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政策、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生态协同日益强化,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10亿元[图]

智研咨询 2025-10-17 09:00
2025年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政策、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生态协同日益强化,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10亿元[图]图1

物联网安全‌行业相关概述

物联网安全是指保护物联网系统中终端设备、通信网络、云平台及应用服务免受各种威胁和攻击的综合体系,确保物联网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定义,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

物联网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安全特点和挑战各异:智能家居侧重隐私保护和设备安全,但面临用户意识薄弱和设备资源有限的挑战,易受DDoS攻击和远程窥探;工业物联网强调系统可用性和指令完整性,但设备生命周期长且实时性要求高,易受APT攻击和勒索软件威胁;智慧城市需保障公共设备防护和视频安全,但大规模部署和物理暴露风险导致摄像头劫持和数据篡改隐患;医疗健康领域关乎生命安全与数据隐私,需平衡紧急访问与常态防护,防范设备劫持和敏感数据泄露。各领域均需针对其特性构建差异化安全防护体系。

2025年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政策、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生态协同日益强化,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10亿元[图]图2

物联网安全架构是一个多层次综合防护体系:在感知网络层(传感器、RFID等)需保障设备物理安全和数据传输三性(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采用加密、密钥管理等措施;网络层(局域网/5G等)侧重传输安全,需部署安全协议和攻击防御机制;应用支持层(中间件/云平台等)通过密码算法和访问控制保护数据安全;最上层的应用程序层(如智能医疗/交通等)则需确保业务系统可靠性和用户隐私保护,例如医疗数据防篡改等。各层级安全措施需协同配合,形成完整防护链条。

2025年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政策、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生态协同日益强化,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10亿元[图]图3
2025年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政策、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生态协同日益强化,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10亿元[图]图4

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物联网安全是保障数字经济稳定运行的关键基石,涉及终端设备、通信网络、云平台及数据隐私的全方位防护体系。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明确到2025年形成完善的物联网安全标准体系,涵盖终端、网关、平台等五大类30项以上行业标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将物联网安全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范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化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的安全要求;《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则进一步推动5G+AIoT融合下的安全技术创新。这些政策为物联网安全行业提供了清晰的顶层设计和发展路径,加速了安全技术从单点防护向体系化、智能化演进。

2025年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政策、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生态协同日益强化,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10亿元[图]图5
2025年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政策、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生态协同日益强化,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10亿元[图]图6

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产业链

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呈现“基础支撑-技术整合-场景赋能”的协同架构。上游聚焦基础资源与核心技术,涵盖传感器、芯片、通信模组等硬件供应商,以及操作系统、加密算法等基础软件开发商,该环节国产化率持续提升但高端芯片仍依赖进口;中游以安全服务与系统集成为核心,包括安全策略研究、工程认证、软件维护等服务提供商,以及平台层企业搭建的连接管理平台(CMP)、设备管理平台(DMP)等,该环节面临中小平台同质化竞争与跨平台互操作性挑战;下游面向终端用户与垂直行业应用,覆盖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整体来看,产业链利润向上游芯片、传感器及下游高附加值服务集中,中游则通过垂直行业定制化服务提升竞争力,未来随着6G、量子通信等技术商用,上下游协同将推动安全防护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免疫”。

2025年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政策、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生态协同日益强化,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10亿元[图]图7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

2025年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政策、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生态协同日益强化,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10亿元[图]图8

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物联网产业正迈入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期,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物联网通过“万物智联”深刻重塑产业形态和社会治理模式,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家“新基建”战略和“双碳”目标的政策引领下,物联网技术加速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能电网等关键领域渗透融合。数据显示: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从2020年的2.14万亿元快速扩张至2024年的4.01万亿元,实现17.1%的年均复合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到4.55万亿元,规模体量持续位居全球前列。与此同时,物联网安全作为保障数字经济发展的底线工程,其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80亿元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463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2%-15%区间,2025年有望突破510亿元。展望未来,随着6G通信、量子加密等前沿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以及生成式AI在威胁检测、安全运维等场景的深度应用,物联网与安全产业将实现更紧密的协同发展,共同构筑数字经济时代的安全基石。

2025年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政策、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生态协同日益强化,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10亿元[图]图9

从细分市场看,我国物联网安全行业以边界安全、接入安全、安全管理平台三大领域为核心,其中边界安全承担设备接入认证与网络隔离等基础防护功能,成为政企用户部署重点;接入安全聚焦终端身份认证与传输加密,在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等场景加速渗透;安全管理平台则支撑复杂场景安全运维,通过数据集中分析与智能响应提升系统化防护能力。此外,安全服务市场收入占比翻倍,凸显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软性服务需求增长,推动行业向“产品+服务”一体化模式转型,形成软硬协同、场景细分的市场格局。

2025年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政策、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生态协同日益强化,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10亿元[图]图10
2025年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政策、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生态协同日益强化,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10亿元[图]图11

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竞争特征。2024年,启明星辰集团、迪普科技、慧盾安全等头部企业在整体市场中合计占比不足20%,剩余75%由中小企业分割,市场碎片化显著。启明星辰以21.2%的市占率持续领跑边界安全市场,天懋信息在安全管理平台领域占据15.8%份额,万物安全则深耕政府行业斩获12.3%市场份额,形成“巨头主导赛道、专精特新卡位”的分层竞争格局。

