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换2.7亿块电池?破解万亿物联网的续航困局

电子工程专辑 2025-09-13 09:23

资讯配图


每一位技术主管和工程师在大规模部署物联网传感器时,最终都会遇到同一个难题:如何让这些设备长久运行?想象一下,一座智慧城市,路灯上安装着数千个电池供电的传感器,又或者是一个覆盖数英里农田的农业网络。每隔几个月更换一次传感器的电池,将是一场物流噩梦。


事实上,研究人员计算过,即便每台设备的电池寿命长达10年,假设部署一万亿个传感器,每天也得更换2.7亿块电池——这显然不可持续。


显然,为了迎接海量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功耗极低的设备,它们一次充电(甚至无需电池)就能运行数年甚至数十年。本文探讨了超低功耗嵌入式设计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利用巧妙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来延长物联网节点的使用寿命。


海量物联网电池挑战


物联网的普及率激增,但功耗仍然是一个主要制约因素。万亿传感器世界的预言之所以落空,是因为为如此庞大的设备群供电是一项巨大挑战。虽然处理器和连接技术已经改进,但电池技术却未能跟上。频繁更换电池会增加维护成本并限制可扩展性。


持久的电力并非奢侈,而是必需。设备必须运行多年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服务成本并减少电子垃圾。这需要超高效的嵌入式系统,这些系统默认处于关闭状态,仅在短暂唤醒后工作。要实现这一点,需要重新思考一切,从处理器占空比到芯片设计和无线调度。


休眠优先的设计理念


在超低功耗物联网中,规则很简单:尽可能多地休眠。与CPU持续运行的传统系统不同,嵌入式物联网设备超过99%的时间处于深度休眠状态,仅在短暂唤醒以进行感知或传输(1)


低功耗蓝牙(BLE)等技术正是为此而生,使得无线电的活动时间仅为0.1%STM32L4等微控制器(MCU)提供多种功耗模式,从活动模式(毫安级)到停止模式(仅几微安)


这种“尽快休眠”的策略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整体能耗,使设备能够依靠小型电池运行数年。


资讯配图


1:物联网节点的占空比——典型的物联网传感器大部分时间处于低功耗休眠模式(电流约微安),并伴有短暂的突发活动(毫安级的CPU处理和无线电传输)。通过保持较短的活动周期(此处约每200.2秒,即1%占空比),平均功耗可保持在极低的水平。


利用亚阈值逻辑实现超低功耗


亚阈值逻辑允许MCU在低于典型晶体管电压阈值的条件下工作,利用漏电流以超低功耗执行计算。虽然速度较慢,但这种方法可将能耗降低高达99%,使其成为电池敏感型物联网应用的理想选择。


Ambiq MicroApollo MCU采用其SPOT技术,展现出创纪录的效率,将能耗降低了一半,并可能使电池寿命翻倍。甚至有设备仅靠人体体温供电,就能持续运行。


这项技术通过利用收集的环境能量实现运行,使无电池物联网的愿景更接近现实。


闹钟和时钟:仅通过实时时钟(RTC)唤醒


即使一个物联网设备处于休眠状态,也常常需要定时唤醒或响应定时事件。挑战在于如何在系统不完全通电的情况下实现唤醒。这就是RTC唤醒的用武之地。


RTC通常由低功耗32.768kHz晶振驱动,即使主处理器关闭也能保持工作状态。它仅消耗几微安的电流,足以保持精准计时并触发定时唤醒。这使得系统的其余部分(包括高速时钟和CPU)能够完全关闭。


例如,在STM32L4系列中,LPTIM外设可以在停止模式下运行并定期唤醒MCU。实际上,这意味着系统可以执行一些简短的任务(例如读取传感器数据或传输数据),然后快速返回深度休眠状态,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功耗。


仅通过RTC唤醒非常适合环境感知或智能计量等需要定期更新的应用。许多现代MCU甚至支持多个RTC闹钟或无滴答调度,以便在尽可能长时间保持深度休眠的同时协调复杂的任务。


通过针对“仅在必要时唤醒”进行优化,RTC唤醒功能有助于显著延长超低功耗物联网设计的电池续航时间。


自主外设:让硬件发挥更大作用


延长物联网设备电池续航时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将任务从主处理器转移到自主外设。在传统设计中,即使是切换LED或采样传感器等简单操作也需要唤醒CPU。但现代MCU提供了先进的外设——定时器、ADC和通信模块——即使在深度休眠模式下也能独立运行。


STM32LPTIM为例。该产品可以在停止模式下运行,对事件进行计数或计时,并且仅在必要时唤醒CPU。一些MCU具有自主ADC,可以定期采样数据并通过DMA存储,而无需CPU干预(2)。事件系统则更进一步:比较器检测到的阈值可以直接触发另一个外设执行操作,而无需唤醒处理器。


