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基建:崭露头角的新兴领域

低空基建,简单来说,就是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支持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低空飞行起降平台、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监测等信息基础设施,以及低空飞行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等。它就像是为低空领域搭建了一个完整的 “交通网络”,让各种低空飞行器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这个领域的发展,将对物流和出行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成为未来交通变革的关键力量。
低空基建现状扫描
近年来,我国低空基建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家发改委正式成立低空司,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性资金纷纷向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各地也积极响应,纷纷开展低空基建项目。浙江绍兴公告了全国首个 “全域低空新基建” 项目,总投资额高达 20.5 亿元,计划建设 200 余个起降设施 ,致力于打造一个覆盖全域的低空飞行网络,为各类低空飞行器提供充足的起降点,推动低空经济在物流、旅游、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深圳则规划在年内建成 1000 个起降场 ,其目标是构建一个高密度、高效率的低空基础设施体系,满足城市多样化的低空飞行需求,助力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抢占先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低空经济发展的标杆城市。
除了这些大型项目,全国范围内的低空基建也在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 449 个通用机场和 32 个飞行服务站 ,这些机场和服务站分布在各个地区,初步形成了低空飞行的基本框架。它们为低空飞行器提供了必要的起降、加油、维修等服务,保障了低空飞行的安全和顺畅。同时,深圳、芜湖等地还在加速布局智能起降点、无人机机库等新型设施 ,这些新型设施结合了先进的技术,能够实现更高效的飞行器调度和管理,进一步提升低空飞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低空基建重塑物流格局

(一)最后一公里难题的终结者
在物流领域,“最后一公里” 配送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对于偏远地区来说,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传统物流配送往往耗时费力,成本高昂,甚至有些地区根本无法送达。而在城市中,交通拥堵、配送地址分散等问题,也使得快递配送效率低下,客户满意度不高 。
低空物流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曙光。以深圳为例,其首个低空经济公共基础设施小微服务站在福田区渔农社区金地名津广场启用 ,该服务站集成了低空物流 “最后一公里” 的多元功能,采取无人机配送与人工服务结合的模式。无人机将客户的商品和快递由网点快速送达服务站,再由工作人员配送给居民。这里靠近口岸,人流量大,交通拥堵情况常见,地面交通方式严重影响派送时效,而低空物流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提升了社区居民体验。
同样,在浙江龙泉,“客货邮 + 无人机” 低空基建项目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龙泉地处浙西南山区,地域广阔、村落分散,物流配送困难。该项目根据 3 条空中邮路航线,在 11 个关键节点建设无人机起降场 ,目前宝溪乡峰景旅游、道太乡鲜泉渔趣、屏南镇绿意山珍 3 条无人机航线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以宝溪乡溪头村至青井自然村的航线为例,30 公里山路车程需 1 小时,而无人机仅需 10 分钟即可完成配送 ,解决了应急药品、生鲜农产品等时效性要求高的物资运输难题,让村民体验到了物品 “当日达” 的便捷。
(二)降本增效的新密码
低空物流不仅能够解决 “最后一公里” 难题,还能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输效率来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的新密码。
传统物流配送往往需要经过多个中转环节,货物在不同的仓库、配送中心之间流转,这不仅增加了运输时间,还提高了人力、物力成本。而低空物流采用 “点对点” 的运输模式,无人机可以直接从发货点飞到收货点,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运输效率。相关数据显示,无人机配送速度可达 40 - 60 公里 / 小时,较传统快递快 2 - 3 倍,缩短配送时间 50% 以上 。
从成本方面来看,低空物流也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无人机配送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降低了人工成本。在传统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中,人工劳动成本高、效率较低,而低空配送可以代替传统的配送员,实现定点、定时投送,有效缓解用工紧张,提升运营效率。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应用,无人机的购置、运营成本逐渐降低。据测算,低空物流可使物流成本降低约 30% 。
十堰市在构建低空物流网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入选全国第三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 。十堰市布局 “1 主 4 辅” 通航基础设施、“2 + 5” 低空基地园区、“10 + N” 低空起降节点、“1 + N” 低空信息平台 ,打造低空智联管理服务体系,拓展山区库区低空物流场景。通过这些举措,十堰市累计飞行 1493 架次,运送物资 4803 件,物流效率提升 60%、成本降低约 20% ,为物流行业的降本增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低空基建变革出行体验
(一)城市空中通勤的新选择
在城市内部,低空出行正逐渐成为缓解交通拥堵、实现快速通勤的新选择。早晚高峰时段,城市道路往往拥堵不堪,汽车在车龙中缓慢挪动,人们宝贵的时间就这样被浪费在通勤路上。而低空出行则可以轻松避开地面交通拥堵,开辟出一条高效的空中通道。