在战略布局层面,行业呈现"双轨驱动"特征:以启明星辰集团、迪普科技、安恒信息为代表的综合性安全厂商,依托服务政企客户积累的百万级设备部署经验与全栈安全能力,在智慧城市、能源交通等大型项目中构建起从方案设计到运维响应的闭环服务体系,形成难以复制的交付壁垒;而慧盾安全、天懋信息等新兴势力则聚焦垂直场景创新,通过"硬件定制化+软件模块化"策略,在医疗数据脱敏、工业协议解析等细分领域打造出适配性强的标准化产品,配合行业Know-how沉淀形成的咨询实施能力,成功突破中大型客户市场。这种"综合赋能与垂直深耕"的互补发展模式,正推动中国物联网安全产业向技术深度与场景广度双维进阶。

2025年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政策、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生态协同日益强化,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10亿元[图]图12

在技术要求较高的边界安全产品市场,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2024年启明星辰以超过20%的份额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其硬件性能和协议解析能力获得市场认可。迪普科技和深信服分别以10%和7.9%的份额位列二、三位,三家企业合计占据近40%的市场份额。天懋信息和新华三等厂商则通过在工业协议检测等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在特定场景中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年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政策、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生态协同日益强化,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10亿元[图]图13

安全管理平台市场呈现出三足鼎立的竞争态势。天懋信息、万物安全和安恒信息三家企业市场份额均在11%-12%之间,形成第一阵营。传统网络厂商在该领域表现平平,反映出安全管理平台更注重专业的安全分析能力而非网络设备性能。值得注意的是,该市场仍有56.3%的份额由其他厂商占据,为具备AI分析、威胁情报等创新技术的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2025年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政策、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生态协同日益强化,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10亿元[图]图14

政府行业市场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特征。启明星辰凭借参与标准制定和等保合规经验占据12.8%的市场份额。天懋信息和迪普科技则通过视频专网审计等专用设备获得差异化优势。区域性服务商凭借属地化服务能力瓜分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反映出政府客户对本地化服务的强烈需求。

2025年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政策、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生态协同日益强化,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10亿元[图]图15
2025年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政策、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生态协同日益强化,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10亿元[图]图16

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未来将呈现技术、场景与生态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零信任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动安全能力向智能化、实时化跃迁,量子加密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将重构数据防护体系;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及县域消费市场的场景深化将催生千亿级安全需求,形成“设备-网络-平台”全链条防护市场;头部企业通过生态整合构建一体化解决方案,政策标准体系加速完善,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小企业需聚焦垂直场景差异化突围,最终形成“技术驱动创新、场景定义需求、生态重塑竞争”的良性发展闭环。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技术融合驱动安全能力跃迁

零信任架构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核心趋势。通过动态凭证、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替代静态密码,结合LSTM模型实时分析设备行为日志,企业可实现攻击拦截率超98%的防护效果。量子加密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将破解传统加密体系的潜在风险,金融、政府领域率先部署抗量子算法,预计2029年传统加密体系将面临失效压力,推动全行业向量子安全迁移。边缘计算与AI的协同进化将重构安全响应机制,边缘节点部署的AI模型可实现毫秒级威胁识别,结合SOAR技术将安全事件响应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形成“预测-防御-响应”的闭环体系。

2、场景深化拓展安全市场边界

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及县域消费市场的场景深化将催生千亿级安全需求。能源管理、虚拟电厂等场景对设备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的需求激增,将推动相关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智慧城市领域,智能水表、交通信号灯等物联网终端的规模化部署,推动安全支出占比从当前的10%提升至2030年的25%,形成“设备-网络-平台”的全链条防护需求。消费级市场方面,智能家居向县域市场下沉带来新的安全挑战,农村水源地监测、农业溯源等场景对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安全方案需求旺盛,预计2025年农村物联网安全市场增速将达35%,远超城市市场。

3、生态协同重构产业竞争格局

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战略合作构建全链条生态模式,海尔卡奥斯平台链接15个产业、8万家企业,阿里云supET平台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平均增效19%,形成“硬件+平台+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政策层面,国家将持续完善物联网安全标准体系,预计2025年出台《物联网安全基线要求》《车联网网络安全标准》等10余项国家标准,覆盖设备、网络、平台、数据全生命周期。这种“技术-标准-生态”的三重驱动,将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小企业需聚焦工业协议转换、农业传感器等垂直场景,通过差异化竞争突围,避免与头部企业正面交锋。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规划报告》。

● 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安全 物联网
more
Q2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出货量同比增长17%
还没用上Wi-Fi 7,Wi-Fi 8就要来了!这将重塑物联网关键场景
AIR学术|新加坡管理大学Rajesh:应用物联网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2025年中国时序数据库行业市场数量、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受益于物联网设备激增,时序数据库发展迅速[图]
从蓝海到血海,全球620余家物联网平台所经历的万亿美元梦想幻灭与涅槃新生
邀请函 | 2025中移物联网科技创新产业链大会邀您重庆不见不散!
揭秘物联网设备测试:走进Telenor IoT测试实验室
直击2025智博会:中国移动物联网展区“AI+”应用精彩纷呈
每天换2.7亿块电池?破解万亿物联网的续航困局
支撑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 业务商用试验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