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今年,谷东智能在AR智能眼镜市场中脱颖而出。在9月的光博会上,谷东智能向业界展示了公司自研的PVG光波导技术,并与合作伙伴联合发布了AR光学解决方案——“LCoS(硅基液晶)+PVG光波导”一拖二AR眼镜光学方案。此外,谷东智能宣布将在10月30日,发布消费级AR智能眼镜星彩Star 1S焕新款、专业户外AR眼镜C3000H,以及工业级AR设备C3000E等产品。
凭借其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光学显示与光波导技术方案,谷东智能在竞争激烈的AR智能硬件赛道中以AR智能眼镜光学器件供应商的身份“破圈”突围。在AR光学显示行业,谷东智能有哪些技术积累与布局,电子发烧友网就相关问题与谷东智能首席运营官曹炳辰博士进行了深度对话。
押注PVG波导技术,成本砍半加速消费级落地
谷东智能成立于2019年,成立之初便聚焦增强现实显示与技术,致力于解决AR行业中光学显示及空间计算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曹炳辰博士提到,谷东自2017年成立起便同步探索B端与C端的AR产品,早期在波导技术路线上进行全面的探索,涵盖材料、工艺到器件制造,并对表面浮雕、纳米压印、体全息等多种光波导方案经过多轮技术评估与量产可行性分析。随着谷东智能第四代PVG(偏振体全息光栅)光波导技术在性能、良率与稳定性上的成熟,具备C端商用条件,公司启动面向消费市场的布局。
谷东智能在AR智能眼镜领域的战略布局绝非简单地从B端向C端的短期业务延伸,而是多年技术沉淀后的战略落地。光波导始终是公司的核心技术底座,而PVG是其在C端场景下的最优实现路径。
目前,主流波导方案包括表面浮雕光栅(SRG)、体全息光栅(VHG)、偏振体光栅(PVG)。其中PVG是一种基于体全息原理的先进光波导耦合技术,主要用于AR智能眼镜中的光学显示系统。它是当前光波导技术中性能领先、极具量产潜力的路线之一,适用于对轻薄化、高亮度、大视场角(FOV)和高良率有严苛要求的消费级AR设备。
为何谷东智能会选择PVG波导技术的路线呢,背后有着哪些考量?
谷东智能选择体全息技术路线,主要基于其显著的光学性能、成本等多重优势:
一是光学效率高:体全息PVG基于偏振响应机制,理论衍射效率远超传统波导,同等亮度下可大幅降低对光机功率的要求。曹炳辰博士举例,谷东智能的PVG光波导效率是其他家波导的两倍,因此在同样的亮度下,对光机的要求是减了一半,从而节省整机功耗与成本。
二是视觉体验优:体全息光波导对外界环境光不敏感,几乎无彩虹纹、漏光少,且光栅结构极浅,外观接近普通镜片,提升佩戴接受度。
三是量产成本低:整体工艺流程简单,包括材料合成、涂布、曝光、封装贴合等,其中核心步骤相对纳米压印或刻蚀更简单,良率控制难度显著降低。由于难度、设备成本上以及中间的工艺成本上都有所降低,谷东智能能够将整体成本压缩至纳米压印方案的1/3。
正是基于体全息光波导在光学效能、视觉呈现与量产经济性上的核心优势,谷东智能以体全息PVG波导技术路线,构建AR眼镜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推动消费级市场的普及进程。
可以说,在AR硬件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PVG技术所展现出的高效率、高兼容性与低成本潜力,成为谷东智能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抓手。
来自谷东智能的数据显示,采用“LCoS + PVG”组合,能够削减核心部件成本近50%,公司的单片波导成本降至10–30美元,相较进口方案下降60%–90%。同时,基于体全息光波导具备较强的光机兼容性,谷东智能已经与光峰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发LCoS + PVG产品。此外,体全息光波导也广泛兼容DLP、Micro-LED、LBS等多种主流光机方案,扩大了体全息光波导的落地场景。

微软未竟之路,中国团队接棒:体全息AR眼镜迎来落地机会
近年来,体全息光波导技术在AR智能眼镜领域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光学显示赛道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早在十余年前,微软便尝试将全息技术融入AR设备,推出AR&MR全息眼镜——HoloLens第一代,虽初现雏形却因技术局限未能打开市场。如今,随着技术迭代,这一瓶颈终逐渐被打破。
电子发烧友网关注到,近期东南大学团队推出的全球首款偏振体全息光波导AR眼镜“云雀”,以轻量化设计、低彩虹纹和高透光率等特性引发关注。形意智能也发布了全球首款面向消费市场的体全息AR智能眼镜,以999元切入市场。
这些进展表明,体全息光波导正凭借其在光学效率、量产成本等综合优势,在AR眼镜激烈的光学路线竞争中挤占出一片关键市场空间。尽管仍面临全彩显示、亮度提升等挑战,但体全息技术已从“备选方案”逐步成长为推动AR消费级产品落地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但谈及当前AR光学显示行业的发展,曹炳辰博士认为当前光学显示行业还比较缓慢。从产品形态上看,近年来没有更多新的亮点:大屏显示是越做越大、越做越精细;而微型显示领域也尚未出现真正出彩的产品。
从落地情况来看,VR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验形态,通常局限于家庭、博物馆、娱乐场所或专门的 VR 游戏馆等特定场景。正因如此,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将重心转向 AR。更重要的是,AR 也是当前 AI 技术的理想硬件载体。AI 本身是“软”的,总需要一个硬件终端来承载——无论是手机、PC、平板、笔记本。在这些设备中,AR 眼镜的交互方式最为自然。
作为AR光学技术提供商,谷东智能已有了明确的目标推动光学技术迭代,公司聚焦在体全息光波导技术路线,并且顺应了AR智能眼镜从B端专业场景向C端消费市场加速渗透的趋势,契合市场对轻量化、全天候可穿戴智能终端的需求。
目前,谷东智能已经具备从光波导模组到整机方案、算法、软件及APP的全栈能力。谈及公司的战略方向,曹炳辰博士指出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将现有产品设计能力提升至百万级甚至数百万级的大规模量产跃升。一方面,单绿色方案已成熟,正优化通透度、反光和光栅可见性以提升佩戴体验;另一方面全力推进全彩显示的技术突破,“我们明年的初步目标是将全彩波导的亮度提升至接近2000尼特,并在效率和均匀性等关键指标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写在最后
可以看到,AR智能眼镜的光学显示技术正经历关键性升级,以体全息光波导、高效率耦合结构及全彩化方案为代表的创新路径,显著提升了亮度、视场角、透过率与佩戴舒适性等核心指标,为消费级终端产品的大规模落地构建技术底座。
AR眼镜也在逐渐革新用户体验。以10年前一款热销的游戏PokemanGo为例,玩家原本需要使用手机摄像头捕捉虚拟角色。而借助AR眼镜,玩家可以直接在真实环境中看到并互动。比如,在一棵树上通过手势识别捕捉小精灵。未来,随着光学技术的迭代,AR智能眼镜将带来虚实交融的下一代人机交互生态。而谷东智能等光学显示技术领域的关键企业,将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核心推动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