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

要点纵航 2025-10-15 10:30

点击蓝字

关注要点纵航 Subscribe for More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1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2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3

背景


近年来,新能源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了航空领域的电动化革命,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作为新型中短途空中交通工具,凭借电动零排放、高安全性及高性能等优势,成为全球航空业的研究热点。eVTOL的核心优势在于无需传统跑道即可实现垂直起降,且能通过倾转旋翼等结构完成悬停与平飞的无缝过渡,在城市交通、应急救援等场景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在eVTOL研发过程中,精准掌握其空气动力学特性是构型设计、制造优化及性能提升的关键。然而,eVTOL的气动特性受倾转旋翼角度、多旋翼耦合效应、复杂工况转换等多重因素影响,传统测试方法难以全面捕捉其动态性能。因此,建立一套针对eVTOL的高效气动性能试验体系,成为推动该领域技术突破的重要支撑。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4

当前技术存在的问题


现有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技术主要源于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及传统无人机的试验方法,在适配eVTOL时存在显著局限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 工况覆盖不全面

传统飞行器测试多针对单一飞行状态(如直升机的悬停、固定翼的巡航),而eVTOL需经历起飞、倾转过渡、巡航、降落等多工况连续转换。例如,倾转过渡阶段旋翼角度从90°(垂直升力)逐步调整至0°(水平推力),此过程中气流场呈现强非线性特征,传统测试系统无法模拟这一动态过程。以直升机风洞试验为例,其旋翼角度固定,无法复现eVTOL在倾转时的气动力耦合效应,导致测试数据与实际飞行偏差较大。


2. 多部件协同控制不足

eVTOL通常配备倾转旋翼、升降舵、方向舵等多操控部件,各部件的参数匹配直接影响气动性能。传统测试系统多采用单一部件独立控制模式,例如仅调节旋翼转速而固定舵面角度,无法模拟多部件联动时的复杂气动响应。例如,在巡航工况下,倾转旋翼角度与升降方向舵角度的协同作用对飞行稳定性至关重要,而现有技术难以实现这类多参数同步调控。


3. 数据采集与分析割裂

传统测试中,控制指令发送、状态参数采集与气动性能分析往往分步进行,导致数据时效性差。例如,直升机试验中需先完成一轮测试后导出数据,再调整参数进行下一轮,无法实时根据数据反馈优化试验方案。对于eVTOL而言,倾转过渡等工况的动态特性转瞬即逝,滞后的数据分析可能错过关键气动特征,导致试验效率低下且数据完整性不足。


4. 系统集成度低

现有测试系统的硬件与软件兼容性差,例如风洞控制系统、飞行器模型控制器与数据采集装置往往来自不同厂商,通信协议不统一。传统系统中控制装置、流场控制装置与数据采集装置缺乏协同联动,导致参数调节延迟(如风速、攻角调整响应滞后于旋翼角度变化),进而影响测试精度。例如,当eVTOL模型攻角调整至预设值时,风洞风速尚未稳定,此时采集的气动力数据存在较大误差。


5. 动态工况转换效率低下

eVTOL的多工况转换需频繁调整攻角、侧滑角等参数,传统测试中每次转换均需停风、重新校准,导致试验周期冗长。例如,从起飞工况切换至巡航工况时,若攻角从5°调整至10°,传统流程需停风后手动调整模型姿态,再重启风洞,单工况转换耗时可达30分钟以上,而eVTOL的完整测试需覆盖数十种工况组合,整体效率极低。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5

本文的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本方案提出一套涵盖试验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通过多工况动态模拟、多部件协同控制、实时数据闭环分析,实现eVTOL气动性能的高效精准测试。


3.1

试验方法设计

本方案的核心思路是将eVTOL模型置于可控流场中,通过动态调控关键参数模拟全工况飞行,并实时采集分析气动数据。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三个关键步骤: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6

