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餐厨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市场简介
餐厨垃圾是指从事餐饮经营、单位供餐、食品加工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在生产、服务、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馀、食品加工废料、过期食品、废弃食用油脂。
在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中,餐厨垃圾作为独立类别单独收运和处理,是推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分类及收集后,通过专用设备进行组合分拣、破碎制浆、高温蒸煮、三相分离等无害化处理,将餐厨垃圾中的废油、废水和废渣分离,并通过加工处理提升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准。
餐厨垃圾具有高有机质、高含水率和易腐烂发酵等特点,可通过制取工业级混合油、沼气发电╱提纯和饲料原料等途径实现资源化利用,具有较高的能源和物质回收潜力。餐厨垃圾的成分构成和热值水准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近年来,中国大多大城市已建立专门的收运及处理系统,但部分中小城市处理能力建设相对滞后。具备稳定收运体系、工艺成熟度高的餐厨垃圾处理企业,已逐步形成项目複制与技术输出能力。
2. 餐厨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流程及关键技术
餐厨垃圾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关键环节:首先进行分类收集,随后通过上门收运转运至处理厂区。进入厂区后,垃圾经过过磅计量、卸料、分拣除杂,进入破碎制浆环节形成均质浆料,随后经高温蒸煮处理。蒸煮后的浆料进入三相分离系统,实现油、水、渣的物理分离。
在资源化利用阶段,三相分离产物分别进入不同路径进行综合利用:(i)废弃油脂可进一步加工为工业级混合油,用于生产多用途原料油;(ii)有机废水可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沼液则作为农业用有机肥资源回收利用;(iii)固体废渣可用于昆虫养殖,转化为高蛋白动物饲料。
3. 中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市场空间
自2021年《“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发佈以来,中国明确提出加强餐厨垃圾单独收运和处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收运体系带动处理量持续提升。中国餐厨垃圾处理量由2020年的17.6百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5.5百万吨,期间複合年增长率达19.1%。预计未来,随著重点城市餐厨垃圾强制分类政策全面落地及配套能力建设提速,处理量将由2025年的45.0百万吨进一步增长至2029年的116.4百万吨,複合年增长率预计为26.8%。
餐厨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主要通过处理服务费、沼气发电收益、工业级混合油╱生物柴油销售的多元化盈利模式实现收益。自中国政府对餐厨垃圾採取精细化处理以来,中国餐厨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从2020年的人民币9.7十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1.9十亿元,期间实现了19.1%的複合年增长率。
随著垃圾分类覆盖面不断扩大、收运体系逐步完善及资源化技术持续成熟,餐厨垃圾单独收运及无害化处理比例逐年提高,预计2025年至2029年,中国餐厨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市场规模将以20.1%的複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9年达到人民币63.9十亿元。
4. 中国餐厨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市场驱动因素
生物柴油应用需求提升:生物柴油是以植物和废弃油脂等生物基材料为原料加工的柴油,是实现碳减排重点路径之一。中国生物柴油产业的产品、技术、装备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准,国内长期存在大量废弃油脂潜在资源,发展生物柴油条件得天独厚。2024年,中国生物柴油产量超200万吨,其中90%用于出口。目前,欧盟80%以上的生物燃料原料依赖进口,中国产品佔比达60%。欧盟法规提出,自2025年起航空燃料中必须逐步掺混可持续航空燃料,2030年比例将提升至6%、2050年达70%。在强制掺混政策驱动下,生物柴油常年供不应求。
中国生物柴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由2020年的人民币9.0十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16.1十亿元,实现15.5%的複合年均增长率。在产能上升、国际油价上涨、可再生燃料需求攀升等多重因素推动下,预计至2029年,生物柴油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37.0十亿元,複合年均增长率为18.2%。
餐厨垃圾处理精细化需求驱动:自2019年中国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以来,餐厨垃圾已被纳入专门的收集及处理系统。多个城市陆续出台技术指引,涵盖各个阶段-从收集及运输至预处理及资源回收-要求企业建立源头分类、密闭运输、集中计量及可追溯投放的闭环体系。该等系统通常使用装有GPS的车辆及地磅监管。为确保合规,多地执行“应收尽收”、“不与其他垃圾混合”、“收运车辆密闭不滴漏”等严格的管理要求,持续推动餐厨垃圾处理市场高品质发展。
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