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编辑部
根据CMR产业联盟数据、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5年9月,国内共披露45项AGV/AMR领域相关中标公告,披露总金额突破2亿元。与2025年8月()相比,本月项目数量、披露金额均有提升,且披露金额实现翻倍增长,这意味着更多体量突出的订单在本月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披露项目呈现 “大项目驱动 + 中小项目分布并存” 的特征,这一特征也体现出市场需求的韧性与成熟度正不断提升。
本月数据速览

点评:金额大幅拉升,项目呈现“大项目驱动+中小项目分布并存”特征。

(由新战略移动机器人全媒体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如有遗漏请指正!)
区域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地域分布上,AGV/AMR领域的项目落地呈现出与区域经济结构的高度相关性。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技术应用的策源地与主战场,项目密集且金额庞大。而中西部地区的云南、新疆、内蒙古等项目也相继出现,虽然单体规模有限,却显示出自动化技术正随着产业的转移与升级,逐步向内陆腹地延伸,勾勒出一幅“东部引领、中西部跟进”的清晰图景。
哪些行业最活跃?
从公开中标项目的行业分布来看,本月项目结构呈多元化、规模化发展特征,涉及科研教育、制造、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和信息技术等多个行业,其中制造业和科研教育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从所披露中标项目来看,科研教育依然是稳定的需求支点,共有19个项目,约占42.2%。这些项目多集中于高校、职业与技术院校,用于实训室建设、竞赛平台配置等。虽然单体金额普遍不高,但数量较多、周期连续,构成了AGV/AMR技术的“试验田”和人才培养基地。
与此同时,制造业以10个项目、约22.2%的占比位居第二,金额贡献却最为显著,仅披露金额即超1亿元。其中,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标的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项目金额高达9280万元,凸显出制造业在产线智能化、物流自动化方面的强劲投入。
其他行业如交通运输、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等虽项目数量有限,但均出现了百万级以上的中标项目,说明移动机器人正在向更多垂直领域渗透,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除了传统的行业划分,从“技术适用场景”角度观察,9月项目中“仓储物流”“产线搬运”“教学实训”三类场景占比最高,分别对应了AGV在效率提升、流程优化和教育普及方面的多重价值。
大单与小单,谁更能代表市场?
就披露的项目金额而言,9月的中标项目呈现“大项目驱动+中小项目分布并存”特征。其中千万级项目共4项,金额合计约1.8亿元,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科研教育、医疗卫生和制造业领域,体现出大额项目对整体市场的拉动作用。百万级项目有16个,数量最多,覆盖制造、科研教育、能源化工和农业等多个行业,显示AGV/AMR在中等规模项目中已形成稳定需求。百万级以下项目则有12个,主要出现在科研教育和部分试点场景中,金额虽小但数量可观,为技术和产品的迭代提供了重要土壤。

从项目体量分布格局来看,“大项目带动、中项目支撑、小项目广泛”的三层结构正在形成。大项目推动技术集成与行业标杆建立,中小项目则助力技术普及与场景验证。
不同形态,谁最受追捧?
从产品形态来看,市场呈现出“主流稳固、新锐迭出”的生动局面。传统形态的移动机器人依然是中标名单上的主力,潜伏式、叉车式等成熟形态满足了大部分基础搬运需求。
与此同时,复合机器人凭借其功能集成性,在科研与柔性制造场景中备受青睐;料箱机器人则在智慧仓储等项目中起到重要作用,呼应着“货到人”拣选趋势的兴起。这种产品多元化格局,正是市场需求从“单一功能”向“系统解决方案”深化的重要信号。

整体而言,9月AGV/AMR领域并未追求项目数量的简单增长,而是转向了更富内涵的质量提升。这种行业状态,标志着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正在告别初期的发展喧嚣,步入一个更加理性、也更可持续的成熟发展期。随着技术在各行各业中扎根愈深,其未来的增长路径将更侧重于价值的深度挖掘,而不仅仅是市场的横向扩张。
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复合机器人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2025年10月29日,在“”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将联合业内代表企业共同发布《具身智能复合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2025版)》,聚焦技术创新、产品迭代、企业布局、市场动态等多维度,为产业参与者呈现清晰产业全景图,敬请期待!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