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形机器人正在从“炫技”向“实用”跨越。
甲子Cool Vendor是甲子光年智库推出的新锐科技企业调研评选项目,以技术突破性、商业落地潜力、生态影响力为三维驱动模型,定期扫描并发布颠覆传统模式的新锐科技厂商。本次聚焦人形机器人大模型领域,发布《2025甲子cool vendor人形机器人大模型领域报告》。
10月20日宇树科技发布H2仿生人形机器人,据官方演示视频,该机器人整体形态更接近真人形态,并具备舞蹈、功夫表演等运动控制能力;优必选科技推出的Walker S1机器人已与比亚迪工厂的无人物流系统对接,实现从仓储到产线的全流程自动化。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技术验证-场景落地”的关键转折点,AI大模型、多模态交互与核心硬件的突破,正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
人形机器人大模型产业链已形成从本体、大脑、小脑、数据到应用的完整层级。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呈现“大脑层引领、小脑层追赶、肢体层突破”的发展节奏。大脑层企业以AI大模型为核心,初步具备任务级理解与多模态交互能力;小脑层运动控制算法持续优化,逐步向模块化、标准化演进;肢体层核心端侧模型初步成熟,灵巧手、关节模组等关键部件也开始小规模量产。2026-2030年,大脑层将实现任务级自主决策,小脑层控制算法支持即插即用,肢体层核心硬件成本下降50%以上,整机进入成熟期。
此外,人形机器人大模型通过多模态融合、自主规划与持续学习,解决了“最后一公里”落地难题。例如,谷歌RT-2模型、腾讯具身大模型实现视觉/语言/触觉的跨模态交互,上海电气工业人形机器人、傅利叶陪伴机器人完成医疗/服务场景适配。产业链分层解耦趋势显著:大脑层企业(如科大讯飞、智元机器人)聚焦AI大模型与任务决策,小脑层企业(如宇树科技、逐际动力)深耕运动控制算法,肢体层企业(如绿的谐波、帕西尼感知)突破硬件制造与触觉传感,形成“技术垄断-标准制定-市场份额”的协同竞争格局。
最后,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也正从“替代人力”向“创造新价值”升级。在光年象限(高成熟度、高使用热度)场景中,如工业搬运、家庭服务已进入快速复制阶段;在星辰象限(高成熟度、低使用热度)场景中,医疗手术、精密制造依赖技术创新突破;在星团象限(低成熟度、高使用热度)场景中,如娱乐表演、餐饮零售则更需加强市场推广和成本优化满足市场需求。类人形态的设计使其无需改造现有基础设施即可无缝接入人类环境,AI大模型的赋能则突破了传统机器人的场景限制,推动社会生产力向“人机协同创新”阶段跃迁。
值此产业爆发前夜,甲子光年智库发布《2025甲子cool vendor人形机器人大模型领域报告》,以技术突破性、商业落地潜力、生态影响力为评估框架,深度扫描创新型企业,全景呈现产业链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下一期的Cool Vendor主题是【AI原生企业】,欢迎广大创新型AI企业关注「甲子光年智库」,随时申报。
报告核心观点:
近三年技术迭代速度大幅提升,核心部件成本下降迅速,灵巧手、关节模组等硬件国产化率越来越高,都在推动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用。
市场需求爆发,制造业、养老服务、特种作业场景缺口超100万台,泛化能力成为商业化落地核心矛盾。
大脑层(AI大模型)、小脑层(运动控制)、肢体层(硬件执行)逐步解耦,2026-2030年将进入关键跃迁期,整机成本下降50%以上,算法模块化与硬件规模化量产并行。
大脑层企业以技术垄断为目标,小脑层企业以标准制定为方向,肢体层企业以市场份额为抓手,形成“大脑决策-小脑执行-肢体承载”的协同发展生态。
类人形态适配人类环境,AI大模型赋能自主决策,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单一任务替代向创造新价值升级,成为社会生产力跃迁的关键力量。
关注公众号「甲子光年」,后台回复“2025甲子Cool Vendor”,获得高清版完整PDF。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甲子光年官网下载。
以下为报告正文:
























关注公众号「甲子光年」,后台回复“2025甲子Cool Vendor”,获得高清版完整PDF。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甲子光年官网下载。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