图1 飞行器气动性能的

试验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1. 控制指令接收与解析

试验系统接收包含工况标识及对应参数的控制指令,其中工况标识涵盖起飞、降落、倾转过渡、巡航(如图1中S1)。以倾转过渡工况为例,指令中需明确倾转旋翼的角度序列(如从90°以1°/s的速率降至0°),并关联升降舵面角度(如图2中11-14号襟翼舵机)等协同参数。控制指令通过串口或CAN总线传输至飞行器模型的飞控计算机(如图3中飞控计算机与指令发送PC的连接),确保参数传递的实时性。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7

图2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风洞试验模型示意图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8

图3 一种风洞试验测控系统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2. 设备运行参数动态调整

飞控计算机根据控制指令,同步调节模型的关键参数(如图1中S2):


  • 倾转旋翼角度:通过内四电机(2、3、6、7号)的舵机控制,实现0°-90°连续可调;

  • 舵面角度:调节升降方向舵(9、10号)及襟翼舵机(11-14号),范围覆盖-30°至30°;

  • 旋翼转速:独立控制外四电机(1、4、5、8号)与内四电机的转速,实现推力精准调控。


例如,在起飞工况下,控制指令将倾转旋翼固定为90°,同时调节升降方向舵至5°以抵消机身俯仰力矩,确保垂直升力稳定。


3. 状态参数实时采集

通过集成于模型的传感器与外部设备,采集流场中的状态参数(如图1中S3),包括:


  • 气动力数据:六分量全机天平(测量整机受力)与旋翼天平(测量单个旋翼受力);

  • 姿态参数:俯仰角、滚转角、偏航角(通过陀螺仪采集);

  • 环境参数:流场风速、攻角、侧滑角(由风洞控制系统提供)。


数据通过CAN总线传输至数据采集PC(如图3),采样频率达1kHz,确保捕捉倾转过渡等动态过程的细节。


3.2

系统架构与关键装置

本方案的试验系统由流场系统、飞行器模型、控制装置、数据采集装置四大模块组成,架构如图4所示,各模块功能如下: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9

图4 风洞测试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1. 流场系统

提供可控气流环境,包括风洞本体及流场控制装置。风洞可模拟0-100m/s的风速,流场控制装置通过调节风洞风扇转速实现风速闭环控制(精度±0.5m/s)。此外,系统支持攻角(-10°至20°)与侧滑角(-15°至15°)的电动调节,调节响应时间小于2s,满足动态工况转换需求。


2. 飞行器模型

采用eVTOL缩比模型(如图2),关键参数如下:


  • 动力系统:8台动力电机(1-8号),其中内四电机(2、3、6、7)为倾转旋翼,外四电机(1、4、5、8)为固定旋翼;

  • 操控系统:4台襟翼舵机(11-14)、2台升降方向舵舵机(9、10),支持舵面角度±30°调节;

  • 传感系统:集成六分量全机天平(机身中部)、4台旋翼天平(对应内四电机),实时测量气动力与力矩。


3. 控制装置

包括指令发送PC与飞控计算机(如图5),核心功能为: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10

图5 调速齿轮组与外啮合齿轮泵的配合示意图


  • 指令生成:基于预设自定义规则(如Excel宏定义),根据工况标识自动生成控制指令。例如,倾转过渡工况标识对应旋翼角度序列、舵面角度及风速参数的组合指令;

  • 工况切换逻辑:如图6所示,当新工况与当前工况的攻角/侧滑角相同时(如均为5°攻角、0°侧滑角),直接发送新指令;若存在差异,则先发送停风指令,待模型姿态调整到位后再启动测试,减少无效等待时间。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11

图6 飞行器气动性能的

测试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


4. 数据采集与分析装置

由数据采集PC、参数监控PC及分析模块组成(如图7):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12

图7 一种eVTOL风洞测试系统的

具体架构示意图


  • 数据采集:通过CAN总线实时接收天平数据(如图8中信号调理器处理流程)、姿态参数及环境参数,采样频率1kHz,存储格式兼容后续气动分析;

