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当前,AR智能眼镜正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逐步渗透至物流、消费、医疗及助残等多个领域,成为连接数字世界与物理现实的重要入口。2025年,这一趋势愈发明显,就在近期,亚马逊正式宣布正在开发面向物流领域的AR智能眼镜,推动AR眼镜在真实场景中落地生根。亚马逊入局:AI+AR眼镜重塑物流效率2025年10月,亚马逊宣布正在为快递员研发一款集成AI功能的AR智能眼镜,面向物流配送场景,为旗下配送服务合作伙伴(DSP)的配送员而打造。这款眼镜的核心在于其先进的单目平视显示系统(HUD),支持绿色单色显示,具备清晰细腻的图像呈现能力与低延迟的系统响应。在AI功能方面,该眼镜搭载了AI感知与计算机视觉技术,能够在快递车辆停稳后自动激活,实时显示待配送包裹清单,并通过摄像头智能识别快递员是否取对包裹。离车后,眼镜提供逐向步行导航,沿途提示障碍物,并在复杂环境(如公寓楼)中辅助精准定位,使快递员无需操作手机即可完成全流程配送。此外,眼镜还可直接拍摄投递凭证,配套的马甲配备控制器与紧急呼叫按钮,确保全天续航与作业安全。据亚马逊运输副总裁贝丽尔·托梅透露,测试数据显示,该设备可为单班次节省约30分钟作业时间。早在10月之前,业内就有消息指出亚马逊正在开发AI智能眼镜,包括上述提到的面向物流行业的AR智能眼镜,以及面向消费者场景的代号为Jayhawk的AI智能眼镜,后者预计将在2026年发布。AR智能眼镜应用边界拓宽:从购物到助盲2025年,AR智能眼镜的应用场景正在加速扩展。从娱乐逐步到购物、面向视障群体的助盲眼镜等,在亚马逊入局后,面向快递员的AR智能眼镜也逐渐浮出水面。在购物方面,近期,京东科技与Rokid联合发布全球首款智能眼镜购物智能体“JoyGlance”,将在11月首发。根据京东科技介绍,JoyGlance通过“意图识别+智能搜品+声纹支付”能力,采用多模态生物特征融合方案,安全性达到金融级标准。用户只需佩戴智能眼镜注视商品1-2秒,说出“乐奇,帮我搜同款”,即可通过语音完成识别与支付。为老年群体及不便操作手机的用户提供了全新的购物方式。与此同时,AR技术在助残领域的应用也取得突破。2025年9月的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上,多款智能导盲眼镜亮相,集成了计算机视觉、AI与多传感器技术,可实时识别红绿灯、台阶、障碍物,并通过语音或震动反馈提供导航。另外,在今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顾磊磊团队研发了可穿戴多模态视觉辅助系统,并在《Nature》子刊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可穿戴多模态视觉辅助系统通过骨传导耳机与“人造皮肤”震动带,实现双通道信息输出,显著降低用户认知负担。此外,伦敦大学学院团队正探索眼内植入芯片技术,尝试将视觉信息直接传至大脑,为盲人“重见光明”提供未来可能。这些创新应用的背后,是蓝牙芯片、语音芯片、图像处理、AI等技术的深度支撑。AR眼镜普遍依赖低功耗AI芯片进行实时图像处理与语音识别,例如马逊眼镜需在边缘端完成包裹识别与导航计算,对边缘计算芯片提出高要求;京东与Rokid的购物眼镜则依赖多模态感知芯片,融合视觉、语音与生物特征识别。更前沿的眼内植入芯片与脑机接口研究,则推动神经形态芯片和高密度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AR智能眼镜正成为推动先进制程、异构集成与系统级封装(SiP)技术发展的新引擎。随着AR眼镜在物流、消费、医疗等领域的加速落地,其对高性能、低功耗、小型化芯片的持续需求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