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科小编入手过一台尼康Z5,搭配24-70mm F4的变焦镜头,一共花了一万多块钱,用来旅游时记录生活。
作为全画幅微单相机+变焦头组合,这是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尼康拍风景的能力,也没有让人失望。
但出门玩了几次后,我就把它给卖了。
首先是重量问题,本来游山玩水就要背一堆东西,走个大半天后,几斤重的相机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拍完照,你还没法在景区直接带上定位发朋友圈,得回到酒店拖着疲惫的身体修完图才行。
在万元内的相机市场中,你很难找出一台“便携性与专业画质二者兼顾”的全能相机,科小编只能退而求其次,牺牲画质选择旗舰手机。
行业旗舰手机虽然标配5000万像素主摄像头,可用户一键得到的普遍是1200万像素的直出照片,想拍高清得手动调模式,麻烦不说,拍出来还容易有噪点。
不过,刚刚在现场看完OPPO Find X9系列发布会后,科小编感觉找到了理想中的“全能相机”。
OPPO这次给整了几个黑科技,新机默认直出5000万像素的8K超清照片,还能直出4K超清实况照片......
发布会上,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提出一个观点:OPPO Find X9 Pro 是万元以内最值得购买的“相机”。
OPPO还推出了“相机置换专补”计划。用户可以参与活动将自己手里的相机置换为Find X9 Pro ,可享受官方至高 1400 元补贴。

万元内最值得购买的相机,是一台手机
这话听起来“很有勇气”,但对OPPO Find系列在影像方面的探索有了解的朋友,就知道OPPO不会无的放矢。
早在2017年,OPPO在MWC期间,基于业界首款潜望式双摄结构,首发了5倍无损变焦技术。这一技术打破了手机长焦依赖数码变焦的局限,成了如今旗舰机型的标配。
Find X6系列上,OPPO和哈苏合作,首次引入超光影图像引擎,致力于重构移动影像的正确光影逻辑,为每一张照片带来富有光影层次的效果。
Find X7 Ultra上,OPPO全球首发双潜望长焦镜头,带来14mm-300mm的创作焦段群覆盖,让用户拥有了充足的影像创作空间。
而最近一代的Find X8系列,则将夜景人像的体验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持续多年探索移动影像极限后,OPPO这次在Find X9系列上,开始“返璞归真”——解决漂亮的纸面实力没有转化成令人惊艳的画质和体验,这个长期存在的鸿沟。彻底释放高像素镜头的潜力,把解析力、色彩和光影都真实地交付到用户的每一次快门中。

就说它的8K超清照片吧,可不是随便标个参数。
Find X9 Pro在LUMO超像素融合引擎的帮助下,首次支持2亿像素照片多帧合成,真正实现“清晰到可裁切”的高画质体验。
而且是默认开启,不用任何额外的操作。
平时带孩子去公园拍户外写真,阳光好的时候按一下快门,就能直出5000万像素的照片,放大看孩子衣服上的小图案、头发丝都清清楚楚。
去黄山旅游拍迎客松,哪怕后期把照片裁成24寸海报,松针的纹理、树皮的裂纹也不会糊,再加上哈苏的自然色彩和丹霞镜头调校,树叶的绿、天空的蓝都跟肉眼看到的一样,不用再调滤镜。

不光静态照片能打,动态的实况照片也升级了。
以前手机拍实况,只有封面清晰,中间的动态帧都是2K的,想截一帧当头像都模糊。
但Find X9系列直接把实况照片拉到4K清晰度,从开头到结尾每帧都清楚,而且是4:3的黄金比例,传感器直出不裁切。
比如朋友生日吹蜡烛,拍一段实况,既能记录“低头许愿→吹灭蜡烛→抬头笑”的动态过程,截任何一帧当朋友圈封面都够用。
家里宠物拆沙发时拍实况,连猫爪扒拉布料的小动作、沙发的纹理都能看清,后期还能拼成三格图发小红书,不用压缩画质,直接就能传,省了好多麻烦。

