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简称“苏”,取江宁、苏州二府之首字而得名。地处我国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长江横穿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境内山水平原错落,河流湖泊纵横,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01
江苏省概况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4年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37008.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45.2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59180.1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72582.8亿元,增长6.2%。全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8∶43.2∶53.0。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0694元。
2025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96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7.6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8391.1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36799.1亿元,增长5.9%。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4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分行业看,40个行业大类中,有34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达85%,比上年提升7.5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4.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1.2%。分行业看,电子、汽车、铁路船舶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3%、10.8%、12.4%。
2025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分行业看,列统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82.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3.5%;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3%,汽车制造业增长11.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5.0%。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02
江苏省重点产业布局
(一)重点产业现状
江苏省聚焦高端纺织、工程机械、光伏、集成电路等领域,推进“1650”产业体系建设,加速构建“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培育形成包括14个国家级集群和2个省级集群,覆盖高端纺织、工程机械、光伏、集成电路等领域,工程机械、高端纺织、光伏等产业跻身全球“头部”,动力电池、海工装备、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全国领先。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重点产业分布
江苏省立足其自然地理特征和高质量发展需求,构建“两心三圈四带”的发展格局。“两心”:太湖丘陵生态绿心和江淮湖群生态绿心。太湖丘陵生态绿心以太湖流域为核心,推进太湖水环境治理和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岛和绿色廊道,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区;江淮湖群生态绿心以洪泽湖、高邮湖等为主体,加强湖泊水网生态修复,提升蓄洪调水能力,构建“河-湖-田”生态系统,同时推动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三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与淮海经济区。南京都市圈以南京为中心,涵盖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等市,强化省会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宁镇扬同城化、宁淮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长三角北翼创新策源地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苏锡常都市圈涵盖苏州、无锡、常州及周边地区,依托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焦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和开放创新,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苏锡常城际铁路建设,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淮海经济区以徐州为中心,覆盖苏北、鲁南、豫东、皖北地区,发挥徐州国家中心城市作用,加强跨省协同,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物流枢纽,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四带”:扬子江绿色发展带、沿海陆海统筹带、沿大运河文化魅力带、陆桥东部联动带。扬子江绿色发展带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进化工企业腾退和岸线生态修复,发展绿色航运、高端装备制造和生态文旅,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带;沿海陆海统筹带强化陆海联动,推进沿海港口群一体化,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滨海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打造海洋强省核心区;沿大运河文化魅力带整合运河沿线文化遗产,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推动文旅融合、生态修复和城乡更新,彰显“水韵江苏”文化特色;陆桥东部联动带深化与中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强化物流枢纽功能,促进产业梯度转移和开放型经济发展。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江苏省拥有1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全国第一,实现13个设区市全覆盖。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1.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新能源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物联网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生物医药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高端纺织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6.新材料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7.半导体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8.高端装备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9.航空航天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10.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11.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12.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13.节能环保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14.新型食品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15.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16.新兴数字产业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重点产业规划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产业链条完备、产业特色鲜明、领先优势突出的“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体系,包括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0个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0个引领突破的未来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重点企业列表
根据江苏省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江苏营业收入百强企业榜单,恒力集团有限公司、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位列榜单前三强。平均每家入榜企业营业收入规模达到728.61亿元。入榜企业中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有17家,比上年增加2家。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03
江苏省重点园区分布
江苏省拥有多层次、多类型的重点产业园区体系,涵盖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特色产业基地及化工园区等,其中,9家国家级经开区位列国家级经开区30强,苏州工业园区连续9年位列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第一,9家国家级高新区居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前50名。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04
江苏省投资保障
江苏省为吸引投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涵盖实体经济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外资企业投资等多个方面。
(一)《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江苏省财政厅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通过财政贴息、风险补偿、融资增信等多元化手段,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流向实体经济。该政策分为五大板块20条具体措施,覆盖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普惠金融、绿色转型等多个领域。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贷款财政贴息实施方案(2025—2027年)》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江苏省2025年稳外资若干措施》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完整报告及报告内详细数据可点击底部阅读原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