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机械工业呈现出 “生产较快增长、运行稳中有进” 的良好发展态势,多项核心指标表现亮眼,尤其是工业机器人产业增速迅猛,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整体增速领跑全国工业 重点产品产量涨势强劲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7%,这一增速不仅实现了较快增长,更高出全国工业增加值平均水平 2.5 个百分点,凸显出机械工业在工业体系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在市场需求逐步回暖、政策持续发力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机械工业生产活力不断释放。
从具体产品来看,重点监测的机械工业产品中,68% 的产品累计产量实现同比增长,产品增长面保持较高水平,行业发展韧性十足。其中,与国民经济建设和民生消费密切相关的多款重点产品产量增速尤为突出:汽车产业作为机械工业的重要支柱,前三季度产量同比增速超 10%,不仅满足了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出口表现也持续向好;在新能源领域,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样以超 10% 的增速稳步增长,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和 “双碳” 目标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而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装备,挖掘机产量增速也突破 10%,反映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对工程机械需求持续释放。

工业机器人产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成智能制造核心驱动力
在制造业智能化、融合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装备领域的核心产品,前三季度产量表现尤为抢眼,同比大幅增长 29.8%,这一两位数的高增速不仅远超机械工业整体增加值增速,更在智能装备细分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关键力量。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产量已达到 59.5 万套,这一规模直接超过上年全年产量总和,创下同期历史新高,标志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式迈入高速发展的 “黄金期”。
从应用场景来看,工业机器人的普及范围正不断扩大。在汽车制造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产能持续扩张,焊接、装配、喷涂等环节对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激增,前三季度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采购量同比增长超 35%,有效提升了汽车生产的自动化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在电子信息产业,消费电子、半导体等产品的精密制造需求,推动小型化、高柔性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助力企业实现微型元器件的精准组装,相关领域机器人应用密度较去年同期提升 20%;此外,在食品加工、物流仓储、医疗器械等行业,工业机器人也逐步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的工作,既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作业安全性。
从产业配套来看,工业机器人产量的快速增长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率不断提升,前三季度相关零部件企业产值同比增长超 25%,有效降低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对进口部件的依赖;下游系统集成领域,针对不同行业需求的定制化机器人解决方案层出不穷,系统集成商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 15%,进一步完善了工业机器人产业生态。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责任编辑:游小秀☞审核人:张维官