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美国新势力车企Rivian首席执行官RJ Scaringe近日公开表示,激光雷达(LiDAR)技术在实现自主驾驶方面“绝对有益”,并强调Rivian将采用多传感器策略来加速基础模型的构建。这一观点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纯视觉理念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汽车行业在自动驾驶感知技术上的分歧。
Scaringe在一场访谈中表示,激光雷达“绝对有益”,Rivian的传感器策略核心是尽可能快速构建自动驾驶基础模型。他解释称,早期行业对 LiDAR 的争议源于技术局限 —— 当时的计算模型难以有效处理来自不同传感器和摄像头的输入数据,导致多传感器协同存在障碍。但如今技术已发生根本变化,“我们不再使用过去的模型,现代 AI 驱动的系统能从更多前端信息中获益”,这为 LiDAR 融入多传感器体系扫清了技术障碍。
成本曾是激光雷达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瓶颈,而这一问题如今已显著改善。Scaringe 透露,“过去激光雷达的成本高达数万美元,现在只需几百美元”,价格的大幅下降让其具备了搭载于下一代辅助驾驶系统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激光雷达在功能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它是一款出色的传感器,能完成摄像头做不到的事”,这一点在复杂环境感知中尤为关键 —— 例如福特 CEO 吉姆・法利此前提到的强光场景,摄像头可能因眩光 “完全失明”,但激光雷达仍能稳定监测周围环境。
Scaringe 进一步暗示,Rivian 未来的自动驾驶车辆可能将激光雷达正式纳入多传感器系统,“我不排除将其加入自动驾驶汽车的多传感器配置中”。这一表态背后,是 Rivian 对 “多传感器融合” 路线的坚定布局 —— 通过整合LiDAR、雷达、摄像头等多种感知设备,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更全面、可靠的环境数据,从而提升安全性与稳定性。
目前包括比亚迪、吉利、理想、蔚来、小米等车企都在投入到基于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系统中。而行业中也有部分车企,如特斯拉、小鹏等公开表示走纯视觉的路线,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是,降低自动驾驶系统成本,以及避免多传感器导致的数据冲突。
但随着AI模型的发展,似乎目前多传感器融合的路线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数据冲突或许不再成为自动驾驶的瓶颈。
随着汽车行业向高阶自动驾驶加速迈进,“纯视觉” 与 “多传感器” 的路线之争仍在持续。Scaringe的表态不仅明确了Rivian的技术选择,也反映出行业内激光雷达价值的认可正逐步提升,成本下降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下,激光雷达正从“高端配置” 向 “主流选择” 转变,成为车企布局自动驾驶的重要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