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着换芯片!你的ADC分辨率还有巨大潜力可挖

电子技术设计 2025-10-24 17:10


别急着换芯片!你的ADC分辨率还有巨大潜力可挖图1

提高ADC分辨率

许多电子设计中都包含一个或多个模数转换器(ADC),用于读取各种信号和电压。这些ADC通常集成在所选用的微控制器(MCU)中。这意味着,一旦选定了MCU,你也就确定了ADC的最大分辨率(由ADC的位数和参考电压决定)。

那么,如果在设计后期发现ADC的分辨率不够用怎么办?别担心,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提升采样数据的分辨率。我们在之前的EDN设计实例文章《实现ADC自适应分辨率的三个解决方案》中讨论过一种方法——更改参考电压,这里不再赘述。本文将介绍另一种提升分辨率的方法:过采样。

过采样的基本概念

过采样的正式定义是以高于奈奎斯特率的速率进行采样。奈奎斯特率是略高于目标频率的采样速率,因此这个定义略显宽泛。工程师通常以奈奎斯特率的3到5倍进行基本采样,但一般不会将其视为过采样。

我们先来看一种简化的过采样方法——平均法。嵌入式程序员常用平均法来改善读数,通常是为了减少异常值的影响,而非提升分辨率。

假设你每秒读取一次温度传感器数据。为了提高温度分辨率,可以每500ms读取一次,然后将两次读数取平均。这将带来额外的½位分辨率(后文会展示计算方法)。进一步,每250ms读取一次并平均四次读数,可获得额外 1位分辨率。

例如,若你使用的是一个8位ADC,量程为0~255℃,分辨率为1℃,那么通过平均四次读数后,相当于拥有一个虚拟的9位ADC,分辨率提升至0.5℃。平均16次读数可构建一个虚拟10位ADC,平均64次则可构建一个虚拟11位ADC,分辨率达到1/2048(在温度传感器场景下约为0.12℃)。

平均法公式

平均样本数:M 增加的虚拟位数:b 

公式为:M = 4^b 若已知M求b:b = log(M) = log(M)/2

你可能会好奇这个公式从何而来。对于我们要平均的读数,可将读数视为两部分的叠加:一部分是传感器的真实信号,另一部分是来自线路、电源、元件等的噪声。我们假设噪声为高斯分布(统计上呈正态分布,通常显示为钟形曲线,也称为白噪声),且与采样速率无关。

在平均过程中,真实信号部分线性累加,而噪声部分则随着读数数量的平方根而增长。也就是说,信号按M增长,噪声按√M增长。因此,信噪比(SNR)提升为M/√M,即√M。

简而言之,平均后的SNR提升了√M倍。例如,平均4次读数,SNR提升2倍,相当于ADC增加1位分辨率(8位ADC相当于9位ADC)。你可能在统计课上学过类似概念:平均100次读数可获得一位有效数字,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那是十进制,而这里是二进制。

平均法的局限性

虽然我在许多固件中使用过平均法,但它并非总是最佳方案。因为正如前面所说的,传感器传来的信号中混有噪声,简单平均无法完全滤除这些噪声。其在频域中的滚降较慢,阻带衰减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平均法会导致很大一部分噪声进入你的信号。我们可能提高了读数的分辨率,但并没有尽可能地消除信号中的所有噪声。

降噪方法

为了降低这种沿着传感器线路分布在整个频谱上的噪声,可以使用低通滤波器(LPF)。这可以是ADC前的硬件LPF,也可以是ADC后的数字LPF,或两者结合使用。过采样可以降低滚降,从而简化这些滤波器的设计。

数字滤波器种类繁多,但主要分为两类:有限冲激响应(FIR)和无限冲激响应(IIR)。本文不深入讨论其设计细节,但它们可根据带通频率、滚降率、纹波、相移等参数进行权衡设计。

更先进的过采样设计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更先进的过采样系统设计,如图1所示:




别急着换芯片!你的ADC分辨率还有巨大潜力可挖图2


图1:典型过采样系统框图,包括抗混叠滤波器、ADC、数字低通滤波器和抽取(降采样)模块。

首先,使用模拟硬件LPF(即抗混叠滤波器)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滤除略高于目标频率的输入有用信号。注意:图中未显示,但在ADC输入端附近加入飞轮电路是一个良好的设计实践。该RC电路中电容在ADC采样输入时提供电荷以稳定电压。

接着,ADC以数倍(M)于目标频率奈奎斯特率的速率采样信号。然后在固件中使用数字低通滤波器(通常为FIR或IIR)进一步滤除高斯噪声和ADC工作期间的量化噪声。某些滤波器设计也能处理脉冲噪声、突发噪声等。

过采样的好处在于将噪声分散到更宽的过采样带宽上,而我们的数字低通滤波器可以消除大部分噪声。之后进行抽取(也叫降采样)处理,即只保留每2、3、4……M个样本,舍弃其余样本。这在过采样和低通滤波的基础上是安全的,不会引入太多的噪声混叠到较低采样率的信号中。抽取实际上减少了剩余样本所代表的带宽,也减少了后续处理的计算负担。

实际应用案例

这些方法确实有效。我曾参与一个项目,需要在电力线上传输非常微弱的信号(<1W)。信号经过电容、各种变压器以及电线上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后严重衰减,最终我们需要在240VAC电力线上接收仅约10µV的信号。我们采用了约7500万倍奈奎斯特率的过采样,成功实现了100英里外的信号接收。

 责编:Ricardo

别急着换芯片!你的ADC分辨率还有巨大潜力可挖图3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芯片
more
AI + 车规芯片千亿风口,TI 等巨头都在这里齐聚!
商务部发放相关模拟芯片反倾销调查问卷
年产 60 万片 6 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扩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务部发布模拟芯片反倾销问卷
芯片的超级周期,四大迹象
肖特《Solutions》杂志|当芯片遇上玻璃:后摩尔时代,谁在续写计算革命?
安世半导体风波持续!大众汽车或因芯片短缺将暂停部分生产
突破瓶颈!我国成功研制新型芯片
国产高精度、高速率ADC芯片,正在崛起
【资料分享】2025年AI 智能终端和SoC芯片解读报告!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