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8日,Meta Connect大会如期举行,多款智能眼镜新品集中亮相,再度点燃全球AR眼镜市场热情。根据机构统计,在MR头显和AR眼镜行业,Meta以绝对的优势占据第一的位置,市场份额均在七成以上,市场影响力非同一般。而AR眼镜被全球认为AI时代的超级终端,头号玩家Meta已经在相关领域布局十年以上。去年Meta发布AR眼镜的Orion样机,引入碳化硅光波导技术,让终端消费者看到了AR眼镜的真正完美形态。
碳化硅成AR眼镜“性能利器”,头部企业争相落地
为何碳化硅+光波导技术能成为Meta等巨头青睐的材料?答案藏在碳化硅其卓越的光学与物理特性,同时解决“光学、功耗与轻薄化”问题。数据显示,在光学性能上,碳化硅拥有2.65-3.2的高折射率、小于0.1dB/cm的超低光损耗;在功耗上,碳化硅具备优异的导热性;碳化硅的这些优势,恰好解决了传统玻璃基光波导镜片视场角不足、设备偏重的痛点——采用碳化硅光波导镜片的AR设备,视场角可轻松突破45°,镜片厚度仅0.55mm,为设备轻量化与性能升级奠定关键基础。

在技术落地层面,国内企业也已跟上步伐。9月10日-12日举办的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上,歌尔光学展出的碳化硅刻蚀全彩衍射光波导F30Se引发广泛关注。这款镜片厚度仅0.65mm、重量仅3.5G,透过率超90%,且在30°视场角(FOV)范围内画面颜色均匀、无彩虹纹——刻蚀工艺的成功应用,不仅解决了衍射光波导长期存在的“彩虹纹”难题,更让AR设备的佩戴舒适度与视觉体验实现质的提升。
解决碳化硅镜片的成本问题,国内龙头企业具备优势
尽管碳化硅被业内公认为AR眼镜的“最优解”,但成本比普通玻璃材料高。据测算,AR眼镜使用的半绝缘碳化硅镜片,一副成本约2000-3000元,而当前市场主流的玻璃或树脂镜片,一副成本仅500-600元,碳化硅镜片价格是传统材料的3-4倍,这会限制消费级碳化硅AR眼镜的普及。
Meta的高管也曾公开表示,其AR眼镜Orion的生产成本中,很大一部分都投入到了碳化硅镜片的制造上。慕德微纳首席科学家仇旻指出,碳化硅材料的高昂成本极大制约了AR眼镜的普及。事实上,去年Meta在Connect大会上展示了首款AR眼镜Orion,采用碳化硅光波导全彩双目显示,光成本就高达一万美金。
而碳化硅衬底企业的技术进步让Meta等行业龙头看到了前景。虽然极少有企业有能力涉及12英寸碳化硅衬底,但产业龙头企业天岳先进$天岳先进(HK2631)$天岳先进(688234)已经攻克了12英寸光学级碳化硅衬底。“随着大尺寸碳化硅衬底技术的成熟,AR眼镜碳化硅镜片价格有望逐渐下降。从衬底利用率来看,6英寸碳化硅衬底大约可以制作2副AR眼镜,8英寸大约可以制作3-5副AR眼镜,12英寸大约则能制作10-12副AR眼镜。由于衬底尺寸越大,边缘浪费越少,单位成本就越低,所以大尺寸碳化硅衬底具有很好的性价比。”天岳先进董事长宗艳民在会议上表示。
按照Meta Orion的情况,早期开发成本约50%为碳化硅原材料成本,其余为设备良率、加工费。刻蚀路径基于半导体制程,降本确定性高,核心降本难点在碳化硅材料成本。从目前主要用6英寸碳化硅衬底,升级到使用8英寸,或进一步升级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成本将持续下降。不久前,慕德维纳在光学期刊《eLight》上发布了第二代碳化硅光波导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预测其未来成本可降至650元左右。
可能依旧比其他材料的光波导更贵一些。不过,在AR设备中,碳化硅所提供的高光学性能已成为不可替代的优势路径。随着大尺寸碳化硅的普及,据行业内人士介绍,预估到2027年,随着SiC AR眼镜的规模化出货,成本已可以满足大规模普及的。
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正在加速
在碳化硅AR眼镜赛道中,碳化硅衬底龙头天岳先进已抢占先机,其前瞻性布局正逐步转化为产业竞争力。早在2024年11月,天岳先进就率先推出12英寸碳化硅衬底,目前正推动12英寸光学级衬底的产业化。
而且AR眼镜使用的是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该领域天岳先进是全球隐形冠军,是全球极少数能同时提供各尺寸导电型及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的公司之一。
天岳先进在AR眼镜领域的布局持续提速。公司表示将持续推动光学级碳化硅材料在AR眼镜领域的应用,相关产品已实现对多家客户的销售;7月,天岳先进与舜宇奥来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结合天岳先进的碳化硅衬底材料优势与舜宇奥来的精密光学设计制造能力,围绕12英寸光学技术,联合开展碳化硅光波导镜片的技术攻关与产业化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舜宇奥来与AR眼镜制造龙头歌尔股份关联紧密。歌尔股份旗下歌尔光学此前通过“换股交易”收购上海奥来100%股权(估值约5.3亿元),强化微纳光学器件竞争力,随后又与宁波舜宇奥来共同向歌尔光学增资4亿元(双方各出资2亿元)。这一合作链条意味着,天岳先进可借力歌尔股份在AR眼镜产业的制造与渠道优势,进一步加快碳化硅材料在终端设备中的应用落地。
当前碳化硅AR眼镜市场正处于加速培育期。2024年全球AR眼镜出货55.3万副,其中碳化硅方案渗透率仅0.83%。但随着Meta等巨头入场,行业增长曲线陡峭。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30年碳化硅光波导镜片需求达6000万件,按12英寸衬底测算需60-180万片,对应衬底市场规模远期达300亿元。而这一高技术门槛的领域,仅有天岳先进等极少数的参与者能够获得技术发展红利。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大尺寸碳化硅衬底量产、产业链协同深化,碳化硅AR眼镜的性能优势将进一步放大,成本下降,带动消费级终端的普及,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而天岳先进凭借技术领先性、产能储备与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有望在这场产业变革中继续引领碳化硅在AR眼镜中的应用发展。
来源:中宏网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