  未来之城  创新之都  励精图治

报告订购定制化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4008087939    0755-28709360
· 客 服 微 信:g15361035605 
· 客 服 Q Q :454058156
· 邮箱:chinasihan@126.com

·官方网站: Chinasihan.com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人工智能
more
【干货】中国人工智能代理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观点分享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孙富春教授:未来的智能机器人,将不再是执行预设指令的“工具”
“人工智能+”登上联合国
迈向超级人工智能之路
黄仁勋:没有人需要原子弹,每个人都需要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四小龙—依图科技
学会期刊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2025年 第15卷 第9期
BCG中国区主席廖天舒:从消费趋势到企业价值创造,人工智能的赋能之路
昆仑芯参与发布超节点智算应用“北京方案”,助力“人工智能+”加速落地
【精选报告】大模型专题一:人工智能产业链速看:2025年最值得关注的中文大模型全景图!(附PDF下载)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