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碳化硅衬底领域首家A+H上市公司天岳先进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业绩会上,投资者围绕12英寸产能规划、英伟达先进封装合作进展、盈利改善路径等核心议题密集提问,天岳先进董事长宗艳民、董秘钟文庆、财务负责人游樱等高管逐一回应。
1. 公司的12英寸产品已经获得相关全球头部客户多个订单!
钟文庆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发布了全系列12英寸碳化硅产品矩阵,包括12英寸导电性碳化硅衬底、12英寸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以及12英寸P型碳化硅衬底,目前已经与下游客户积极对接中,并已取得相关全球头部客户的多个12英寸SiC产品订单。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这意味着下游的需求已经在酝酿,并与曾经市场认为的还停留在展示阶段不同,全球头部客户的多个订单证明了下游正在尝试将12英寸产品迅速导入;
2. 上海临港基地二期扩产将重点布局12英寸产品!
董事长宗艳民表示,上海临港基地二期扩产会重点布局12英寸产品,未明确产能规模与合作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天岳先进在港股招股书中曾提及“2027年底将产能增加约50万片”,而临港基地二期扩产是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业绩会上,部分投资者追问二期扩产的具体产能目标与当前进展时,公司方面表示,“按计划推进,具体数据将在后续公告披露”。此外,公司方面未解释50万片总产能中12英寸产品的占比,也未说明二期扩产何时能落地达产等。
在临港二期过去公司的官方声明和环评报告中,均主要用于扩产8英寸产品,但此次公司称将重点布局12英寸产品,也从侧面证明了下游的需求可能正在快速释放,并且12英寸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的营收和利润,非常值得期待;
3. 车规级高端产品并未受价格战影响!
“2024年以来,碳化硅市场价格波动,但价格竞争并非在所有细分市场都同样激烈。”钟文庆对此表示,去年以来价格竞争主要集中在技术门槛较低的工规级衬底,而车规级高端产品、8英寸及12英寸大尺寸衬底因技术壁垒高、有效产能有限,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价格体系保持坚挺。
“价格下行并非完全负面,而是有助于加速碳化硅对传统功率器件的替代。”钟文庆进一步表示,公司的策略是以技术驱动成本下降为基础,策略性调整价格。目前公司2024年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市占率稳居前三,已实现市占率与渗透率的相互促进。
4. 公司大尺寸碳化硅光学衬底片已达到客户送样验证阶段,并已与国内外产业链伙伴及头部科技公司合作推进技术成熟!
天岳先进独立董事李洪辉表示,公司碳化硅衬底在AR领域的应用已取得进展,相关产品正在客户送样验证,重点布局用于AR眼镜的大尺寸碳化硅光学衬底,且已与国内外产业链伙伴及头部科技公司合作推进技术成熟。
此前公司7月与舜宇奥来达成战略合作,聚焦碳化硅光波导镜片领域深度合作。
来源:科技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