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产业正迎来资本长期主义
在低空经济从概念探索迈向实战落地的关键时期,产业基金成为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核心载体。近期,全国多地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密集设立,这些基金普遍采用“5年投资期+5年退出期”的长期资本运作模式,为低空经济这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充足的耐心和支持。

长期资本布局低空经济
9月初,浙江省首只省级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浙江空港低空经济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完成中基协备案,基金目标总规模30亿元,首期10亿元。该基金采用“双GP双国资”管理模式,由浙江空港私募基金和浙江富浙私募基金联合管理,台州国资参与,形成“省级统筹+市级支撑+区级落地”的资本协同网络。
基金经营期限设置为“5年投资期+5年退出期+1年延长期”,为长期资本运作提供了充足空间。
类似的基金设立浪潮席卷全国。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已有25只以“低空”冠名的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专项母基金等。Wind数据表明,各省市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合计总规模已达到千亿元级别,形成“东部沿海领先、中西部加速追赶”的格局。
7月,河南省首只低空产业基金——河南低空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完成备案,总规模20亿元,首期备案规模5亿元。9月23日,北京延庆顺禧低空技术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成立,规模3亿元,作为延庆区首个低空技术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早期及成长期项目。
上海低空产业基金也将在年内成立,构建“政—学—研—产—投—用”闭环运营体系。

长期资本应对产业特性
低空经济产业具有研发周期长、基础设施投入大、商业模式验证难等特点,尤其需要长期资本支持。
未来低空经济创新中心理事长罗军表示:“产业基金是产业发展重要的金融保障,尤其在新兴行业起步初期可以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各地积极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期,加大对低空飞行器和低空经济核心技术的引进和培育。”
与传统产业基金相比,低空经济产业基金面临独特的行业风险,如空域政策风险、飞行安全风险、技术创新风险等。空域政策的变动可能直接影响低空运营服务企业的业务开展,飞行安全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长期投资周期允许基金管理团队更从容地应对这些挑战,陪伴企业度过从技术研发、适航认证到商业落地的完整周期。
浙江省低空基金在报批阶段已全面启动项目储备,目前首批项目已进入决策,有望近期落地。该基金投资方向覆盖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包括低空飞行器制造、基础设施建设、文旅运营服务、交通运输、物流、工业巡检、消费、公共治理,以及商业卫星制造、商业火箭、星座运营等上下游产业链,构建起“空天一体、产用融合”的全产业链投资矩阵。

区域布局与场景落地
各地低空产业基金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注重与区域产业特色和场景资源深度融合。
浙江省低空基金注册在台州湾新区,这里是浙江省低空产业的高地之一。台州毗邻海边,多山多岛,物流曾是“老大难”问题,因此被设立为浙江省唯一的陆岛联动低空先飞区。
近年来,台州湾新区聚焦低空经济产业招商,以航天彩虹、北方长鹰、星空智联为龙头,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80家。今年以来,台州湾新区还引进了国星宇航算力卫星总部项目、蜂巢无人机项目等一批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零部件项目。
北京延庆顺禧基金则依托延庆区作为北京唯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的定位,重点支持无人机研发、关键零部件等早期创新主体孵化。该基金通过与北京国管在管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基金形成“接力投资”,达到延庆提供场景试验田、整合全市产业链的“生态互补”作用。
北京中关村延庆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林表示:“设立低空技术股权投资基金,是落实区委、区政府战略部署、深化市区联动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延庆将通过‘资本+产业+场景’的融合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低空技术创新高地。”

企业融资活跃,多元化资本入场
在产业基金设立的同时,低空经济领域的龙头企业也频频获得融资,凸显资本市场对这一赛道的高度认可。
10月13日,低空经济企业沃兰特完成了数亿元B轮融资。这是一家eVTOL(垂直起降航空器)制造商,自2021年以来,沃兰特已完成10次融资。此次融资由华映资本领投,上汽创投等新投资方参与投资,现有股东君联资本、鼎晖百孚、自贡创发持续追加投资。
沃兰特方面表示,此次融资将加速推进公司的产品研发、适航取证和商业化落地进程。2023年9月,沃兰特公开表示,其VE25-100型号合格证申请获中国民航局受理。
另一家低空经济企业零重力飞机工业也在10月9日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近3亿元。本轮融资由中信建投、洛阳文旅、海南祥聚等机构注资,形成“券商资本+文旅资本”双轮驱动战略。
零重力飞机工业的合作模式特别值得关注。中信建投的全链条资本赋能与洛阳文旅的场景资源注入形成战略合力。
洛阳文旅集团携龙门石窟、隋唐洛阳城等顶级文旅IP及年覆盖千万级游客的智慧旅游运营体系入局,为低空新能源航空器落地文旅场景提供天然试验场。
零重力飞机工业融资资金将精准投向三大核心领域:一是攻坚ZG-ONE鹊飞的TC审定与ZG-T6倾转旋翼机试飞;二是推进锐翔RX1E-A、RX1E-S电动固定翼飞机量产交付;三是落地全国性绿色航空飞行营地。

长期资本助力低空经济腾飞
5+5+1的基金设置周期,与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律高度匹配。前5年的投资期正好覆盖低空经济企业从技术研发、产品试制到适航认证的关键阶段;后5年的退出期则对应企业商业化落地和规模扩张的成长期。
罗军预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将会普及到每一个城市。未来,可能每个城市都会成立一只低空经济产业基金。”
不过他同时也指出,大多数产业基金虽然成立了,资金并没完全到位,且大多数产业基金都由国资出资,民营资本参与比例不高。
随着各地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进入实质性投资阶段,资本将在低空经济发展中承担起“资金枢纽”与“资源整合者”的双重角色。
一方面通过市场化资本运作,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从种子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全周期资金支持,破解航空器研发周期长、基础设施投入大、商业模式验证难等资金瓶颈;
另一方面依托基金管理人的产业资源与专业能力,推动技术转化、业态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助力低空经济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发展”。
在政策支持、资本助力、技术突破和应用场景拓展的多重驱动下,低空经济正迎来黄金发展期。5+5+1的基金期限设置,体现了资本对产业规律的尊重,也为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