到了晚上拍人像,Find X9系列更是有“绝活”。
以前晚上拍人,要么手机闪光灯太刺眼,近处脸惨白、远处背景黑;要么焦段不对,用广角拍全身时灯照不全,用长焦拍特写时灯又照不到。
但它装了OPPO史上最亮的变焦闪光灯,1米外的亮度能到140lux,比以前提升了2倍,而且能跟着焦段变化。
在夜市用0.6倍超广角给女朋友拍全身照,闪光灯会自动加宽光照范围,人全身亮堂堂的,背景的小吃摊灯光也不刺眼。
换成3倍长焦拍特写,闪光灯又会聚焦,脸上光线均匀,不会出现一边亮一边暗的“阴阳脸”。
更有意思的是,它还全新推出了冷暖两款CCD模拟,带来冷调闪光和暖调闪光的全新玩法,轻松拍出氛围感大片。
喜欢专业拍摄的人,还能玩哈苏的功能。
哈苏大师模式升级后,不仅能调ISO、快门这些专业参数,还能拍哈苏味儿的实况照片。
比如拍街头艺人表演,既能用专业参数控制舞台灯光不刺眼,又能记录艺人的动态。
XPAN模式更是复刻了经典相机的质感,拍出来是宽幅画面,像电影截图一样,还加了显影动画,拍完后画面慢慢出来,特别有仪式感,去草原拍“天地一线”的风景时,宽幅画面能把草原的辽阔感拉满。
如果想拍更远的景色,配个哈苏专业影像套装就行——磁吸手柄能稳住画面,增距镜装上后能拍远处的雪山,连雪线的纹理都能看清,不用扛着相机的长焦镜头到处跑,轻便多了。

最后说视频,Find X9系列的LUMO智慧视频系统是真的省心。
以前用手机拍Vlog,要么走路拍画面晃,要么对焦跑了,要么拍一会儿就没电。
但它从三个方面把视频体验拉满:能智能识别画面里的人或物,逛菜市场拍美食Vlog时,手里的西红柿、青菜能被精准锁定,不会跑焦。
变焦时特别丝滑,从广角切到长焦不会跳帧,走路拍靠三重防抖(OIS+EIS+DIS),画面稳得像装了云台。
而且特别省电,拍1小时4K视频才耗17%的电,出去拍一天Vlog也不用担心没电。
回过头来对比尼康Z5,OPPO Find X9 Pro在大多数场景下的表现都不逊色,却要更轻便、焦段更丰富、视频能力更强。
最重要的是,它解决了专业相机需要后期修图的痛点,哈苏自然色彩算法与ProXDR技术,直出画面就能实现色彩真实还原、高光暗部均衡,旅拍即时分享、日常快速出片都能轻松应对,是万元内相机无法企及的核心优势。
2010年,全球影像产业的分水岭,这一年全球相机销量1.2亿台,达到历史最高峰,此后十余年中逐步下跌,到2024年仅有830万台。
也是这一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97亿部,到2024年,这个数字已经变为12.4亿部。
如果说,此前智能手机的普及,只是对卡片机等中低端相机市场,形成了显著的市场分流。
如今,以OPPO Find X9 Pro为代表的全新旗舰手机,已经开始影响到中高端相机。

为了做出以上成绩,OPPO所付出的努力
为了做到以上成绩,OPPO Find X9系列靠的不是单一技术突破,而是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链路打磨。
每一个清晰的画面、每一次自然的色彩,背后都是针对性解决拍摄痛点的“笨功夫”。
先看硬件层面,OPPO在镜头和传感器上下足了功夫。
Find X9 Pro那颗哈苏2亿超清长焦镜头,为了让“2亿像素”不只是参数,OPPO用了行业首创的主动光学校准系统:装配时靠精度达0.1微米的亚微米级机械臂,实时调整镜头光轴,直到解析力达到最佳瞬间自动固化。
这种工艺以前只在极少数高端光学镜头上用,现在第一次下放到手机,再加上F2.1的超大光圈(同级别手机里进光量最多,比友商多30%以上),拍远处景物时,都能拍得清清楚楚。