这些功能使系统能够在硬件中处理常规和时间敏感的操作,从而节省能源并降低唤醒频率。例如,电池供电的水表可以使用低功耗定时器来计数流量传感器脉冲,仅在传输摘要或检测异常时才唤醒CPU


这种方法不仅节省了功耗,还通过降低延迟和固件复杂性来提高性能和可靠性。一些供应商甚至包含超低功耗协处理器来独立处理基本的传感逻辑。总体原则很明确:让硬件处理常规操作,并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CPU处于休眠状态。


资讯配图


2:自主外设允许硬件模块独立交互并执行任务,同时保持主处理器处于休眠状态。(来源:Kunvar Chokshi)


超低功耗设计基准测试


由于市面上有众多低功耗技术,比较MCU的效率可能颇为棘手。EEMBC ULPBench应运而生——这是一款标准化的基准测试,可模拟典型的物联网工作负载:休眠、唤醒、感知、计算和重复。它能够量化能耗并输出标准化分数,从而更容易公平地比较不同的MCU


ULPBench分数已成为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关键差异化因素。例如,AmbiqApollo MCU凭借其亚阈值架构,实现了创纪录的得分,其功耗仅为其最接近竞争对手的一半。这表明,精心的硅片设计能直接提升实际效率。


对于产品团队而言,ULPBenchArmEdgebenchEEMBCULPMark等工具在选择超低功耗平台时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虽然实际电池续航时间仍然取决于工作负载的具体情况,但基准分数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尤其是在每一微安都至关重要的情况下。


无线电占空比和功耗感知网络


在讨论任何物联网功耗时,若不涉及无线电——最耗电的组件——讨论便不完整。传输或监听的功耗远高于感知或计算,因此管理无线电占空比至关重要。


幸运的是,BLEZigbeeLoRaWANNB-IoT等协议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低功耗运行。它们依靠低频、短促的通信突发和较长的休眠间隔来节省功耗。


实际上,这意味着仅在需要时才打开无线电,就像使用对讲机那样,仅在发送或接收信息时短暂打开。例如,LoRaWAN传感器可能每天传输几次数据,而Zigbee设备每隔几分钟检查一次。其余时间,无线电保持关闭状态,从而大幅降低平均功耗。


调度是关键。同步协议使用协调的唤醒时间,而异步系统则依赖于偶尔的信标或超低功耗唤醒接收器。工程师通过批量处理数据和使用自适应功率控制来进一步优化,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


原则很明确:保持无线电使用时间短且智能。架构完善的系统每天只需几毫秒即可运行无线电,从而显著延长电池寿命。


迈向节能自主物联网


超低功耗物联网的未来在于智能电源管理。设备将根据电池或采集的能量水平进行调整,在电量低时延迟非关键任务,并在条件最佳时最大化性能。


从光、振动或热量中收集的能量将越来越多地补充甚至取代电池。凭借超高效的设计,一些物联网节点可以无限期地运行而无需手动输入电源。


我们还将看到设备之间更智能的协作,协调传输,仅在需要时同步,并利用设备上的人工智能来减少对云的依赖。


总而言之,未来的物联网不仅寿命超长,还将具备自主决策能力、节能意识,目标就是稳定运行数十年。


(责编:Franklin)


THE END


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加小编微信

现已开放地区群,请发送消息【深圳】【上海】【北京】【成都】【西安】到公众号


FCC撤销七家中国实验室认证,和3C认证区别在哪?

2025-09-11

资讯配图

又一国产5G手机芯片成功流片

2025-09-11

资讯配图

EDA巨头将裁员10%,股价暴跌

2025-09-11

资讯配图

豪掷18亿!乐鑫杀入路由器芯片新赛道

2025-09-09

资讯配图

戴尔中国区大裁员,补偿曝光!

2025-09-10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物联网 电池
more
大咖云集,何以无锡?2025年物联网大会侧记
【活动报名】2025年物联网大会-“身智合一 机汇梁溪”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对接会,邀您共探具身智能产业新蓝海!
AIR学术|新加坡管理大学Rajesh:应用物联网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2025年中国电力物联网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泛物联网和智能网联车为高算力智能模组市场贡献最大
越南发布首款本土设计物联网芯片
邀请函 | 2025中移物联网科技创新产业链大会邀您重庆不见不散!
拐点已现:"人工智能+"的价值70%来自物联网,AI归位物理世界
【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物联网芯片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
今日有奖直播 | 英飞凌Wi-Fi Matter 方案赋能智能门锁,开启物联网安全新纪元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