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动态
1 武汉协和医院: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研究预招募
——基于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用于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重建研究
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025/10/27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武汉协和医院”)联合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衷华脑机),正在开展一项创新性的脑机接口临床研究。本研究旨在利用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与脊髓神经电刺激康复技术,探索帮助因脊髓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恢复部分运动控制能力的新途径。现公开预招募自愿参与研究的受试者。

@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项目流程:筛选评估——无创式脑机接口训练——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植入和训练——个体化康复指导——长期安全与疗效随访
招募详情:
2 山东省中医院:脑机接口临床研究型病房正式启用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5/10/27
10月27日,山东省中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东院区华佗楼第一会议室举行康复中心脑机接口临床研究型病房启动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副院长孙振高主持活动,国家杰青、天津大学许敏鹏教授等专家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邓华亮出席。仪式上,邓华亮致辞强调病房成立对响应国家脑科学计划、助力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及医院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康复理疗科主任张杨汇报病房筹建情况,邓华亮与许敏鹏还共同为病房揭牌。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学术研讨环节,齐鲁工业大学徐舫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刘海杰教授围绕脑机接口技术研究进展、临床应用挑战及未来方向分享成果,医院脑病中心、神经外科及康复科医生代表也介绍了医院在该领域临床与转化的规划,展现多学科团队推动技术落地的决心。
此次脑机接口临床研究型病房启用,是山东省中医院融合现代尖端技术与传统中医药智慧的战略布局。未来医院将依托该平台,聚焦脑卒中、脊髓损伤、阿尔茨海默病等重大神经系统疾病开展临床研究,推动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创新转化,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中心,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3 四川大学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脑机接口进入临床
成都残联/成都日报,2025/10/27
十月份前后,四川大学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川大成二院)成为成都市属医院中首个启用脑机接口开展辅助诊断与康复治疗的医院,已陆续落地多款相关设备——10月13日投用的脑机接口正念冥想系统,可通过智能头环采集脑信号并以“篝火场景”反馈,辅助调节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睡眠障碍,目前已有数十名患者接受治疗且全院招募免费试用者;脑机AI专注力训练系统则通过游戏化方式,帮助多动症儿童提升注意力,另有脑机接口-外骨骼肌机器人已运抵院区,测试后将助力中风偏瘫、截瘫患者凭意念完成动作,实现主动康复。

@成都残联/相关单位供图
该院还计划引入两类脑机接口设备,一是可穿戴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仅需额头贴芯片即可检测睡眠脑信号,同时通过闭环声波调控提升深度睡眠;二是眼动信号分析仪,外形类似VR眼镜,借助高精度眼动追踪技术监测受试者眼动轨迹,辅助痴呆早期诊断,识别认知障碍患者的微小眼动异常,进一步拓展脑机接口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场景。
为推动脑机接口技术落地与发展,川大成二院在2025年下半年动作频频:9月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并组织设备实操培训,10月挂牌成立“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研究与应用中心”,还与川大附属华西医院共建“四川省脑机调控工程研究中心”,计划11月启动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中心,通过临床科研验证技术疗效,未来将持续收集数据、优化技术,以应对瘫痪、情绪障碍、认知障碍等患者的治疗需求,让脑机接口更好服务临床。

@成都残联/相关单位供图
4 浙江医院: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助力瘫痪患者康复
浙江医院,2025/10/28
近日,浙江医院运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为瘫痪患者带来康复新突破,68岁脑卒中后左侧偏瘫(左手肌力 0 级)的陈先生,通过佩戴传感器 “帽子”、想象 “抬左手” 的意念,驱动机械手臂动作,经一个多月训练已能完成端杯动作,生活自理能力大幅提升。该技术原理是捕捉患者想象动作时大脑运动皮层产生的特定电信号,经算法解码后驱动辅助设备,为大脑与瘫痪肢体搭建 “数字桥梁”,且相比传统康复有突破 “零肌力” 瓶颈、构建 “智能闭环” 提升神经重塑效率、游戏化训练提高患者参与度等优势。