  • 实时监控:参数监控PC通过网线连接飞控计算机,实时显示旋翼角度、舵面位置、气动力等关键参数(如图3),确保试验过程符合预期;

  • 性能分析:基于采集数据计算气动力增量(如公式ΔCi=Ci有动力-Ci无动力-Ci旋),分析旋翼间耦合效应(如内四电机2对电机3的气动力影响)及机体对旋翼的干扰(如图9分析流程)。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13

图8 一种天平数据采集流程示意图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14

图9 一种分析飞行器气动性能的

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3.3

关键技术创新

1. 多工况动态模拟技术

针对eVTOL全工况测试需求,设计了基于工况标识的动态控制策略。如图10所示,试验流程涵盖工况序列执行、参数匹配判断及动态调整: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15

图10 一种风洞测试流程示意图


  • 起飞工况:控制内四电机(2、3、6、7)保持90°倾转角,调节外四电机(1、4、5、8)转速实现垂直升力平衡,同时通过升降方向舵(9、10)抑制机身摆动;

  • 倾转过渡工况:按预设角度序列(如90°→60°→30°→0°)调节内四电机倾转角,同步采集不同角度下的气动力数据,捕捉旋翼与机翼间的气流干扰;

  • 巡航工况:固定内四电机0°倾转角,通过襟翼舵机(11-14)调整升力系数,维持平飞姿态。


2. 多参数协同控制算法

通过自定义规则(如图11中S101)建立工况标识与操作序列的映射关系,实现倾转角度、舵面位置、风速等参数的同步调控。例如,在倾转过渡工况中,当内四电机角度从60°调整至30°时,系统自动同步将升降方向舵角度从2°修正为-1°,并维持风速15m/s,确保气流场稳定。该算法通过飞控计算机与风洞控制系统的实时通信(如图4),将参数调节误差控制在±0.5°以内。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16

图11 飞行器气动性能的

测试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


3. 实时数据闭环分析系统

构建“控制-采集-分析”闭环流程(如图9),实现测试数据的即时反馈与工况优化:


  • 数据采集:通过风洞数采装置(如图3)实时获取全机及旋翼天平数据,解析得到气动力六分量(沿X、Y、Z轴的力与力矩);

  • 动态分析:对比带动力模型(含旋翼)与无动力模型(仅机身)的测试数据,计算旋翼对整机的气动力增量(ΔCi),评估旋翼布局合理性;

  • 工况优化:若分析发现某一倾转角度下机身振动超标,系统自动暂停试验并调整后续角度序列(如增加角度间隔),避免无效测试。


3.4

试验流程与应用案例

冷却组件30包括散热器总成32、冷却泵31及相关流道结构,采用“液冷+风冷”组合模式,实现高效散热。


1. 完整试验流程

以eVTOL倾转过渡工况测试为例,流程如图10所示:


  •  S301-S303:检查系统就绪状态,调节模型攻角至5°、侧滑角至0°;

  • S304-S305:启动风洞至风速15m/s并稳定30s;

  • S306:指令发送PC生成倾转角度序列(90°→0°,步长10°)及对应舵面参数,通过串口发送至飞控计算机;

  • S307-S308:监控参数匹配(如倾转角度、舵面位置误差<1°),开始采集数据;

  •  S309-S312:完成当前角度测试后,判断下一个角度是否需要调整攻角/侧滑角,无需调整则直接发送新指令,减少停风次数。


2. 应用案例

某型eVTOL通过本方案测试发现:在倾转角度60°时,内四电机2与3的旋翼气流相互干扰,导致气动力波动量达12%(超过预设阈值8%)。基于测试数据,研发团队优化了两电机间距(从0.8m增至1.0m),并调整旋翼桨叶扭转角,二次测试显示波动量降至5%,满足设计要求。此外,通过分析全机与单旋翼的气动力差异(如图9中ΔCi计算),确定机体对旋翼的干扰主要源于机翼翼尖涡流,进而改进机翼前缘形状,使巡航效率提升8%。


