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进展:成立五个月,已完成两轮各数亿元融资;于7月12日宣布完成数亿元“亲友轮”融资,资方包括曹操出行、晶能微电子、春山资本等吉利相关产业的过往投资者;于9月17日宣布完成数亿元“种子轮”融资,资方包括 BV 百度风投、同创伟业等市场化投资者,银河通用、蓝黛科技等产业化投资者,以及中新集团等“城市共进”投资者;
团队搭建:8月27日,(原)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AI Lab)明星青年研究员丁琰(博士)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加入,担任技术副总裁;丁琰2024年于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曾在Ford、Meta等知名科研机构实习与合作;目前团队规模近50人;
实验室搭建与产品发布:8月28日,公司与复旦大学签署协议,联合了复旦大学姜育刚教授团队,共建“智能机器人校企联合实验室”,并推出公司首款针对多样化工业场景定制开发的轮式仿生机器人—“星轮1号”,并加速推进其量产工程化建设;
目前全球已有15家知名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其中国内11家;同时,自动驾驶领域技术“大牛”也纷纷离职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创业,一度刷屏网络,并短时间完成大额融资,可以说是“带资下场”;一位投资人透露到:“具身智能火了以后,有不少投资人会主动挖车企或者科技公司智驾高管下海创业,毕竟造车和造人,基本上是一码事。”
整体而言,具身智能赛道(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大模型)已挤满车企、车企产业链和自动驾驶领域行业“大牛”,已成为具身智能赛道最强派系。
目前实际现状是,众多国内车企入局,但真正有威慑力且有双足产品亮相目前也只有[小鹏]。
有关小米、小鹏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详细介绍,查看往期文章:
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共识是长周期和广大前景,对于人形机器人创企来讲,目前生产出人形机器人本体并不难,通过战略合作、实现营收也不难,难在批量化生产和实现场景真正、有效应用;三季度大额单频现,但却经不起推敲,除了各数采中心(定向采购)订单外,其他订单虽真实,但有效性、实际后续交付存疑(合同订单和战略订单),无外乎为了上市或者融资。
同时,号称软硬件全栈自研的技术壁垒仍旧有待商榷,目前来看众多具身智能领域创企并没有哪家实现真正护城河,作为核心瓶颈的机器人“大脑”要想实现突破,仍旧道阻、路长。
目前,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硬件派、运动派”创企迎来“祛魅”时刻,以[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为代表的软件派短时间无法实现真正商业化落地;整体而言,人形机器人赛道竞争态势越发激烈,绝大多数创企前景后续并不乐观。
有关具身智能创企面临困境、发展乱象等详细解读,已放到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点击后方链接,加入星球查看):
接下来,小编从算力、软件算法、数据、硬件(核心零部件)、工程化等多层面,详细盘点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卡点;并从人形机器人企业产品(进展)、硬件设施(生产能力)、产品落地场景、企业官方宣布量产时间、实际商业化进展、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等方面,盘点全球(含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现况。
... ... ...
本文内容仅展示一部分,更多详细解读,点击查看完整版文章:,加入,与1200+位行业从业者一起,深度探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

具身智能赛道更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