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5 年 10 月 13 日,OpenAI 宣布与 Broadcom 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其首款定制 AI 加速芯片,标志着这家生成式 AI 巨头正式迈向硬件自主化。项目预计投资数十亿美元,将支持未来部署约 10 吉瓦 的算力集群,为 GPT 系列模型和多模态系统提供底层算力支撑。该计划将在 2026 年下半年启动,目标是降低训练成本并减少对英伟达 GPU 的依赖。Broadcom 将负责芯片设计与制造的主要环节。分析认为,此举将推动 AI 芯片市场竞争格局重塑,也预示 OpenAI 正从软件公司向“软硬一体化平台”转型。此项目可能进一步巩固美国在全球 AI 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加剧算力资源的全球竞争。(路透社)


2025 年10 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上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用户规模已达 5.15 亿人,较2024年12月增长约2.66 亿人,半年内用户规模实现翻番,普及率约为36.5%。报告指出,国产大模型在用户中占据主导地位,超过九成用户首选国产模型,并且生成式 AI 正广泛渗透至智能搜索、内容创作、办公助手、智能硬件、农业生产、工业制造和科学研究等多个场景。 此外,中国在人工智能专利申请上也展现强势,截至2025年4月,中国相关专利申请量达到约 157.6 万件,占全球约 38.58%,居全球第一。此项数据体现出中国在 AI 应用普及层面取得显著进展,也显示出国家在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普及”与“应用场景下沉”方面的政策与产业合力。对产业而言,用户规模的迅速扩张意味着 AI 应用从“前沿实验”逐渐转向“日常服务”,这将对模型训练、算力需求、数据治理、应用质量、监管体系等提出更高要求。政策层面来看,这也说明监管、标准、伦理、数据安全等配套建设亟待跟进,从而保障 AI 在广泛落地过程中的风险可控。总体来看,中国生成式 AI 的用户规模跨入“亿级”时代,标志着其在全球 AI生态中从“追赶”进入“并驾齐驱”甚至“领先结构”阶段。(新华社)


彭博社报道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提出立法草案,计划限制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电力使用,并同时对新的加密货币挖矿项目实施永久禁令。根据彭博社报道,该省能源监管机构指出,AI 训练与推理所需的电力消耗正迅速攀升,与此同时,加密货币挖矿亦成为电力负荷增长的重要因素。该政策意在遏制数据中心和挖矿设施对当地电网造成的“供电压力”,并推动能源使用向更可控、更“绿色”方向发展。此举对 AI 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深远影响:首先,数据中心算力部署若受到电力使用上限约束,未来其扩张速度可能放缓。其次,地区政策从电力角度约束 AI,预示基础设施建设不再完全由技术或资本驱动,而需涉足能源、环境及地方法规的整合。对全球 AI 行业而言,这是一例“算力扩张受能源约束”的现实案例,也提示投资者和公司:在布局大型 AI 训练中心时,电力成本、环境政策、地方法规将成为关键考虑因素。总体来看,这项政策反映出地方政府在应对 AI 快速扩张过程中,开始从“促进” 转向 “规范+约束”,为未来 AI 基础设施扩展设定新的制度边界。(彭博社)


《金融时报》在2025年10月刊文指出,中国在即将制定的“十四五”后继规划(2026-2030 年)中,将强力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尤其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芯片制造及高端设备领域加大投入,从而应对与美国在科技和贸易层面的愈发激烈竞争。文章分析指出:在中美关系因技术出口管制、芯片禁令、供应链重构而紧张的背景下,中国将以“科技自主”为核心战略,将国家资源向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结构优化与内需扩展倾斜。AI 被视为这一战略的核心领域,因为其不仅关系到经济增长,也与国家安全、产业升级及全球话语权竞争直接相关。文章还指出,中国将继续以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产业集群建设为手段,同时强化算法、数据与算力的协同发展。对外而言,中国的科技政策增强了对外资本、技术与标准制定的吸引;对内而言,将推动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型。文章总结认为:若规划顺利推进,中国或将从 AI 技术追赶者转为规则制定者,但同时面临技术封锁、人才流动受限、国际信任缺失等挑战。(金融时报)


三星电子公布业绩预期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利润创三年新高,主要受AI应用带动下的存储芯片价格上涨影响。DRAM 与 HBM 产品出货量大增,企业客户对AI训练芯片需求持续强劲。分析指出,AI 浪潮正在推动半导体周期复苏,三星有望在2026年进一步扩大高带宽内存(HBM)市场份额,对抗美企竞争者。(路透社)


Broadcom 发布全新网络芯片,专为超大规模AI计算系统设计,可显著提升数据传输与能耗效率。新产品定位与英伟达 InfiniBand 系统直接竞争,目标是打入高端AI服务器网络市场。分析认为,此举将促使AI基础设施市场竞争加剧,并推动“多厂商生态”形成,有助于缓解全球对单一GPU供应商的依赖。(路透社)


2025年10月14日,甲骨文(Oracle)宣布将在 2026 年三季度部署5万块AMD MI450系列AI芯片,用于云平台训练与推理任务。该芯片性能较前代提升近40%,有助于应对生成式AI模型的高并发算力需求。此合作进一步丰富 Oracle Cloud的硬件供应生态,并加剧AI算力市场的多元竞争格局。(路透社)
周报编辑|彭昕彤
审核|赵杨博
终审|梁正 鲁俊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