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2023年)明确了适航认证与空域管理规则;
《“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提出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
《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制定通信、避障、数据安全等国标;
多项农业与通航方案更是明确将无人机作为智慧农业、全域救援、即时配送等重点发展领域。
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预计达3万亿至5万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超视距驾驶员(机长):测绘核心资质,理论80分,需姿态模式盲飞及地面站操作;
教员证:需100小时飞行经验,通过理论、实操和口试。
合规培训加考试审批约需2–3个月。调查显示培训市场质量参差不齐,需警惕“低价套路”和“免考包过”骗局。
视距内运行:可使用导航辅助模式(内外回路控制);
超视距运行:仅可使用增稳模式(内回路控制)。
科目要求包括:
起飞要求柔和、稳定;
悬停位移水平不超过±2米,垂直不超过±1米;
慢速水平360°旋转需稳定流畅;
水平8字飞行:直径6–15米,高度与航迹偏差需严格控制,需综合操控俯仰、横滚与偏航;
定点降落需匀速平稳。
飞行中需保持高度稳定、匀速飞行,且不偏离桩点范围。
飞行前:检查电池、桨叶、摄像头、云台,进行指南针/GPS校准,确保电量充足;
飞行中:悬停30秒观察稳定性,保持通讯畅通,双手不离遥控器;
场地选择:避开禁飞/限飞区,远离人群、机场、高压线等危险区域,提前与空管沟通。
合法飞行必须:实名登记、依法取得执照、避开军事区域和政府敏感设施。2025年曾有案例因拍摄军事设施传输境外,当事人以“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判刑14年。
持有超视距执照者薪资普遍高出40%,资深机长年薪可达30万元以上。如四川凉山的周栋,通过无人机创业成立公司,年营收超80万元。
然而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安全风险:黑飞、扰航、坠机等事件频发;
技术瓶颈:环境感知、空域调度、多机协同等仍需突破;
法规与基础设施不足:空域管理跨部门协调难,起降场、充电设施缺乏。
无人机行业不仅是一项技术革命,更是一条融合政策、安全、技术与创新的黄金赛道。对于具备CAAC执照、严守安全红线、掌握先进技术的从业者而言,未来已来,天空才是真正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