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瑞表示,这款电芯在经历针刺、电钻破坏等极端滥用测试后,仍能保持供电,且未出现起火、冒烟现象。搭载该技术的车辆,理论续航里程可突破1500公里,实际道路续航预计可达1300公里。
奇瑞重申其计划:2026年启动试点运行,2027年实现大规模推广。若该计划落地,奇瑞将领先于比亚迪与宁德时代——这两家企业均计划在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
此次全固态电池模块发布的背景,是奇瑞在出口与营收方面表现强劲的一年。9月,奇瑞海外整车出口量达13.7624万辆,同比增长26.2%,这也是其出口量连续第五个月突破10万辆。
2025年上半年,奇瑞营收达1416亿元,同比增长26.3%。在完成今年中国车企规模最大的香港IPO后,奇瑞将35%的募集资金用于整车研发,25%投入下一代技术研发,足见全固态电池项目的战略重要性。
此前,丰田已与住友金属矿业达成合作,加速其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量产,这一动态也反映出全球范围内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竞争态势。
据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全球全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将达614吉瓦时,占电池总出货量的10%以上,市场规模将超2500亿元。
中国科研团队也在该领域取得进展。清华大学一支研究团队近期研发出能量密度为604瓦时/千克的软包全固态电芯,采用氟聚醚基电解质,可承受针刺测试与120℃高温测试,为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行性支撑。
不过,成本仍是当前主要挑战:由于硫化物材料价格高昂且量产良率较低,目前全固态电池的成本约为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2.8倍。
因此,奇瑞此次发布能量密度600瓦时/千克的全固态电池模块,不仅是其自身的重要技术里程碑,也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带来突破。
若该技术能成功实现产业化,有望将当前电动车的常规续航里程提升一倍,重新定义消费者对长续航电动车的期待,同时巩固中国在下一代电池技术领域的地位。 (译自CarNews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