3.5

系统优势与技术指标

本方案相比传统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


  1. 工况覆盖全面:支持起飞、倾转过渡等全工况测试,尤其擅长捕捉动态转换过程的气动特性;

  2. 控制精度高:多参数协同调节误差<±0.5°,风速稳定性±0.5m/s;

  3. 效率提升显著:通过攻角/侧滑角判断逻辑(图6),减少60%的停风调整时间,单套工况测试周期从8小时缩短至3小时;

  4. 数据完整性强:1kHz采样频率可完整记录倾转瞬间的气动力突变,为气动优化提供精准依据。


技术指标方面,系统可支持倾转角度0°-90°、舵面角度±30°、风速0-50m/s的测试范围,满足现有主流eVTOL的研发需求。


3.6

推力组件与飞行器的应用

1. 推力组件结构

推力组件由上述电机总成与螺旋桨总成组成:螺旋桨的桨毂通过机械联结端101与外转子10连接;桨毂内设有变距电机,其供电与控制通过变距滑环200实现——滑环定子与内定子20固定,滑环转子与变距电机连接,避免了线路缠绕(图1)。


2. 飞行器适配

该推力组件可直接安装于飞行器机体,尤其适用于eVTOL。以四旋翼eVTOL为例,每个旋翼配备一套推力组件,通过统一的冷却控制策略,实现整机热管理优化。相较于传统方案,整机重量减轻8%-10%,续航能力提升12%以上。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17

结语


本方案通过动态工况模拟、多参数协同控制及实时数据闭环分析,构建了一套针对eVTOL的气动性能试验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在工况覆盖、参数调控及效率方面的局限性。该方案已在实际测试中验证了其有效性,可为eVTOL的构型优化、性能提升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推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技术成熟与产业化应用。未来,通过引入AI算法优化工况序列设计,有望进一步提升测试效率与数据解析深度,为eVTOL研发提供更强大的技术工具。


如需本专利原文

请联系要点纵航工作人员领取!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18

要点纵航工作人员微信


来源:公开信息,要点纵航整理

提示: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免责申明:本文中所含内容乃一般性信息,包含的价格及观点仅供贵方参考,要点纵航不对任何方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19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20


要点纵航专注于低空经济和eVTOL技术的发展,识别并研究行业的关键障碍及相关需求。我们通过提供数据、分析和见解,与行业参与者共同致力于实现安全、可持续、低成本且可及的变革性城市空中出行方式。一公里的地面交通只能带您走一公里,而一公里的空中飞行可以带您到任何地方!


如您想获取更多关于eVTOL技术的最新消息,请添加相关人员或通过电子邮件,把您的要求发送给我们。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21

18958230600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22

alfred.shen@cycolpower.com

一套eVTOL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图23

你们点点“分享”,给我充点儿电吧~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eVTOL 测试
more
千万级补贴+免费测试!云南低空经济新政“放大招”
消息称荣耀正测试1.5K 165Hz超高刷直屏新机,还有超大电池
重庆公开邀请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场景灭火救援实战化无人机功能测试;黑龙江省航空器整机产品奖励、低空装备作业补贴政策实施细则发布
狙击iPhone Air?华为测试eSIM超薄手机,或搭载9030芯片
做完性能测试发现:2500块钱的「安卓中端机」更香了..
降低洛氏硬度测试的测量不确定度
东华测试战略卡位人形关节模组赛道,与南通振康共拓机器人产业机遇!
Archer飞行器创下7000英尺最高测试飞行海拔高度
坦克、机器狼!实地测试阅兵装备
【盖世快讯】商务部回应美方将对华加征100%关税;小米第三款车型测试谍照曝光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