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7日,牛津中国政策实验室研究员Zilan Qian在ChinaTalk发布了一篇名为《Why America Builds AI Girlfriends and China Makes AI Boyfriends》的文章。起因是她观察到中美两国四天内接连采取了对AI聊天机器人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9月11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宣布对包括OpenAI、Meta与Character AI在内的七家提供聊天机器人服务的科技公司展开调查。监管者担忧,这些AI聊天机器人正促使用户,尤其是儿童与青少年对其产生不健康的情感依赖。
4天后,中国政府发布了《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将“拟人化交互的沉迷依赖”列为AI的顶级伦理风险之一,甚至高于对AI失控的担忧。
Zilan Qian及其团队对全球110个AI伴侣平台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尽管两国的AI伴侣在技术层面相似,但在文化价值观和监管制度的作用下,AI伴侣在中美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形态——美国输出性感AI女友,而中国制造理想AI男友。之后,Zilan Qian在文章中深入探讨了这背后的原因。以下为文章中的主要观点——

2900万月活的AI伴侣平台
Zilan Qian及其团队调研了全球110个热门AI伴侣平台(截至2025年4月),发现这类为浪漫或性关系设计的AI聊天机器人共有约2900万月活跃用户(MAU),每月访问量高达8800万。这一数字甚至超过Bluesky(由Twitter前CEO杰克・多尔西在2021年发起的去中心化社交网络项目)在2025年的用户规模。而且这还是保守估计,因为统计中并未包含Character AI在内的类似多角色陪伴平台的流量,以及通用型AI(如GPT-4o)所带来的陪伴互动。
这些AI伴侣平台的迅速发展主要源于两种模式:
一、社区驱动型。比如Fam AI,用户可以在这里创建和分享AI伴侣,定制动漫或照片级真实风格的“女友”。用户只需用几段提示词就能创建新的AI角色,并且可以调整外貌、个性和语音/视频模式。平台依靠用户生成的内容蓬勃发展。
这些平台还会使用联盟营销(请求其他企业或个人帮忙促销产品,只要给该企业带来一位访客或客户,企业都会奖励帮忙促销的企业和个人),如craveu.ai为创建出高互动性角色的用户支付120-180美元。丰富的选择和竞争吸引用户频繁切换不同的AI伴侣,从而创造更多短暂的网络关系。

Luvy.ai的角色创建界面
二、产品导向型。如Replika提供的是一个能够不断成长的AI伴侣,与用户有着更深、更持久的情感纽带。在Replika的subreddit上,许多用户报告称使用Replika多年,有些人甚至认为自己与Replika伴侣“建立了联系”、“结婚”。当这些用户察觉到他们的伴侣发生了细微的性格变化,怀疑系统重置了他们的伴侣时,他们也会为此感到悲伤。

一位Reddit用户描述察觉Replika性格变化后的失落
尽管参与方式有所不同,性吸引力始终是AI伴侣产品核心的留存机制。

nsfwlover.com首页

性感AI女友:
美国制造,面向世界
调研显示,在全球这110个热门AI伴侣平台中,超过一半(52%)总部位于美国,远超中国的10%。在这些平台上,浪漫或带有色情意味的“AI女友”是主流形象:约17%的应用名称中包含“女友”,而仅有4%提及“男友”。
这样做的前提当然是用户导向。SimilarWeb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55位的AI伴侣平台主要吸引男性用户(7:3 比例),其中18-24岁的年轻人群体占比更大,男女比例8:2;Reddit的AI女友社区(r/AIGirlfriend)有4.4万名成员,而专注于男性的AI伴侣子版块成员不足100人。此外,未成年人群体中大约有1/3的人虚报社交媒体年龄为18岁以上,因此报告中的18-24岁用户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是未成年人。
路透社最近报道的一份数据进一步证实:50%的年轻男性因害怕被拒绝而倾向于与AI伴侣约会,31%的美国18至30岁男性已经开始与AI女友聊天。对人类拒绝的恐惧背后是“男性圈”(manosphere)。
“男性圈”是一个围绕男性问题的在线论坛、影响者和亚文化网络,已成为年轻男性和男孩寻求亲密关系建议的首选之地。虽然主要起源于西方,但其话语通过社交媒体已越来越多地传播到非洲和亚洲各国。在这些网络空间中,他们对约会和性别规范的挫败感,多源于在叙事中被描述为极其不靠谱的女性形象。。
而AI伴侣的出现为现实关系提供了一个可控、无评判的替代方案,与“男性圈”所推崇的女性顺从和情感可得的理想相符。在拥有37.4万名成员的subreddit r/MensRights上,用户普遍支持路透社报告的发现,甚至庆祝从人类到AI关系的转变。

