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交通正从概念走向现实,一批先行企业已找到破局之道
低空经济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正在落地生根的产业新赛道。随着各项政策的完善和技术的突破,企业如何在这条新赛道上抢占先机?本文通过一个智能平台、两款明星产品、三大应用场景的实战案例,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破局思路。

一平台:低空智慧管理的“核心引擎”
在低空经济发展中,“平台”是构建产业生态的核心抓手。一个高效整合的智能平台,能够将分散的低空飞行活动纳入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
重庆低空智能管服平台作为国家大空管体系下建设的省级低空飞行管控平台,依托航天系统工程方法与数字重庆底座,集成了30项核心功能和22项差异化优势,构建了空中交通管理、全维安全管理与商业运营服务于一体的超聚合智能体。
该平台采用“两横两纵”系统设计——横向贯通数字重庆底座与效能指标体系,纵向覆盖低空管理与服务全链条,实现了从基础设施到产业生态的闭环管理。
同样,楚雄市的“低空一网统飞数字化平台” 也展现出平台化管理的价值。该平台实现空域申请、飞行报备、航线规划等流程的“一键通办”,大幅提升审批效率,力争将低空飞行计划审批时限控制在24小时以内。
平台还深度融合AI算法,可对违章建筑、初期火情、交通拥堵等突发事件进行秒级预警与智能分拨,形成“天上看、地上查、云端管”的闭环处置机制。
陕西交控推出的“经纬凌云”低空飞行管控服务平台,则专注于交通场景的低空应用,与陕西智慧高速平台深度打通,成为“感知-传输-决策-处置”闭环中的关键感知节点。
这些平台的共同特点是以“建、管、服、评、产”五位一体为核心架构,不仅解决技术问题,更注重产业生态的培育和商业化价值的实现。

两款产品:硬件装备的技术突破
产品是实现低空经济价值的载体。在众多低空装备中,两类产品已展现出明显的商业化前景:
1. 客运型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上海沃兰特航空的VE25型eVTOL是其中的佼佼者。该机型起飞载重约2.5吨,可搭载1名驾驶员和5名乘客,巡航速度达235km/h,采用倾转旋翼与模块化结合的技术路线,在载重能力和客舱空间方面具备全球竞争力。
截至2024年,沃兰特已完成六轮融资,累计融资额约10亿元。2025年1月,公司与南航通用航空签署VE25-100型号eVTOL首批确认订单,成为中国高等级商用客运eVTOL首个确认订单。
更令人瞩目的是,2025年7月,泰国泛太平洋有限责任公司采购500架VE25-100型eVTOL,订单金额达17.5亿美元(约124亿元),用于泰国、马尔代夫等地的岛际运输及应急救援。
2. 工业级运载无人机
大疆FC100运载无人机凭借其卓越性能,已在多个严苛场景中证明价值。该产品拥有80公斤载重能力,四个桨叶可输出300余公斤拉力,配备电池低温保温、双电冗余设计,并叠加激光、毫米波、视觉三重感知等技术。
在四川泸定县的实景演示中,大疆FC100运载无人机吊着80公斤电力绝缘子,仅用15分钟便飞越了大渡河,抵达需6小时攀爬的险峰。
卓翼智能的ZTX260系留无人机则专注于高层建筑灭火场景,具备120公斤最大载重和200米飞行高度,配套500升/分钟的高效灭火剂输送压缩空气泡沫系统,配合高压系留供电技术,可长时间稳定作业。
该产品通过了国家消防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严苛标准实飞检验,创下150米高度连续喷射泡沫灭火剂1小时的国内纪录。

三大场景:从示范到规模化应用
场景一:医疗急救与山区物流
低空经济在医疗急救和山区物流场景中,正破解传统地面运输的困境。
福建联通在平潭综合实验区成功实施跨岛医疗物资运输演练,无人机从平潭协和医院起飞,跨越海域将急救物资送达离岛卫生院,将传统数小时航程压缩至30分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运输与5G远程会诊系统深度融合,通过算飞联动技术,实现物资运输与远程诊疗无缝衔接,从送检到出结果仅1小时,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倍。
针对山区县医疗配送难题,莆田联通联合仙游县总医院解锁“空中健康通道”。搭载急救药品的无人机从县总医院飞抵鲤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耗时不到10分钟,有效破解了传统地面运输受交通与地形制约的困局。
在四川泸定,大疆运载无人机已成为当地邮政服务的一部分。当地邮政人员每天都会放飞FC100,把一两个小时的邮路压缩到十几分钟,将包裹送到山对面的脚乌村。
场景二:城市治理与应急救援
低空技术正在城市治理和应急救援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楚雄市联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高新区启动“一网统飞”政务应用试飞,重点在违建巡查、市容管控、环境监测等场景进行实战演练。
2025年10月10日,首次试飞验证成功,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应急救援领域,楚雄州消防救援支队已配备6架中型无人机,2024年成功参与应急救援任务12次,有效提升了灾情侦察和救援效率。
卓翼智能的ZTX260系留无人机更是填补了百米高空灭火技术空白,彻底改变了传统消防力量面对“空中火患”时的被动局面。
场景三:跨区域交通与特殊环境运输
低空经济在跨区域交通和特殊环境运输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崇川至上海浦东双向低空直升机载客常态化航线于2025年10月20日正式首飞,航线里程约135公里,单程飞行时间仅需48分钟,将两地通行时间压缩至地面最快交通方式的约30%。
这条航线采用“政府主导、国企协同、通航企业入驻”的协同模式,票价为698元,乘客抵达浦东星野基地后,可享受接驳服务快速直达浦东机场,实现跨江出行的“无缝衔接”。
在特殊环境运输方面,大疆运载无人机在云南热带雨林的电力检修中,替代电力工人背负近百斤物资攀爬;在安徽黄山,无人机累计运输300万斤酒店物资,替代了传统挑山工。
在四川马边、沐川的竹子主产区,无人机运输一吨竹子的成本仅100多元,远低于传统车运。

未来展望
低空经济企业破局的关键在于找准场景、打造精品、构建生态。从平台到产品,再到场景应用,低空经济正从“示范应用”走向“规模化盈利”。
重庆持续深化“重庆+航天”合作模式,拓展低空物流、空中文旅、应急救援等多元场景,构建基础设施网络、完善产业生态,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引领性的低空经济示范区。
楚雄市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聚焦深化场景示范应用、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构建低空产业生态三大方向持续发力,将“一网统飞”推向更广阔的“全域实战”。
随着技术不断突破、政策持续完善和应用场景拓展,低空经济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对于低空经济企业而言,唯有深耕场景、打造精品、共建生态,才能在这条万亿赛道中占据一席之地。
文章内容案例来源说明
本文案例信息整理自各地政府官网及权威媒体公开报道,包括:
楚雄彝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楚雄市大力推动低空“一网统飞”应用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
DoNews《上海沃兰特航空获数亿融资 eVTOL订单超124亿元》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5G+低空无人机配送”赋能智慧医疗 福建联通推动低空经济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
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低空智能管服平台正式发布 打造超大城市低空发展实践范例》
陕西交控集团《开启交通“空中革命”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江苏省人民政府《崇川—浦东低空直升机航线首飞 单程飞行时间仅需48分钟》
新华网《长三角新开通一条跨省低空航线》
卓翼智能HICOOL 2025展示资料
人民日报海外版《从“肩挑背扛”到“空中直达” 运载无人机解锁山区运输“新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