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英国《金融时报》的一则报道让安徽芜湖这座长三角城市意外闯入全球科技视野——长江沿岸一片4600亩的工地被称为“中国版星际之门”,与美国得州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的AI数据中心遥相呼应。
这个被命名为“中华数岛”的智算中心集群,正是国家“东数西算”工程芜湖数据中心集群的核心起步区。
在多数人的认知中,芜湖的标签或许还停留在“奇瑞老家”或“方特乐园”,但中国信通院《智算基础设施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里,早已将其与北京、上海等AI超一线城市并列为智能算力核心分布区。
“中华数岛”背后,是芜湖积淀多年的产业实力。前方,则指向安徽AI产业的另一种可能。
01 算力地标背后:芜湖的产业硬实力支撑
“中华数岛”能成为国家智算基础设施的重要地标,凭借的是芜湖多年积累的产业硬实力。
这种实力首先体现在低空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在低空行业,素有“大飞机看上海,小飞机看芜湖”的说法。
芜湖作为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用12年时间从无到有构建起了完整产业生态。
截至2025年,芜湖已集聚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企业近200家,覆盖研发、制造、运营全链条。
2024年,当地低空产业营收达到463.8亿元,同比增长15.95%,这份成绩来自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当地企业累计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地方行业标准540项,攻克“卡脖子”技术30项,培育出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腾盾航空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图/芜湖市湾沚区电科飞机生产的“战鸿”空中应急指挥机
正在飞行工作,图源中国城市报
另一方面,芜湖的低空装备已打开国际市场,比如阿联酋Autocraft公司就与时的科技签署10亿美元采购协议,订购350架E20eVTOL“空中出租车”,其在建的智造基地未来将成为全球重要的低空装备生产中心。
而低空经济对实时数据处理、路径规划、智能调度的需求,又恰好与“中华数岛”的智算能力形成匹配,为算力落地提供了天然场景。
除了低空经济,作为芜湖经济支柱的汽车产业,同样为算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需求基础。
以奇瑞为核心,芜湖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主产业链及上下游供应链体系,这种产业集群优势正通过算力进一步放大。
智能汽车对车载计算、自动驾驶训练、车路协同的数据处理需求,正成为拉动智算增长的核心动力,而“中华数岛”10毫秒覆盖华东的算力响应速度,刚好满足智能汽车对低时延数据处理的要求。
目前,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等项目已开始为本地汽车企业提供模型训练、仿真测试等算力服务,形成“汽车产业催生算力需求,算力升级反哺产业创新”的良性循环。
正是基于低空经济与汽车产业形成的产业需求闭环,芜湖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快速推进,实现了从国家算力节点到智算地标的跨越。
据统计,截至2025年9月,已有15家企业在芜湖建设大型数据中心,总投资额达2700亿元。
其中,“中华数岛”核心区更是汇聚了华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科曙光等领军企业。
按照规划,到2027年芜湖集群智算规模将达到45000P,未来5年数据中心及关联产业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
02 安徽AI产业的机遇窗口
从算力供给来看,“中华数岛”的规模化建设或将彻底改变安徽算力分布格局。
中国信通院2024年报告显示,芜湖已与和林格尔、贵阳等枢纽节点共同构成我国智能算力核心网络,能够支撑通用大模型训练及高并发推理应用。
随着45000P智算规模逐步落地,安徽将摆脱以往依赖外部算力的被动局面,形成“本地需求本地满足、剩余算力向外输出”的算力盈余格局。
而算力调度能力的突破更具实际意义,安徽省明确芜湖建设的统筹调度平台为省级唯一平台,禁止其他地市财政资金重复建设,这种集约化布局已实现通算、智算、超算、量算的全域统筹。
图/“中华数岛”上的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杨大伟 摄)
图源新华每日电讯
目前平台已与国家算力监测调度平台对接,正推进与长三角及西部地区的算力协同,未来安徽企业有望以更低成本获取跨区域算力资源,芜湖也将因此成为长三角算力流转的核心枢纽。
算力基础设施的完善只是起点,随着“中华数岛”建设的推进,其对安徽AI产业链的协同带动效应正逐步显现。
在核心硬件领域,华为、中科曙光等企业的入驻已带动服务器、存储设备等配套产业集聚,三大运营商的数据中心项目则拉动了光模块、制冷设备等细分领域的需求,为安徽本土硬件企业提供了配套机会。
这种“龙头带动+本地配套”的模式,正是芜湖在汽车、低空经济领域验证过的成功经验,如今正复制到AI硬件制造产业集群的打造中。
当算力基础设施与产业链初步成型后,AI技术的价值最终需要通过具体应用场景落地,而芜湖的产业基础恰好为这种场景赋能提供了天然土壤。
智能制造领域,算力平台已开始为芜湖的汽车、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智能生产解决方案。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实时分析与建模,企业能够优化生产流程、预测设备故障、提高产品质量。
智慧城市领域,随着“中华数岛”算力覆盖范围的扩大,智慧交通、智能安防、环境监测等城市治理场景将逐步落地。未来芜湖有望成为长三角智慧城市建设的标杆城市,其经验可复制推广至安徽全省。
而在未来产业领域,“算力+低空经济”的融合已展现出巨大潜力。eVTOL“空中出租车”的运营需要实时的空域管理、路径规划、应急响应,这些都依赖强大的智算能力支撑。
芜湖将低空经济与算力基建同步规划,也许正是看中了这种未来场景的先发优势。
03 结语
对于芜湖而言,这个“星际之门”开启的是从产业重镇到智算之城的转型之路;对于安徽而言,它则是撬动AI产业崛起的战略支点之一。
未来,新增算力向国家枢纽节点集聚,低空经济、智能汽车与算力深度融合,芜湖或许将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算力经济与AI产业创新的新标杆。
安徽AI产业的崛起,正从长江岸边的这片算力热土开始。
《新华社聚焦芜湖新地标!》芜湖发布
《把握“低空蓝海” 芜湖借势“高飞”》中国城市报
《安徽第二城,又一个“起飞”机会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