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宇树科技于官方发布了H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升级款,Unitree H2。与H1产品相比,H2在外观上增加了仿生人脸。同时,公司官方披露了身高,体重两项参数,H2体重增加至70公斤,比H1的47公斤重了近50%,身高相同为180cm。H2与H1的主要区别,或在于其采用了类似G1系列机器人的高自由度关节化腰部模组,同时H2在外观上增加了仿生人脸,这一改进使其整体形象朝着高度拟人化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尽管宇树官方尚未披露H2机器人的详尽技术配置,但同步发布的视频画面显示,无论是表演流畅的舞蹈,还是展示复杂的武术动作,H2都表现出远超前代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其全身关节运动连贯、协调性高,动作姿态显得十分自然。

2、软体机器人柔性化材料革新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工程师们成功研制出一种薄层材料,将普通的软体机器人变成了敏捷的探险者。这些藤蔓机器人可以伸展和扭曲,穿过那些对于大型机器来说过于狭小且难以操控的空间,就像蛇在草丛中蜿蜒爬行一样。每个机器人皮肤中的执行器均由液晶弹性体制成,这种弹性体不仅强度极高,而且非常灵活。这些弹性体条带被嵌入机器人身体周围的关键位置,因此它们可以折叠起来而不会增加机器人的体积,而且它们的力量足以在需要的地方拉伸成所需的形状。只需稍微加热,弹性体就会收缩,使一侧比另一侧短。下方柔性导线产生的快速电流会将它们加热到合适的温度,使研究人员能够精确控制执行器。机器人的长度和周长上分布着数十对这样的执行器,它们协同工作,从而使机器人能够根据指令向左、向右、向上或向下倾斜。

3、美国科学家发明可在体内输送药物的微型“DNA花”机器人

北卡罗来纳大学 (UNC) 的科学家们将生物学和纳米技术进行了创新融合,开发出能够模仿生物体适应性行为的微型软体机器人。这些微小的花形结构被称为“DNA 花”,由 DNA 与无机材料的混合晶体制成,可以在几秒钟内快速折叠和展开,并且它们可以像生物体一样移动并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其核心技术通过可编程DNA组装实现,精心设计的DNA序列引导纳米粒子组织成复杂的结构。由于DNA配对的可预测性和金或氧化石墨烯等无机成分提供的稳定性,这些混合材料在暴露于不同刺激时可以可逆地改变形状。研究人员称,它们的可逆运动使其成为有史以来最具活力的纳米材料之一,为医学、传感和智能材料领域的响应系统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4、明新旭腾拟与上海清宝共同投资设立具身智能科技公司

明新旭腾晚间公告,公司与上海清宝引擎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清宝”)拟在上海共同投资设立旭清灵动(上海)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合资公司”,暂定名),注册资本 1,200 万元,其中公司以现金出资780万元,持有合资公司65%股权,上海清宝以知识产权出资420万元,持有合资公司35%股权。清宝机器人是由清华大学博士王磊创立的科技品牌,王磊曾任上海新时达电气集团副总裁,西门子资深技术专家,清宝机器人关联企业上海清宝引擎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研发,核心技术覆盖云端大脑、柔性关节执行器等领域,目前尚未有公开估值数据。
5、机器人手术市场规模将飙升至 2033 年的 465.1 亿美元

根据海峡研究公司的数据,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触觉反馈和实时成像技术的进步正在进一步扩展机器人辅助手术的范围和效率。2024 年全球机器人手术市场价值为 117.7 亿美元,预计到 2033 年将达到 465.1 亿美元,预测期内(2025-2033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6.5%。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凸显了微创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增长的手术需求以及新兴经济体医疗基础设施的进步。不断增长的手术需求——全球慢性病和创伤负担日益加重,继续推动对先进外科手术干预的需求。全球近十分之一的疾病病例需要手术或麻醉护理,机器人手术系统提供了可扩展且精确的解决方案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