@浙江医院
浙江医院的这项技术主要惠及以下几类患者。一是脑卒中患者,特别是处于恢复期、传统康复效果不佳、患肢肌力差的患者;二是脊髓损伤患者,为受损的神经通路建立新的“沟通捷径”;三是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帕金森病导致的“冻结步态”、认知障碍等也可从中获益。
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拥有强劲支撑,作为相关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副主委单位,设有两大院区、80张康复床位及超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康复治疗中心,细分五大康复专科,还组建康复医师、治疗师、工程师构成的多学科团队,提供 “评估-治疗-再评估” 精准闭环服务,助力技术与传统康复手段无缝衔接。
5 北京健嘉康复医院:脑机交互康复中心揭牌成立
新京报等,2025/10/26
10月24日,在北京健嘉康复医院举行的“脑机接口赋能康复”脑机接口学术研讨会上,该院脑机交互康复中心正式揭牌,同时北京健嘉康复医院联合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脑机工程研究中心正式启动“脑机接口科研合作项目”。

@新华网
北京健嘉康复医院首席科学家席家宁教授强调,脑机接口技术正推动康复医学从“被动适应”向“主动重塑”转变,医院将以开放协同的姿态,构建医工结合的创新生态,打造中国康复医疗领域的创新标杆。未来,脑机交互康复中心将秉持“临床驱动科研,科研赋能临床”的核心理念,系统化、规模化地推进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致力于打造集临床康复、技术研发与转化、学术交流于一体的脑机交互康复高地。
为促进脑机接口技术与康复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帮助脑卒中、意识障碍等患者重拾生活希望,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脑机工程研究中心与北京健嘉康复医院的科研合作正式启动,双方将构建“从临床中凝练科学问题,在科研中迭代技术,到临床中实现转化”的闭环模式,共同推动康复诊疗理念与技术进步。
企业进展
鹏脑科技(非侵入式BCI | 融资)
投资界,2025/10/27
10月27日消息,近日,深圳鹏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鹏脑科技”)正式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此次融资由同创伟业独家注资,所获资金将重点用于脑机接口技术的深化研发与相关产品的迭代升级,为公司后续拓展市场、夯实技术壁垒奠定坚实基础。该公司2024年由酷开科技核心团队发起,是创维集团布局脑机接口领域的战略载体,以“科技赋能脑健康”为使命,聚焦认知障碍、儿童健康管理等社会问题,正成长为领域新兴领军力量。

@鹏脑科技
鹏脑科技依托创维4亿用户生态与酷开AI大模型,以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为核心技术路径,突破传统技术痛点,推动其向日常健康场景规模化落地。公司核心优势显著,在信号精度与安全上,自主研发高精度传感器和AI降噪算法,医用级材质保障安全;交互体验上,AI大模型构建自适应系统,硬件轻量化且舒适;全场景适配方面,硬件微型化、低功耗,搭配云端协同技术,手机APP即可操作。目前已推出覆盖全人群多场景的产品矩阵,包括儿童学习能力提升系统、老年人认知康复训练系统等。
CoMind(非侵入式脑监测、NIRS | 融资)
CoMind,2025/10/21
10月21日,脑监测技术公司CoMind宣布完成1.025亿美元(约7.26亿人民币)融资,用于推进其首款产品CoMind One的监管注册、临床试验与生产规模化。公司表示,新资金将用于拓展研发与制造合作,并支持团队扩张,以加快产品商业化进程。CoMind 的目标是打造一种能够实时反映脑部血流灌注、脑自调节功能与颅内压状态的非侵入式监测系统,帮助临床医生在多种场景下做出更及时、精准的决策。

@CoMind
CoMind One的设计核心是一种基于近红外光学原理(NIRS,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的贴片式传感器。传感器通过粘附在患者额头位置,利用红外光穿透组织后反射信号分析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计算脑部生理参数。整个操作无需开颅或植入电极,几乎不需要培训即可使用。该系统可在心脏及血管外科手术中用于实时评估脑灌注安全范围,避免术后脑缺血;在ICU环境中,它有助于持续观察病情变化并指导干预时机;在创伤性脑损伤或脑出血患者管理中,则能在无需手术干预的前提下提供关键参考数据。
来源/详情: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10-27/doc-infviaav2310267.shtml
https://www.comind.io/news/comind-announces-102-5m-funding-to-redefine-clinical-monitoring-of-the-brain
1.本文资讯内容、图片来自网络,首图由AI生成,详情可参考文末链接,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2.本公众号分享的医疗资讯仅供参考,不应被视为医疗建议。在做出任何与健康相关的决定或治疗计划之前,务必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所呈现的信息基于当前的研究和专家观点,随着新证据的出现,这些信息可能会有所变化。
脑机接口行业跟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