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降临!英伟达:中国市场份额从95%跌至0%

电子发烧友网 2025-10-18 00:00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在全球AI竞赛如火如荼的当下,作为AI芯片领域的头部企业,英伟达(NVIDIA)在关键的中国市场正面临显著挑战。曾经身穿黑色皮衣、在华市场顺风顺水的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即便多次以亲近姿态示好中国市场,仍难以扭转其在华业务的下滑态势。

不久前,在美国纽约Casa Cipriani举办的Citadel Securities“2025年全球市场未来”会议上,黄仁勋与红杉资本合伙人Konstantine Buhler交流时提及,“受美国政府出口管制影响,英伟达在中国人工智能(AI)市场的份额已大幅下滑,从95%跌至0%。

回顾近年数据,英伟达曾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根据其财报,2024财年中国区营收约为171.0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49亿元),同比增长66%。从市场份额来看,不同统计口径存在差异:Bernstein Research数据显示,以销售金额计,2024年中国AI加速器市场中,英伟达市占率约为66%;另有统计显示其高端市场占比超过80%。无论何种口径,彼时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市场的影响力均毋庸置疑。

从曾经的行业主导者到如今的份额锐减,英伟达的中国业务经历了政策调整、市场竞争、信任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其发展轨迹折射出全球科技产业格局的深刻变化。

辉煌往昔:英伟达的中国市场“黄金时代”

英伟达曾在中国AI芯片市场拥有极强的竞争力,2020年前后几乎成为该领域的代名词。凭借领先的GPU架构和成熟的CUDA生态,英伟达在国内数据中心、AI训练、自动驾驶、云计算等核心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2021年相关统计显示,英伟达在中国高端AI芯片市场的份额超过95%,其A100、H100等旗舰产品被国内科技巨头广泛用于大模型训练等场景。2021年至2023年初堪称其在华发展的黄金周期:全球AI浪潮兴起,中国成为算力投资最活跃的市场之一,科技企业对大模型训练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而英伟达几乎垄断了高端AI芯片的供给。这一阶段,其在国内大模型训练芯片市场的占比一度接近100%,H100芯片作为AI训练的核心硬件,更是出现供不应求、溢价销售的“一卡难求”现象。

市场贡献方面,2022财年中国市场为英伟达贡献了约26.4%的全球营收,是其最大的单一海外市场。即便当时已有国产AI芯片逐步入市,截至2023年上半年,英伟达仍占据国内AI芯片市场超过85%的份额,行业霸主地位稳固。

相较于硬件出货量的优势,英伟达的核心竞争力更体现在生态构建上。其CUDA平台在中国AI开发者群体中形成了强大的用户粘性,几乎所有主流AI框架和模型都优先适配该平台。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00万开发者基于CUDA构建AI应用,其中中国开发者约150万,贡献了该生态30%的代码提交量,足见其生态渗透力。

急转直下:政策调控与市场迭代的双重冲击

2022年起,美国对华高端芯片出口管制持续升级,英伟达成为主要受影响企业之一,这是其在华份额下滑的重要外部因素。2022年10月,美国禁止英伟达对华出口A100、H100等高端芯片,企业被迫推出适配管制要求的“调整版”产品A800、H800;2023年10月,A800、H800也被纳入管制范围,英伟达进而推出H20、L20等性能更低的产品;2025年7月,有传言称“美政府要求英伟达将中国市场营收15%分成”,引发客户担忧。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自主调整与规范也对英伟达产生影响。2024年12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因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及并购承诺,对英伟达依法立案调查;2025年9月15日,监管部门进一步通报,初步查明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及收购迈络思(Mellanox)案中的附加限制性条件,决定开展深入调查,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我国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监管导向。

另一条主线是,2025年7月31日,国家网信办紧急约谈英伟达,因其专供中国市场的H20芯片被曝存在“远程控制”和“追踪定位”功能。仅仅1天之后,《人民日报》直接发出质问:“英伟达,让我怎么相信你?”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可能会问,这安全问题有多严重?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高速公路上的新能源车,突然被切断动力;患者接受远程手术时,设备突然黑屏;超市收银台,手机的支付功能,瞬间失灵……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一旦触发,我们随时可能遭遇一场“噩梦”。

更关键的是,国产AI芯片的快速崛起形成了市场替代效应。近年来,国内企业在AI算力芯片领域持续突破,推出了一批性能逐步提升的代表性产品。摩根士丹利2025年5月发布的分析报告预估,到2027年,中国在GPU领域的自主供给能力有望提升至82%。同时,DeepSeek R1等本土推理模型对算力性价比的要求更适配国产芯片,进一步削弱了英伟达“调整版”芯片的市场吸引力。

救市举措:从产品适配到生态深耕的多方尝试

面对市场挑战,英伟达启动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试图挽回在华业务颓势,但在政策约束与国产替代的双重压力下,效果未达预期。

推出适配性产品是其初期应对政策的核心策略。从2023年的H800、A800,到2024年的H20、L20,再到2025年的B30A,英伟达持续通过降低算力、削减带宽等方式适配出口管制要求。其中H20芯片曾在2024年实现120-150亿美元的营收,占其中国区营收的80%左右,一度成为支撑其在华业务的关键产品。

加强高层互动与市场沟通也是重要举措。黄仁勋多次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2025年7月访华时明确表示:“中国不是普通的市场,而是独一无二的市场,其市场活力、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速度都令人瞩目。”2025年期间,他多次访华,在7月的中国供应链博览会上,更是以唐装造型演讲,并肯定了多家中国合作企业的创新成果,展现出亲近中国市场的姿态。

此外,黄仁勋多次公开表达对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看法,认为“美国应保障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市场对先进技术的合理使用”,并指出“中国芯片制造业与美国的差距正在缩小,呼吁适度放宽出口限制”,同时强调“技术领先需要庞大市场支撑,充足的营收和利润才能保障持续研发投入”,其观点反映了跨国科技企业对全球市场协同发展的诉求。

结语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波动,是全球科技产业格局调整与地缘政治变化下的一个典型案例。其从高位下滑的过程,并非单纯的技术竞争失利,而是政策调控、市场替代、监管规范等多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黄仁勋对政策影响的担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跨国科技企业对全球产业链稳定性的诉求,正如其所言“损害中国市场的政策,最终也可能影响美国企业的发展空间”。

未来,英伟达能否重新提升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仅取决于其产品竞争力和本地化策略,更与全球科技治理格局、中美产业合作态势密切相关。而中国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加速完成了从技术依赖到自主创新的阶段性蜕变,国产AI芯片的崛起、本土生态的构建,正在重塑全球AI算力产业的竞争格局。

英伟达的中国故事尚未落幕,但其经历的起伏,已成为科技产业发展史上关于全球化与本土化、技术创新与政策规范互动的重要注脚,为行业提供了深刻启示。

寒冬降临!英伟达:中国市场份额从95%跌至0%图1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英伟达
more
OpenAI曝2028年营收1000亿,增长速度碾压谷歌、英伟达?
仅用三五条样本击败英伟达,国内首个超少样本具身模型登场
从「易中天」到英伟达,AI套现潮来袭
AMD卖掉50000颗GPU,英伟达暴跌
芯报丨英伟达携手澳大利亚,斥资29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
英伟达的噩梦?OpenAI自研芯片曝光
从英伟达到博通:OpenAI自研芯片版图浮出水面,开启推理效率革命
英伟达、AMD罕见携手,众多厂商大秀AI硬核实力
寒冬降临!英伟达:中国市场份额从95%跌至0%
OpenAI绑上英伟达和AMD,绝世好牌还是万亿级泡沫?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