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在低空经济已经成了热门赛道,赛迪智库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5059.5亿元,增速达到33.8%。按照这个势头,预计2026年能突破万亿,未来几年平均每年增长大概30%。从市场构成来看,飞行器制造和运营服务是主力,占了55%;供应链、消费、交通这些领域占40%;剩下的是基础设施,现在这块潜力还没完全释放。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和美国是领跑者,中国无人机产业在全球都有优势,像大疆、亿航智能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eVTOL商业化也在加速,峰飞航空、小鹏汇天这些企业都在往前冲。二、2025年10月11日,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副会长程泊霖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记者采访中指出:随着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张,无人机企业应更加注重科技进步、适应市场竞争推动的产业整合的趋势,以高质量高可靠性和满足用户需求来赢得用户青睐,避免陷入内卷,打价格战的被动局面。三、2025年9月19日,民航局适航司发函就行业标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降落伞系统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由民航管干院和火萤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天鹰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小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几家无人机降落伞厂商联合起草,规定了与特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相匹配的降落伞系统组成、技术要求和验证方法等内容,拟适用于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150公斤的微、轻、小、中型无人机的降落伞系统的设计、生产、验证测试和运行风险评估工作,意见反馈的截止时间为10月20日。据调研,2024年全国无人机降落伞市场规模大约在7000万人民币左右,主要用户是从事商业运行的各类无 机运营人、国外无人机用户(国外的无人机降落伞使用要 求已部分颁发)和部分国内的无人机个人使用者。如果相关标准投入使用,将显著促进国内无人机运营人的业务开 展,如能结合局方相关运行要求实施,预计无人机降落伞的市场规模将有30%以上的提升。四、2025年9月10日,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科创板迈向‘新高地’暨‘硬科硬客’2025年会”,在上海圆满举办;专门开辟了“低空经济”闭门专场研讨。与会嘉宾认为,发展低空经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绝非一个“五年计划”就能完成,产业发展需要耐心企业、耐心资本、耐心政府这三个“耐心”合在一起,持续投入、摸索与迭代,才能打造出极具协同性的低空经济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