该机主摄用的是业界唯一的满血版LYT-828传感器,1/1.28英寸的超大底5000万像素,还支持“瞬时三曝光”技术。
简单说就是以前传感器一次只能拍一张,现在能在一瞬间拍三张不同曝光的图:一张抓细节、一张保动态、一张补光影,再实时合成。
比如逆光拍阳台全家福,既能拍清老人的白发,又不会让窗外的阳光过曝,动态范围比前代提升到101dB;抓拍孩子跑跳时,1秒能拍10张,不会因为手晃或动作快导致画面模糊,解决了传统相机“要么拍不清动态,要么丢细节”的难题。
还有Ultra级的丹霞色彩还原镜头,这是专门解决“拍人偏色”的痛点。
以前手机拍人像,在商场、餐厅这种多灯光环境下,要么脸偏黄、要么脸惨白,因为只能全局算色温。
而丹霞镜头能分区感知色温,再配合13通道多光谱传感器,比如拍人时,能单独算人脸区域的光线,再算背景的光线,哪怕在暖光路灯下拍,人脸也不会像涂了蜡一样黄,背景的路灯也不会泛白,色彩还原得跟肉眼看到的几乎一样。
连闪光灯都做了针对性升级,这个前面说过,咱们就不重复了。
再看软件层面,OPPO花了大量精力解决“高像素体验差”“视频拍不稳”这些老问题。
核心的LUMO超像素融合引擎,专门针对5000万像素直出设计,会先拍四张5000万像素的图,用NPU先处理欠曝的那张,去掉杂色,再让GPU把四张图对齐融合,像“流水线”一样分工,既解决了噪点问题,又不卡顿。

为了让画面更真实,OPPO还开发了JDD去马赛克去噪点技术,用50万张精修图训练AI模型,能精准区分“真实细节”和“杂色”。
视频方面的LUMO智慧视频系统,更是从底层重构了拍摄逻辑。
还有和哈苏的深度合作,不只是贴个标。
哈苏大师模式里,OPPO修改了影像管线底层,把哈苏中画幅相机的影调装进手机,拍视频时也能调出哈苏的质感。
这些硬件和软件的努力,不是孤立的。
比如2亿长焦的高解析力,要靠AOA校准保证精度,再靠LUMO引擎处理数据;LYT-828传感器的瞬时三曝光,要配合软件算法实时合成;丹霞镜头的分区色温,要和多光谱传感器的数据联动。
正是这种硬件堆料+软件适配的紧密配合,才让Find X9系列实现了专业画质+简单操作的平衡,填补了万元内全能型拍摄设备的空白。

结语
被誉为“互联网预言家”的凯文·凯利,在著作《5000天后的世界》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观点:
进入信息时代后,每一次技术革命的间隔期都是5000天。
互联网,从出现到遍地开花,大概用了5000天。
智能手机,从iPhone诞生到人手一部,还是大概5000天。
……
如今,下一个5000天即将开启,这也意味着新一轮技术大变革即将到来。
要想成为一家穿越周期的手机品牌,只是简单的硬件堆砌,还远远不够。
唯有坚定迈入无人区、做最扎实的底层创新,才能引导行业的真正进步,并且收获消费者由衷的认可。
过去十年,OPPO Find系列每次亮相,都是智能手机行业一次又一次的创新突破。
不难窥见,OPPO突围的思路不是单纯堆砌硬件。
而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进行颠覆式创新,一次次踩中用户痛点,提供超出预期的体验背后,是OPPO长期主义的结果。
OPPO把大量资源投到了底层研发当中,在求快的手机行业并不常见,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魄力。
在激流之中,坚持长期主义的OPPO,值得我们期待更多。
•END•
易简传媒为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股票代码:834498),旗下新媒体微信粉丝2500万+,讲述各行业的精彩故事,欢迎大家关注以下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