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监管新政正在路上

中国汽车报 2025-10-11 12:00

动力电池回收监管新政正在路上图1

近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发布就《关于修改〈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动力电池回收的相关内容值得行关注。

01

将迎新的准入和激励机制

据了解,为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活动,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对《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作出部分修改。例如,根据《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四条下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内容为:回收拆解企业拆解报废电动汽车应当符合行业标准《报废电动汽车回收拆解技术要求》(SB/T 11238)相关要求;第二十九条第三款修改为:回收拆解企业应当将本企业拆卸的动力蓄电池交售给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或者动力电池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依法设立的回收服务网点。

其实,在《征求意见稿》公布之前,行业人士已透露消息,未来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迎来一系列新的监管政策。在近期举办的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春平表示,到2027年年底,国务院将对“白名单”企业施行市场许可制及积分管理等新政。

今年5月26日,全国范围内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正式成立,这个专班由13个部委参与、工信部牵头,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并布置相关工作。白春平表示,从会议内容可以明显看出,国家对该领域重视程度很高,且突出问题导向。他认为,未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将朝更规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具体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的政策推进上:第一,今年年底前,政府监管部门将对《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行修编,核心内容之一是明确“车电不分离”,当前很多拆车厂接收的新能源汽车都是没有电池的“空壳”,而修编完成后,若没有动力电池,将不予发放车辆报废证明;第二,今年年底前,将正式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核心是清晰界定各方责任,明确电池生产、使用、回收企业的职责范围,确保电池全生命周期来源清晰;第三,到2027年年底,或对目前的“白名单”企业实行市场许可制,同时配套积分等相关机制。

为规范行业发展,工信部自2018年起陆续发布过5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即“白名单”),共计156家。但据披露,不少进入“白名单”的企业主营业务与申报不符,或尚未开展相关业务。因此,对“白名单”企业进行更严格的规范管理势在必行。同时,“白名单”企业的综合年生产能力超过100万吨,计划处理能力超过425万吨,但多数企业的生产线达不到满产状态,产能闲置现象明显。

动力电池回收监管新政正在路上图2

02

政策加码织密监管网络

此次《实施细则》的修订,是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监管体系“拼图”的补全。事实上,为全面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及地方层面今年以来又密集出台多项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其中,1月1日起施行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以下简称《规范条件》)进一步细化了梯次利用与再生利用管理要求,强化了综合利用安全与环保责任。

《规范条件》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优化技术指标体系,将冶炼过程锂回收率的技术指标由不低于85%提高至不低于90%,新增破碎分离后的电极粉料回收率不低于98%、杂质铝含量低于1.5%等技术指标,引导企业强化技术创新,提升工艺水平;二是更新完善标准规范,增补《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拆解规范》、《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等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拆解、编码标准,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更新有关要求。

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着力打通堵点卡点,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个体系,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流向监测,实现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

此外,6月10日,生态环境部等6部委发布关于《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将监管链条向上游国际资源流动环节延伸。这与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行动方案》中强调的“强化全链条管理”精神一脉相承。《公告》通过为再生黑粉原料等关键中间产品设定清晰的进口门槛与环保标准,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即国家鼓励和引导的是高技术、高环保标准的再生利用模式,有助于优化市场竞争格局,让资源向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优势企业集中,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地方政策方面,今年4月22日,四川省印发《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5月21日,重庆市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5月27日,广东省印发《广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在最近举行的一次行业会议上,北京绿色智慧能源技术研究院行业研究员杨清雨表示,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体系正在加速完善,呈现“法规趋严、标准细化、监督下沉、责任压实”的鲜明特征,尤其在2023年后进入系统性规范与效能提升的关键阶段。

动力电池回收监管新政正在路上图3

03

迈向规模化与全球化新阶段

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显示,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在起步探索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刚起步,动力电池回收问题初步显现,但政策标准空白,技术还不成熟,企业参与度较低,回收渠道零散,资源浪费与环保隐患并存;进入政策规范期,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规范回收资质与流程,推动建立回收体系,行业逐步走向正轨,但回收网络覆盖率和商业化效率仍有提升空间;自2018年发展至今,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进入产业爆发期,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高,退役电池规模不断增长,叠加资源价格波动,驱动行业高速发展,在技术层面,工艺的突破助推回收效率提升;在政策层面,回收纳入绿色产业链重点支持领域;在市场层面,龙头企业加速布局,形成多元竞争格局,行业规模化、专业化趋势显现。

另根据《2025~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战略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2019~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实际回收量由12.9万吨上涨至30万吨,2023年达到32.4万吨,2024年动力电池实际回收量超38万吨;而受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和早期动力电池集中退役影响,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实际回收量将超50万吨。

随着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不断扩大,从锂电产业链的上游矿产端,到中游的电池制造商,再到下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以及诸多第三方企业纷纷在这个领域展开布局。据杨清雨介绍,当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正处于国内竞争加剧、海外布局起步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国内企业数量激增、新增产能爆发,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尝试“出海”拓展回收渠道,却面临海外政策法规复杂、环保审批严苛、供应链协作难度大等多重挑战。

再看国际法规层面,欧盟《电池法》对电池溯源、电池护照,以及电池中再生材料的使用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美国和日本在相关领域也有类似的严格规定。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国际规则制定中,应更多发挥牵头与引领作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现在的“白名单”企业施行市场许可制及积分管理等行业监管新政显得尤为必要且及时。行业人士表示,市场许可制将通过更严格的准入标准,筛选出真正具备技术实力、环保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优质企业,淘汰那些不符合规范、存在安全隐患或环境污染问题的企业,从而净化市场环境,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积分管理机制的引入,则是一种创新的激励手段,将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回收技术和处理工艺,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文:赵玲玲 编辑:庞国霞 版式:王琨

动力电池回收监管新政正在路上图4


动力电池回收监管新政正在路上图5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给小编加个鸡腿!
动力电池回收监管新政正在路上图6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动力 电池
more
全新奔驰C级来了,动力,外观全面大升级!
消息曝Momenta正筹备新一轮融资,估值可达60亿美元;一箱油多跑100公里!东风马赫动力发动机再破纪录;24M推ETOP技术
顶配只要8.39万,大空间+强动力+高级内饰
贵州省税务部门聚焦低空经济,“税动力”助推低空经济起飞
2025迪拜VertiExpo圆满结束,好盈无人机一体动力方案引领行业风潮
重磅剧透!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2025)新能源动力链硬核展品来袭
【“智改数转”在行动】四川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链主引领数字化转型由“链”到“群”,激活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赵哲伦:明年机器狗市场规模超7万台,维他动力将占六成
【工业强县 向“新”而行】达州宣汉:项目落地加速跑 工业腾飞添动力
华为任命余承东为公司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远景动力任命华为前高管万飚为全球CEO | 高管动态2025年9月16日-30日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