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将为大家正式公布本次大会的首批嘉宾。在上午进行的主论坛上,CoRL 2025杰出论文奖获得者、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科学家、具身机器人中心主任黄思远受邀将进行主题报告。国际机器人学习大会CoRL是全球AI顶级学术会议之一。今年的CoRL(Conference on Robot Learning) 共计投稿近千篇,收录论文264篇,产生42篇Oral,有8篇论文入围Award Finalist,最终评选2篇杰出论文。通研院团队的论文“UniFP: Learning a Unified Policy for Force and Position Control in Legged Loco-Manipulation”,荣获大会最高奖项杰出论文奖(Outstanding Paper Award)。这是CoRL历史上首次由全中国籍学者团队摘得该奖项。在本次获奖论文中,通研院提出了首个力位混合控制算法,能够让机器人在无需力传感器的条件下,同时学习位置与力的控制,可实现位置跟踪、施力、力跟踪以及柔顺交互等多种操作行为。该策略的成功率比仅使用位置控制的策略提高约39.5%,让机器人不再只是“执行轨迹”,而是真正理解并掌握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方式。黄思远博士也曾于去年4月参加2024中国生成式AI大会北京站同期举行的智猩猩具身智能技术研讨会,并围绕《让具身通用智能体理解三维世界》这一主题带来了报告分享。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助理教授汶川、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具身智能算法专家刘宁、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助理教授穆尧、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具身智能中心青年研究员曾嘉、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兼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视觉智能实验室主任王钊等五位学者和研究人员将在此次大会的研讨会上带来主题报告。其中,汶川老师与刘宁博士均是首次参加智猩猩发起主办的大型会议,将在分会场一下午进行的机器人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研讨会上带来报告分享。穆尧老师、王钊老师,以及曾嘉博士都已确认将参与在分会场二下午进行的具身VLA大模型技术研讨会,并带来主题报告。穆尧老师曾于博士在读期间参与过智猩猩发起主办的大型会议,并基于EmbodiedGPT这一成果围绕具身智能大模型与通用机器人系统进行过深入报告。曾嘉博士也是第二次参与智猩猩发起主办的大型会议,此次将就具身操作大模型进行深入分享。首次参会的王钊老师则将在此次研讨会上,将围绕开放世界具身视觉导航大脑进行报告分享。更多大会嘉宾,后续将尽快揭晓。1、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科学家、具身机器人中心主任 黄思远黄思远博士是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BIGAI)的研究科学家,并担任具身机器人中心主任。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统计系获得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旨在构建一个能够理解和与三维环境交互的类人通用机器人。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在以下方向做出了贡献:(1)开发可泛化的视觉表征以用于三维重建和语义落地,(2)建模并模仿人类与三维世界的复杂交互,(3)构建擅长与三维世界和人类交互的具身机器人。他的研究发表于六十余篇CVPR/ICCV/NeurIPS/ICML等会议及期刊论文,并曾获得CoRL以及ICML Workshop最佳论文。2、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助理教授 汶川汶川,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具身智能,具体为智能机器人感知与控制。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师从高阳教授。博士期间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访问学者,师从Pieter Abbeel教授。在NeurIPS,ICML,ICLR,ECCV,RSS,CoRL等国际顶级会议发表论文十余篇,担任多个国际会议、期刊的审稿人。曾荣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字节跳动奖学金和中国具身智能大会优秀博士生等荣誉。3、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具身智能算法专家 刘宁刘宁博士毕业于美国东北大学,研究方向涵盖边端智能与具身智能。发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50余篇包括ICML、NeurIPS、CVPR,NN、TNNLS等顶级会议/期刊。担任IEEE AI on Edge Device工作组主席,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同时为ISO/IEC SC42标准专家,参与多项标准制定。4、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助理教授 穆尧穆尧,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助理教授。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计算机系,访学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穆尧博士长期从事多模态具身智能和机器人学习领域的研究,担任了ICLR等国际机器学习顶级会议的领域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执委,在国际顶会CVPR2025、IROS2025、SIGGRAPH ASIA 2025等会议主办了多场研讨会和挑战赛。在计算机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超2000余次。曾荣获2025年IROS最优论文奖提名、2024年ECCV协同具身智能研讨会最优论文奖、2024年中国自动化学会自主机器人研讨会奖学金(全国5人)、2021年IEEE ICCAS2020大会最优学生论文奖、IEEE IV2021最优学生论文提名奖、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发起的2025年度Rising Star。在攻读博士期间,荣获香港政府博士奖学金和香港大学校长奖学金;在攻读硕士期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等荣誉称号;本科期间连续3年获得国家奖学金。5、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具身智能中心青年研究员 曾嘉曾嘉,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具身智能中心青年研究员,具身智能中心操作智能方向负责人,研究方向为机械臂操作、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23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国际知名会议与期刊RSS、CVPR、NeurIPS、IEEE T-PAMI等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中国博后基金面上资助、上海“超级博士后”。入选CAAI具身智能专委会委员。6、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兼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视觉智能实验室主任 王钊王钊,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兼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视觉智能实验室主任。在视频与视觉智能领域发表国际期刊会议论文30余篇,授权技术发明专利20余项,国际标准技术提案30余项。获评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两次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等。曾任职于阿里巴巴达摩院,入选2019年“阿里星”人才计划与2021年达摩院“前沿研究者”计划,曾任国际视频编码标准工作组JVET智能编码专题组副主席。主持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等项目,主持研发Ali266商用编解码器、开放世界具身视觉导航、机器人主动式视觉理解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