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同日出招:从“芯片断供”到“稀土反制”的战略对弈

大话芯片 2025-10-09 17:36

10月8日至9日,全球科技产业迎来一场“战略地震”。

8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将16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其中包括艾睿电子(Arrow)中国子公司、兴华科仪(Schmidt & Co.)、上海皕科电子等关键电子元器件分销与技术企业,手段之狠——连香港三个物理地址都被单独列入,意味着“注册即风险”。

9日,中国商务部连发两则公告,祭出反制大招:
👉 对稀土开采、冶炼、磁材制造等核心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 更关键的是:凡使用中国稀土技术或含中国稀土成分超0.1%的境外制造物项,出口均需中国许可
👉 明确点名: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军用AI研发——这些用途的出口申请,实行“逐案审批”。

一攻一守,一前一后,这不是巧合,而是中美科技战进入**“资源-技术对等博弈”新阶段**的明确信号。

中美同日出招:从“芯片断供”到“稀土反制”的战略对弈图1



一、美国出拳:切断“灰色通道”,围堵中国技术升级

美国此次新增实体清单,目标极为精准:

深层意图:美国已意识到,单纯封锁华为、中芯国际等“头部企业”已不足以遏制中国技术发展。如今,连“中间商”和“物理空间”都要控制,说明其对华技术围堵已进全链条、无死角的“窒息式”阶段


二、中国反制:祭出“稀土防火墙”,构建资源主权壁垒

中美同日出招:从“芯片断供”到“稀土反制”的战略对弈图2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没有选择全面对抗,而是打出了一记精准、致命、规则层面的反击

1. 技术封锁:禁止输出稀土核心技术

公告明确禁止出口“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等技术,尤其是钕铁硼、钐钴磁体制造技术。这些技术是中国数十年积累的产业优势,全球90%以上的高性能永磁材料产能依赖中国技术体系。

此举等于告诉世界:你可以买我的矿,但别想掌握我的“炼金术”

2. 成分追溯:0.1%即受控,全球供应链无法绕开

最狠的一招是:

“含有、集成或混有原产于中国的稀土物项,在境外制造的相关产品,若中国成分价值占比≥0.1%,出口前必须获得中国许可。”

这意味着:

中国首次将“原产地规则”嵌入全球高科技供应链,实现了从“资源输出国”到“规则制定者”的跃迁

3. 用途审查:直指美国芯片霸权命门

公告明确指出,以下用途的出口申请将“逐案审批”:

这等于在中国的出口许可体系中,为美国最核心的科技优势领域设置了一道“隐形关卡”


三、这不是贸易战,是“产业主权”的全面博弈

维度
美国策略
中国反制
工具
技术封锁、实体清单、长臂管辖
资源管制、技术封锁、规则重构
目标
遏制中国半导体与AI发展
保护战略资源与技术主导权
逻辑
“你不许用我的技术”
“你用了我的资源,就得听我的规则”

这场博弈的本质,已从“贸易战”升级为“产业主权战”。

美国凭借其在芯片设计、EDA工具、半导体设备上的优势,试图用“技术霸权”锁死中国;
中国则凭借在关键矿产、材料工艺、制造生态上的积累,用“资源主权+规则权力”进行反制。


这一天的两则公告,标志着中美科技战已从“单向封锁”进入“双向博弈”时代。美国曾以为,凭借技术优势可以“一剑封喉”;中国则用稀土这张牌证明: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没有谁是绝对的“上游”或“下游”。未来科技竞争的胜负,不再只取决于谁的芯片更先进,而在于谁能构建更自主、更可持续、更具规则影响力的产业生态


卡脖子材料群
中美同日出招:从“芯片断供”到“稀土反制”的战略对弈图3

制造封测群
中美同日出招:从“芯片断供”到“稀土反制”的战略对弈图4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芯片
more
高端芯片先进封装量产线本月开工明年通线
美国呼吁扩大对华芯片制造设备出口禁令
1.8nm AI芯片近了!英特尔公布AI路线图
商务部:对14nm芯片稀土出口管制
亏损28亿,芯片大厂停牌、转债冻结
商务部:对14nm以下芯片或256层以上存储芯片实施稀土出口管制!
一颗 1.8 纳米芯片,成了英特尔「最后的救赎」
复旦大学研发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
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问世
重磅!英特尔发布全球首款1.8纳米芯片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