杭州未来科技城的 “低空巴士”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近日,“低空巴士” 正式开通,未来科技城 - 湘湖、未来科技城 - 钱江新城等多条航线投入运营 。以 “未来科技城 - 湘湖” 项目为例,执飞机型为 Bell505 直升机,可载 4 位乘客,起降点分别为余杭区未来新湖中心、萧山区湘湖湖山直升机飞行基地。该航线将未来科技城前往萧山湖山的地面距离 41 公里缩短为空中直飞距离 27 公里,飞行时间约 8 至 10 分钟 ,大大减少了通勤时间。想象一下,早上你从未来科技城的家中出发,乘坐 “低空巴士”,几分钟后就能抵达湘湖附近的公司,以轻松愉悦的状态开启一天的工作,再也不用为堵车而焦虑。
成都交警创新探索的 “低空 + 治堵” 融合模式也值得关注。成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 730 万辆,传统交通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成都交警围绕城市主要环路、重要干道、高快速路,以 3 公里 ×3 公里为单元,依托交通监控杆、智慧路灯杆等存量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布设 23 处无人机起降平台,打造 “3 分钟响应圈” 。警务无人机通过全自动巡航,可主动发现交通拥堵路段、分析道路交通流量、识别异常交通事件,为路面警力的快速处置提供有效支撑,实现 “事故早发现、违法早纠正、拥堵早疏导” ,为城市交通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低空出行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二)跨城出行的新方式
在跨城交通方面,低空出行同样具有巨大的潜力。传统的跨城出行方式,如汽车、火车等,在距离较远时,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路途上。而低空出行则能够大大缩短跨城出行的时间,提升出行体验。
深圳和珠海之间开通的大湾区城际低空快线(深圳⇌东澳岛),就是低空出行在跨城交通领域的一次成功实践。该快线将原本近两个小时的海陆联运行程压缩至不到半小时 ,让乘客能够更快速地抵达目的地。想象一下,周末你想要去珠海东澳岛度假,不再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在海陆换乘上,只需乘坐直升机,短短 20 多分钟就能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直达东澳岛,在空中还能俯瞰美丽的海景,享受一场视觉盛宴,开启愉快的度假之旅。
不仅如此,未来的跨城低空交通网络可能会更加发达。在长三角地区,南湖区开通的长三角核心区首条低空交通环线,以 “点对点” 直线飞行模式,串联起上海浦东、嘉兴南湖、苏州金鸡湖 ,将沪苏嘉三地通勤效率提升 300% ,催生了跨城职住、商务往来、文旅消费的新模式。随着低空基建的不断完善,未来或许会有更多这样的跨城低空航线开通,形成一个覆盖广泛的低空交通网络,让人们在城市之间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真正实现 “说走就走” 的旅行,也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低空基建的挑战与突破
低空基建虽然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寻求突破。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当前我国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以通用机场为例,我国通用机场数量与美国相比差距较大 ,截至 2024 年底,我国仅有 451 个通用机场 ,而美国约有 2 万个,且我国通用机场分布不均衡,“东密西疏” 现象明显,尚未形成网络化布局 。低空通信网络覆盖也有限,卫星互联网接入不足,导航精度和可靠性不足,低空感知监视能力薄弱,难以支撑大规模、高密度的低空飞行器自由飞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标准体系,加大建设投入,提高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例如,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公交站、物流枢纽、楼宇顶层等公共设施,构建多场景、多层次的起降设施网络 ;逐步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低空动态监测网络,提高对低空飞行器的监控和管理能力。
空域管理也是低空基建面临的一大挑战。空域资源紧张,审批流程繁琐,限制了低空飞行活动的开展。要实现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就需要优化空域管理,合理划分空域,简化审批流程,提高空域使用效率。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如对标国际准则划分空域结构,合理放宽飞行条件,综合运用军民航融合和 “管用分离” 手段,探索动态空域管理模式等 。通过这些措施,打破空域条块分割,增强空域资源的共享互用,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更多的空域支持。
技术创新同样至关重要。低空基建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包括飞行器技术、通信技术、导航技术、智能管控技术等。目前,我国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还存在不足,如无人机的续航能力、载重能力有待提高,低空智能管控系统还不够完善等 。为了突破技术瓶颈,我们需要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例如,利用 5G、低空雷达、光电视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低空飞行过程的有效管控;研发新型电池和动力系统,提高无人机的续航和载重能力。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低空基建,这个曾经看似遥远的概念,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走进我们的生活,深刻地改变着物流与出行的格局。它为物流行业带来了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让货物能够更快、更精准地送达目的地;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让城市通勤更加高效,跨城旅行更加轻松。
尽管低空基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政策的持续支持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都将逐步得到解决。未来,低空基建将构建起一个更加完善、高效的低空交通网络,让低空飞行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 图片和素材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编写于此只是为了传递行业资讯,如有误差欢迎指正,如有侵权请添加作者微信删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