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辽阔的西部腹地起始,
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于四海之间,
北链丝绸之路经济带,
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随着成都“立园满园”行动深入推进,
越来越多的“成都创”科技产品,
不仅立足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
更以强劲势头释放科创动能,
出蓉入海 通达全球。
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6月10日至12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成都举行。
“我试用后就下单了这款‘成都造’翻译眼镜,还戴着它去了成都博物馆!”在“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参会的白俄罗斯专家成了“成都智造”科技产品的全球“体验官”,对现场的科技“爆款”竖起大拇指。
在这个高规格的国际科技交流舞台上,“成都造”“爆款”接踵上新并频频出圈,成为现场一道前沿风景线。而在过去一年里,随着“立园满园”行动的深入推进,在一个个产业园区内,创新好成果加速走向“生产线”,一批批“镇园之宝”加速涌现。

PART.01
从“园”出发拓展全球


城市之力托举企业创新创造
十月蓉城秋意浓。成都天府软件园内,处处涌动着创新收获的跃动。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恩思”)也“安家”于此。
走进博恩思,研发人员正为新一轮的技术迭代努力着,在会议室,还有小伙伴们正与公司在日本、印度等地的合作伙伴密切沟通着接下来的合作事宜。
专注于微创手术机器人及医学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研发、制造及临床应用的博恩思,近年来迎来成果大爆发,就在今年2月,其成功完成全球首例AI+机器人远程头颈外科无创手术,填补全球手术机器人喉部声门区手术空白。
技术持续“结果”的同时,企业“出海”的进程也在马不停蹄地加快推进——在成功打开印度市场后,博恩思陆续开辟了美国、德国、日本、阿联酋等海外市场,今年上半年,博恩思与日本医科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比利时ORSI学院启动战略合作共建全球医学机器人培训中心,“国际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成都“立园满园”行动的加速推进,更多成都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在蓉完成转化与产业化,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潜行创新(成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水下机器人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实现应用,截至目前,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0%,在日本、北欧等国家和地区实现连续五年销量第一;
成都恒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Fotor在全球超过5000个AI应用中的用户数排名全球前25,用户数超6亿,覆盖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为同期上榜国产AI产品中排名最高的;
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生命科技自动化领域打破进口设备垄断,产品远销巴西、美国、英国……

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让世界看到了“成都创”“成都造”的力量。然而,企业的成长也有“烦恼”,一座城市,如何呵护创新种子拔节生长?
去年,在“出海”的关键阶段,博恩思就曾一度面临着“缺资金”的窘境。“很庆幸我们一直扎根在成都。”博恩思创始人李耀如是说道。

据李耀介绍,在一次活动上得知企业面临“缺资金”的困难后,几天后,市科技局带队专程上门解难题。不久后,博恩思顺利获得1000万元“科创贷”,一解企业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的燃眉之急。
同时,受益于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博恩思还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共建斯坦福大学奥萨玛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将开展智能医学机器人重大理论和基础技术研究。

PART.02
“链主”加速全球化布局


“镇园之宝”们持续斩获全球订单
再看向成都机器人产业园,智能转运机器人穿梭不息,厂房内机械臂律动如林……走进园区内的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诺普”)工厂,这里正上演着“机器人造机器人”的震撼场景。

作为四川人工智能链主企业,卡诺普打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在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了工业人形轮式机器人“灵烁”和AI复合机器人“灵迅”,剑指工业落地垂直场景。而在上个月举行的德国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上,卡诺普再度“出圈”——在这场被誉为“焊接行业奥林匹克”的顶级盛会上,卡诺普再次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卡诺普从大学生创业园成长起来,其快速发展的每一步,成都给予了企业极大的发展信心。
“无论是从政府对科技型企业的重视程度、营商环境来说,还是从企业自身的运营成本、人才密度等考虑,成都都是卡诺普大本营的不二选择。”邓世海提到几个细节,“以前我们一些核心零部件本地化是比较少的,但随着‘立园满园’行动推进以来,产业链聚集效应明显。同时,成都丰富的高校、人才资源,让我们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学校合作,除了人才引进外,还开展前沿技术课题联合攻关。”
在卡诺普所在的成都机器人产业园,已聚集埃斯顿、成焊宝玛等机器人产业链企业116家,其中龙头企业12家、上市企业5家,上下游产业链关联配套企业104家。

去年,卡诺普在马来西亚设立首家海外子公司,以“小时级”服务响应辐射新加坡、印尼、泰国等国家。而海外子公司的建立促进企业业绩在东南亚稳定年增长20%左右。
以创新为养分,“立园满园”之中更多的“镇园之宝”,正在加速生长。今年,聚焦氢能领域的氢启能源技术(成都)有限公司持续斩获海外新订单,“成都十分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愿意为氢能应用不断开放场景和资源。”公司创始人张强有感而发。
据不完全统计,成都近年来已拓展了氢能公交车、物流车、市域列车等氢能应用场景,这也让越来越多的氢能企业集聚成都、深耕发展。
张强还提到一个细节,氢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此前企业曾遇到配套不足的困难,但借助成都搭建的氢能专场供需对接会平台,企业精准对接到核心材料供应商,确保了关键技术研发的顺利推进,“与成都同发展,我们的选择没有错。”

PART.03
“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搭台


蓉企从“试验场”到全球“大市场”
人形机器人送月饼,巡逻机器人“持证上岗”……今年国庆节前夕,随着汇聚全球目光的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启幕,成都数字文创潮玩大街开街。


在“未来科技·潮玩试验场”,“成都智造”机器人组团空降,还有Al拍照绘画、非遗糖画机器人、下棋机器人等众多科技产品亮相,为现场注入满满的科技范儿。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途科技”)也是其中之一,带来了AI全息仓、糖画机、拍照机、说明书等科技产品矩阵,成为现场最具人气的互动点位。
明途科技是成都“立园满园”行动推进以来,培育出的“宝藏”科技企业之一。走进位于新川科技园的明途科技展厅,一个个奖项、一项项产品呈现的是明途科技在AI+多领域的“落地开花”,其合作对象范围也已扩大到香港、北京、太原以及越南河内等地。
企业发展稳步向前背后有何助力?明途科技市场总监李慧道出“秘诀”:“‘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转化活动是企业的‘好朋友’。”在李慧看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是一个试验场,也是一个资源池,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舞台,还收获了市场订单。
明途科技并非个例。在“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转化活动的助力下,正有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加速“破圈”,从蓉出发,面向全球拓展市场。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凡创新”)在成都世运会这一国际赛事舞台上“大放光彩”——其派出“服务机器人天团”,在世运村部署室内外配送、零售及巡逻四大类共十余款机器人产品,形成覆盖村内主要场景的服务矩阵。
这背后,也有“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系列活动的助力。
越凡创新市场总监刘翔介绍:“我们多次参加市科技局组织的世运场景对接活动,实现与执委会多个需求场景进行精准对接,最终促成了机器人产品在世运场景的应用落地。”


通过实战,团队不仅积累国际赛事保障和超大型园区末端配送的独有经验,驱动产品迭代升级,同时也有望进一步推动企业“出海”的征程。据刘翔介绍,此前产品已试水东南亚市场,并参与了“一带一路”科技交流会,“随着国际安全标准对接的推进,‘成都造’服务机器人走向更广阔天地前景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