一个来自r/MensRights的用户在关于AI女友报告的帖子下评论(内容:真的,因为AI女友都很好很可爱,主要是因为她们不会“打一张可怜的落难少女的受害者牌”,说各种“操纵”、“提交虚假强奸、骚扰案件”、“巨额赡养费”等)

理想AI男友:
中国制造,为中国
在长城的另一边,AI也在探索人类的情感边界。虽然其底层模型可能与海外国家的同类产品没有太大差别,但构建的虚构世界和角色却截然不同。
最显著的差别在于性别动态。在中国AI伴侣市场中,男性角色占据主导地位:大多数热门产品都打着AI男友的旗号,并且官网也是突出展示男性角色,而女性角色则占据着更边缘化的空间。

星野主网站页面
因为中国AI伴侣的主要用户是25至40岁的女性。她们受过良好教育、经济独立,却面临婚姻率下降与“剩女”污名的双重压力。
对许多城市女性而言,AI男友成为一种“准社会恋爱”出口,在不进入传统婚姻的前提下,获得被理解与被关心的情感体验,这种趋势可视为乙女游戏文化的延续。
MiniMax的星野、腾讯支持的筑梦岛以及由初创公司开发的独响等平台在角色设计上与美国同行相似,却更强调互动剧情与情绪共鸣。用户可自设性格、主题、故事线,甚至与多个AI角色群聊。AI伴侣在用户离线时仍可能主动发消息,模拟持续存在的情感关系。
美国和中国的AI伴侣公司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用户群体。国内AI伴侣公司不可能仅因为过度性化的伴侣在中国用户中不如全球受众那样有吸引力,而不对产品进行性化。更有可能的是,他们根本无法提供此类功能。
2025年6月,上海网信办约谈“筑梦岛”,原因是AI角色与自称10岁的用户出现性暗示对话。事件后,平台被要求默认开启青少年保护模式,并强制实名验证。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指出如果AI伴侣公司缺乏足够的自我监管,将损害整个行业。这次讨论并非只是筑梦岛的问题,而是对中国整个AI伴侣市场的一个警告。

某小红书用户分享他们在星野上制作卡牌的经历

人与计算机交互的转折点
无论它们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AI伴侣代表了人类与计算机交互的另一个关键转折点。Tiktok面临着地缘政治挑战,因为短视频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人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同样,AI伴侣关系既是一个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问题,对大多数接触AI和互联网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深刻的人性问题。
美国的AI女友和中国的AI男友,存在于不同的社交背景和监管环境中。但用户对人际交往的挫败感和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的性别动态,正使许多男性和女性,无论国籍,都转向AI。
但关于AI伴侣产品的问题仍然存在:它们安全吗?它们具有操控性吗?它们是治愈还是加剧孤独?它们足够私密吗?它们对心理健康和自杀负责吗?在这些关于技术的争论中,有一个问题常常被忽略:需求来自哪里?如果AI伴侣确实不安全、具有操控性或有害,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它们?心理学家、律师和AI安全研究人员对AI伴侣作为产品还有许多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问问自己:是什么社会空白让人类关系变得不受欢迎?AI伴侣关系是一个新问题,但性别歧视、性别暴力、社会隔离和种族刻板印象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